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三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瑞祥 赵子健 +3 位作者 盛茂 程庆红 夏明武 李若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三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扫描模式不同的常规扫描...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三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扫描模式不同的常规扫描组和三低扫描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图像客观评价参数,头颅CTA强化的平均值(SI4)、最佳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背景噪声(BN),以及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两组患者于2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评价三低扫描组与DSA诊断一致性以及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三低扫描组SI4、SNR及CNR均高于常规扫描组(t=11.932,t=8.575,t=9.226;P<0.05);两组图像B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7,P>0.05)。三低扫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辐射剂量(ED)低于常规扫描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54,t=22.699,t=7.581;P<0.05)。三低扫描组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93),符合率为93.55%;三低扫描组诊断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最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8.46%、97.22%和93.55%。结论:采用MSCT三低扫描模式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扫描,能够显著提高扫描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且在诊断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 多排螺旋CT(MSCT) CT血管成像(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扫描模式
下载PDF
“三低”扫描模式对头颈部CTA诊断中辐射剂量、影像质量影响分析
2
作者 朱新蕾 任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88-90,共3页
对比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在头颈部CTA成像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影响质量影响及差异。方法:随机选择于本院行头颈部CTA成像检查患者89例行对比性诊断研究,头颈部CTA检查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4)行常规CT模式... 对比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在头颈部CTA成像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影响质量影响及差异。方法:随机选择于本院行头颈部CTA成像检查患者89例行对比性诊断研究,头颈部CTA检查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4)行常规CT模式检查,实验组(n=45)行“三低模式”CT检查。以不同图像重建模式下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血管、软组织、成像信噪比、对比信噪比,辐射剂量、主观影像质量评分及有效碘摄入量为标准,评价两组影像质量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RCCA、LCCA、RICA、LICA重建模式下所得SNR、CNR值,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血管检查中所得血管、现软组织成像质量、噪声值及主观影像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头颈部CTA检查中CTDIvol、DLP、ED及有效碘摄入量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低模式”CT扫描在头颈部CTA诊断中的应用可积极减少患者检查期间头颈部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且检查所得血管、软组织成像质量及噪声值相关指标数据较常规CT诊断无显著差异,成像质量一致,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低辐射损伤成像模式实施头颈部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三低模式 头颈部辐射剂量 影像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