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交史视域下的西夏饮食结构的变迁
1
作者 董朝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辽宋西夏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地方对峙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并没有因民族政权对峙而停滞。就西夏饮食结构而言,其立国前主要以肉类和乳类为主;政权建立后,党项人原来单一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形成了杂糅党项、... 辽宋西夏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地方对峙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并没有因民族政权对峙而停滞。就西夏饮食结构而言,其立国前主要以肉类和乳类为主;政权建立后,党项人原来单一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形成了杂糅党项、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特点的多元饮食结构。丰富多彩的西夏饮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交史 西夏 饮食
下载PDF
“三交”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探索研究
2
作者 马文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37-39,共3页
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三交”史,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视角,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 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三交”史,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视角,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审视不同民族、地区或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交往和交融。而探讨“三交”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可为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交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甘肃甘南各民族“三交”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探索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3
作者 徐艳丽 辛向前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本研究通过概述甘肃甘南各民族“三交”史,揭示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讨了各民族“三交”史对铸牢教育的意义,包括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校本化建设的实现。在方法论方面,本研究采用历史梳理、专题研究和... 本研究通过概述甘肃甘南各民族“三交”史,揭示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讨了各民族“三交”史对铸牢教育的意义,包括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校本化建设的实现。在方法论方面,本研究采用历史梳理、专题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民族“三交”史进行整合和深入分析。进一步,通过实践路径分析,强调以党的民族理论为指导、教育教学内容为参照、突出地方资源特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校本化课程建设为目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甘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关于广西“三交”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在广西民族大学讲座上的讲话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杰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8,共9页
广西交往交流交融史(以下简称“三交”史)的本质就是广西民族关系史,但广西“三交”史的站位要高于广西民族关系史。我今天讲三个问题:广西“三交”史研究的三个“大”,即要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视野,要把握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 广西交往交流交融史(以下简称“三交”史)的本质就是广西民族关系史,但广西“三交”史的站位要高于广西民族关系史。我今天讲三个问题:广西“三交”史研究的三个“大”,即要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视野,要把握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要有岭南地理的大概念。做好广西“三交”史研究要注重三个“清”,即认清广西的历史特点,讲清广西的融合脉络,弄清广西的世界意义。此外,要注意广西三交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关系 广西“研究方法
下载PDF
川西涉藏地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的文献搜集与整理
5
作者 泽罗磋 《秦智》 202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实现川西涉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国家实现“两个共同”奋斗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川西涉藏地区各民族团结与和谐共同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作为衡量民族团结互助工作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准。在国家提出“三交”这一重... 实现川西涉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国家实现“两个共同”奋斗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川西涉藏地区各民族团结与和谐共同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作为衡量民族团结互助工作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准。在国家提出“三交”这一重要发展理念之后,各行各业便对于“三交”理念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本文将根据“三交”理念现实意义及其内在联系、内在逻辑并结合中国发展特点,展开对于川西涉藏地区民族“三交史”的文献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涉藏地区 民族三交史 文献搜集
下载PDF
我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认识和理解——兼谈《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之意涵与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鸿宾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40-59,M0004,M0005,共22页
本文是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多卷本著作编纂工作尝试性的解说。高度的政治性自觉与深广厚度的学术探索是《三交史》编纂之宗旨;以“天下观”等重要概念的界定为开首,如何理解“三交”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走向及... 本文是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多卷本著作编纂工作尝试性的解说。高度的政治性自觉与深广厚度的学术探索是《三交史》编纂之宗旨;以“天下观”等重要概念的界定为开首,如何理解“三交”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走向及二者之关系、如何理解中华各民族政权在“三交”史中发挥的作用、如何理解“三交”史中的民族融合成为全书讨论之重点。《三交史》之编纂,是在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因应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步伐、中国国家与中华民族聚合新面貌的基础上,对这一民族共同体进行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也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系统性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三交史》编纂 意涵与特点 宗旨和目标 尝试性梳理
原文传递
连城妙因寺万岁殿佛传故事壁画之中原服饰特征及其成因
7
作者 党杰(文/图) 杨旦春(文/图) 《中国民族美术》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甘肃连城鲁土司乃忽必烈脱欢被明太祖封为土司后所建衙门,其中的妙因寺万岁殿回廊壁画是目前所见明代早期壁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妙因寺本为藏传佛教寺院,但其中所绘释迦牟尼传记故事却明显为汉风,在人物造型、服饰装束、风景... 甘肃连城鲁土司乃忽必烈脱欢被明太祖封为土司后所建衙门,其中的妙因寺万岁殿回廊壁画是目前所见明代早期壁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妙因寺本为藏传佛教寺院,但其中所绘释迦牟尼传记故事却明显为汉风,在人物造型、服饰装束、风景建筑等领域体现了浓厚的中原风格特征,所绘人物身份及其服饰特征与明代官体规矩相吻合。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而逐步生成的,不但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壮大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动例证,也是明代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和巅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因寺壁画 甘肃 服饰特征 蒙汉文化 三交史
原文传递
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审“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错谬
8
作者 廖靖靖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3期25-38,M0004,M0005,共16页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遗毒”植入、西洋史学讹谬塑造的伪历史观,实质上是要割裂中华文明、掩盖中华民族大家庭交往交流交融真相,反映出网络舆论乱象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史实为依据,崖山海战前后皆中华,辽宋金的对峙局面下“中国认同”早已深入人心,元朝继承并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廓清历史虚无主义、去除秕言谬说的“锁钥”是三交史研究,关键是要坚持大历史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我们自己的古代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自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构筑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山之后无中国”说 虚无主义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 三交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