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公山上富民路
- 1
-
-
作者
左克友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江淮法治》
2023年第6期62-62,共1页
-
文摘
一条整洁、宽阔的柏油路,恰似一条巨鳞,穿过竹园,拐过山崖,爬过山岭,一直婉蜓至三公山山顶。山脚下就是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鹿狮村所在地。同行的鹿狮村茅田组村民左老自告奋勇地为我们当向导,他似乎对这条柏油路情有独钟。“多亏修了这条现代化的大道,它是一条带给山里人幸福的天路。”左老发自内心地称赞道。
-
关键词
三公山
美丽乡村
示范村
富民路
现代化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祀三公山碑》对于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伏天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9期127-129,共3页
-
文摘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
关键词
祀三公山碑
齐白石
现当代书法创作
书法创作意识
-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旌旗高扬三公山
- 3
-
-
作者
常思苇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铁军》
2024年第6期24-24,共1页
-
文摘
布谷声声,杜鹃绽放。继安徽宣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广德成功举办首次学术交流会后,根据六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协议安排,今年由芜湖市承办第二次会议。4月25日,新四军暨“探寻根据地走进三公山”学术交流会在无为市昆山镇圣大农宝农庄举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和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的领导及六市县研究会的领导、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领导等60多人出席会议。芜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肖本如主持会议。三公山又名三官山、东顾山,位于长江北岸。
-
关键词
政协文史资料
长江北岸
历史研究会
地方志
三公山
新四军
主持会议
安徽宣城
-
分类号
E297.3
[军事—军事理论]
D6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再造名碑:《祀三公山碑》的生成与传播
- 4
-
-
作者
陈明
籍敏
-
机构
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70,共2页
-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至民国时期封龙山汉碑金石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22YS035。
-
文摘
一通古碑能否成为名碑,除了自身的文化属性,时人的推崇和社会的风尚、需求是其在经典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因素。本文以清代金石家黄易访《祀三公山碑》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乾嘉金石学者相关的著录品评、书家关注等方面,阐述《祀三公山碑》如何从湮没无名的古碑,演变成为经典书法名碑的传播过程。
-
关键词
《祀三公山碑》
黄易
访碑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祀三公山碑》临摹札记
- 5
-
-
作者
刘颜涛
-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2,共2页
-
文摘
临摹不但是初学书法的正确方法和唯一捷径,更是继续提高和避免僵化及形成书写习气的不二法门。明代王铎晚年一日临池、一日应索的书写方式,被后世津津乐道并尊崇、效仿。"生命不息,临摹不止",这已被每一个习书者所认同。
-
关键词
三公山碑
书写方式
谢少承
汉篆
杨淮表记
临习
方朔
洛神赋十三行
结体
大观帖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集汉祀三公山碑轴 石尤将作报云起 土穀灵降喜雨来
- 6
-
-
作者
潘天寿
-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5,共1页
-
-
关键词
汉祀三公山碑
石尤
-
分类号
J292.28
[艺术—美术]
-
-
题名东汉《祀三公山碑》早期拓本流传及其影响
- 7
-
-
作者
桑椹
-
机构
浙江省博物馆
-
出处
《东方博物》
2011年第4期15-26,4,共13页
-
文摘
东汉《祀三公山碑》是汉碑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种篆书碑刻。本文对碑石访得经过,黄易与早期拓本流传的关系,各家考释得失,以及此碑对后世书法影响等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与探讨。
-
关键词
祀三公山碑
早期拓本
黄易
流传
集联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大三公山碑——小残卷斋藏碑帖选介(一)
- 8
-
-
作者
孟宪钧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收藏家》
2021年第10期83-84,共2页
-
文摘
大三公山碑又称《祀三公山碑》《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发现于河北元氏县。刻石年月残,翁方纲考订为东汉元初四年(117)立,石现存今河北省元氏县。碑文为篆书,全碑记10行,每行14至23字不等。大三公山碑,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沈涛《常山贞石志》等书著录。
-
关键词
《金石萃编》
三公山碑
翁方纲
元氏县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游无为县昆山乡三公山
- 9
-
-
作者
张应中
-
出处
《岷峨诗稿》
2015年第3期40-40,共1页
-
-
关键词
昆山乡
三公山
取数
泉镜
山鹃
上记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美学视域下的《祀三公山碑》略论
- 10
-
-
作者
周鸿鹏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
-
出处
《书法赏评》
2020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祀三公山碑》,又名《大三公山碑》,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是汉碑中兼有篆隶风格的碑刻代表。清方朔评价其为:"乍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然结构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有斜直偏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1]从刊刻的整体情况来看,作者对篆隶两种书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体现了作者的书法素养和艺术造诣。因而可以看作是书者对古文字掌握上的不自觉与书法创作上的自觉结合的产物。
-
关键词
三公山碑
美学视域
书法素养
书法创作
艺术造诣
封龙山
《泰山》
元氏县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融合应用研究
- 11
-
-
作者
籍敏
陈明
-
机构
沧州师范学院
-
出处
《国画家》
2022年第2期71-72,共2页
-
基金
