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繁露》之《三代改制质文》篇释义
1
作者 季桂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三代改制质文》是《春秋繁露》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也是一篇对理解董仲舒的政治思想颇有代表性的文章。该篇主要通过阐述与引申《春秋》“王者必改制”的内在含义,借助于对传说古史特别是夏商周历史的解读,来全面论述董仲舒对于王... 《三代改制质文》是《春秋繁露》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也是一篇对理解董仲舒的政治思想颇有代表性的文章。该篇主要通过阐述与引申《春秋》“王者必改制”的内在含义,借助于对传说古史特别是夏商周历史的解读,来全面论述董仲舒对于王朝更迭及制度化改革的思想主张。董仲舒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理念为基础,为王朝的更迭改制确立了“三统”“四法”的天道原则及其制度化内容与程序设计。董仲舒关于王朝更迭改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公羊学派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一种政治文化的平衡。作为华夏的政治文化传统,董仲舒认为是不变的,但对于王朝更迭、履新的历史必要性则需要大力认可,否则就无法推动社会的继续发展与政治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繁露 三代改制质文》“ 统”“ 四法” 政治文化
下载PDF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真伪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董仲舒历史哲学最为重要的文献。但是,此文篇首以刘歆《世经》的五德相生顺序排列五帝,篇中的"四法说"与董仲舒对策及其他有关董仲舒的文献相矛盾,篇末的"圣人预言...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董仲舒历史哲学最为重要的文献。但是,此文篇首以刘歆《世经》的五德相生顺序排列五帝,篇中的"四法说"与董仲舒对策及其他有关董仲舒的文献相矛盾,篇末的"圣人预言说"出自纬书。这些都说明此文不可能出自董仲舒之手,而是两汉之季的公羊后学发挥公羊先师董仲舒的"春秋改制说",综合在此之前流行的"三统论"、"五德终始论"、"文质论"等历史哲学理论混合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真伪
下载PDF
“三代改制质文”的政治哲学意蕴——董仲舒文质论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树业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0-26,共7页
文质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心议题之一。孔子明确以"与文""尚质"之微妙方式探寻文质中和之道。董仲舒继承这一主题,并在政治哲学领域将之自觉展开,力倡"文德为贵""任德不任刑",为儒家文治、德... 文质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心议题之一。孔子明确以"与文""尚质"之微妙方式探寻文质中和之道。董仲舒继承这一主题,并在政治哲学领域将之自觉展开,力倡"文德为贵""任德不任刑",为儒家文治、德政主张寻求天道观和经典论说的支持。在强调"质文两备"的前提下,更突出"先质后文""承周文而反之质"的时代文化精神走向和政治变革要领。董子更进一步提出"三代改制质文"说,指出文质更替或忠、敬、文演替是主导历代文化精神特别是政教原则变化的核心法则。董子文质论对理解儒家政治哲学和人类政治生活本质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治哲学 董仲舒 三代改制质文 文质论
下载PDF
墨家“用夏政”说辨析
4
作者 刘书刚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背周道而用夏政",是对墨家学说的一种广为流传的判断,但它其实不无问题。从《墨子》一书对《诗》《书》等前代文献的征引、对上古三代帝王事迹的叙述来看,夏代并不占据特殊位置,墨家也并未以"夏政"为基础发挥自己... "背周道而用夏政",是对墨家学说的一种广为流传的判断,但它其实不无问题。从《墨子》一书对《诗》《书》等前代文献的征引、对上古三代帝王事迹的叙述来看,夏代并不占据特殊位置,墨家也并未以"夏政"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思想观念、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这一说法完全无法与儒家之"从周"相提并论。并且,墨家对儒家"述而不作"的学术风格有激烈批判,对于"法古"的逻辑漏洞进行了犀利揭发,这些都表明墨家"用夏政"一说缺乏理据。这一说法,很有可能是在"三代改制"之说的影响下形成,对于墨家思想的诸多特质,实际有所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夏政 儒家 三代改制
下载PDF
释“汉高祖”
5
作者 张沛林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5期91-92,共2页
“汉高祖”是由司马迁开始大量使用的不规范的称谓。他以“高祖”指代刘邦是根据董仲舒的《公羊》学特起的称呼,反映了“三代改制”的思想。
关键词 汉高祖 《史记》 三代改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