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终为始,目的先行——以中外两种目的论视角浅析辜鸿铭和许渊冲英译《论语》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清末民初一代鸿儒辜鸿铭以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坚信儒家学说正译可以纠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造福所有的民族。他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开创了中国人翻译儒学经典的先河。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包括《论语... 清末民初一代鸿儒辜鸿铭以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坚信儒家学说正译可以纠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造福所有的民族。他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开创了中国人翻译儒学经典的先河。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包括《论语》在内的多部典籍译本。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论和作为中国文学翻译目的论的三之论视角来浅析二位译者英译《论语》的目的及译文特点。最后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结论,并且针对如何应用该结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儒 许渊冲 论语英译 目的论 三之论
下载PDF
再谈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被引量:63
2
作者 许渊冲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90,127,共8页
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源自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老子提出的"信"和"美"、"名"和"实"的矛盾,是文学译论中的本体论;孔子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论,是译论中的认识论;"学而... 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源自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老子提出的"信"和"美"、"名"和"实"的矛盾,是文学译论中的本体论;孔子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论,是译论中的认识论;"学而时习之"的实践论,是译论中的方法论;"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译论中的目的论。老子提出的矛盾论后来发展为直译与意译,信达雅,三似(形似,意似,神似),三美(意美,音美,形美)的矛盾。孔子提出的艺术论后来发展为郭沫若的"创译论"和茅盾的"艺术价值"论或"提高到艺术创作水平"的理论。孔子提出的方法论发展为"三化论"(等化,浅化,深化),目的论又使"三化"发展为"优化论"(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不只是翻译原文的文字,而是要译出原文所写的现实,解决原文"名"与"实"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论 似论 化论 三之论 创译论 优化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