2021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融合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HB21-QN026
-
文摘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诸多形式语言交互的时代,如何使具有民族、地域特点的文化语言成为表现的主题,是多学科交互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情境下,本文将《祀三公山碑》的书法表现与标识设计相融合,探索符合河北具有地域性代表的传统书法艺术元素融入的方案和思路。
-
关键词
祀三公山碑
标识设计
书法
应用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试谈封龙山石窟及其造像年代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李金波
-
出处
《文物春秋》
1989年第4期8-12,97-98,共7页
-
文摘
封龙山位于河北省元氏县城北部,太行山东麓,呈东西走向。由于元氏县历史悠久,自从西汉初始置常山郡治元氏,一直到西晋常山郡治所移治真定(今石家庄市北郊东古城一带),历经西汉、东汉、三国,先后四百多年间,元氏一直是石家庄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常山郡的治所(今元氏县古城村)就在封龙山脚下,所以,封龙山上遗留下很多文物古迹。有名的汉《封龙山颂碑》、《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都在封龙山上。汉代李躬、元代数学家、文学家李冶授业之所——封龙书院如今遗址尚存。封龙山石窟虽不及敦煌、云冈、龙门和邯郸响堂山石窟那样规模宏大,多年来也鲜为人知,但它在我国石窟艺术锦带上,也闪烁着灿烂的民族艺术光辉。古人遊封龙山石窟曾刻记下这样的诗句:
-
关键词
龙山石窟
封龙山
三公山碑
石窟艺术
元氏
响堂山石窟
锦带
李冶
文化中心
云冈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晉地道記》所見諸塞與魏晉時期的太行山防綫
- 13
-
-
作者
葛少旗
-
机构
厦門大學歷史系
-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0年第1期18-34,共17页
-
文摘
一、問題的提出:從洪适對"三公塞"的解釋説起洪适在《隸釋》卷三《三公山碑》後作跋語稱:"《郡國志》‘常山國元氏’注云:‘有石塞,三公塞。’所謂三公塞,即此山也;石塞,即白石山也。"(1)白石山,見有《白石神君碑》,亦收録於《隸釋》卷三。粗略觀之,洪适的見解似有道理。
-
关键词
白石山
三公山碑
洪适
白石神君碑
太行山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23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齐白石书法篆刻艺术审美意象构建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缪永舒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36-141,共6页
-
文摘
在现代艺术史上,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创新,远比绘画艰难。这是因为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大批有志于革新的青年争相出国留学,西方绘画随着文学、哲学、美学的传播蜂涌而入,一大批青年艺术家很快地开辟了新的绘画形式,使绘画从一个封闭圈开始解体到多元的发展。而书法篆刻则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传统的程式,规范已成为禁锢人们思想、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和绳索。
-
关键词
书法篆刻
艺术语言
绘画形式
审美意象
西方绘画
三公山碑
现代艺术
篆刻艺术
龙颜碑
赵之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草篆述略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王守民
-
出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
-
关键词
草篆
赵宦光
篆法
飞白书
三公山碑
结体
古隶
陆维钊
结字
来楚生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袁安碑》“正”字小议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张新俊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492-496,共5页
-
文摘
两汉是隶书一统天下的时代。除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载的9353个小篆之外,汉代小篆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仍然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就碑刻文字而言,在树碑刻石蔚然成风的东汉,只有少数碑刻,如《少室神道阙铭》《开母庙石阙铭》《祀三公山碑》等以小篆书写。
-
关键词
祀三公山碑
《说文解字》
小篆
袁安碑
隶书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齐白石序跋选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齐良迟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186-187,共2页
-
文摘
《白石印草》自序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忆自甲辰前摹丁、黄时所刻之印,曾经拓存,湘绮师赐以序。至丁巳乡乱,余欲避难离家,因弃印草,仅取序文藏之破壁,得免劫灰。然序文虽存。
-
关键词
白石印草
秦权
三公山碑
天发神谶碑
篆法
画记
山翁
世界和平理事会
破壁
半聋楼
-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概述
- 18
-
-
作者
孟滢
-
出处
《中国美术》
1996年第2期20-23,共4页
-
文摘
《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概述孟滢“碑学”巨擘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全集》三卷集(以下简称《全集》),为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的“重点图书”,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书法篆刻艺术,以“碑帖合壁”介绍“碑学”的一件大好事。此书之谓为《全集》者,...
-
关键词
书法篆刻
邓石如
安徽美术出版社
碑学
篆刻艺术
孟滢
完白山人
三公山碑
陈寄鹤
书风
-
分类号
J292.26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 19
-
-
作者
唐全明
-
机构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出处
《剧影月报》
2015年第1期85-86,共2页
-
文摘
一.两汉碑额篆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色两汉碑额篆书是秦小篆的延伸,是汉代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汉代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打破了秦小篆纯中锋用笔和笔画均匀的创作格局,形成自由开放的用笔形态。两汉碑额篆书保留了古文字的象形意味,在书写过程中随文字结构而自由发挥,或方、或圆、或扁、或长,呈现出形态各异的字体。两汉碑额篆书保存至今已不多,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线厚重雄强,节奏变化明显。
-
关键词
艺术特色
袁安
三公山碑
创作思想
书写过程
文字结构
结体
西狭颂
张迁碑
结字
-
分类号
J292.31
[艺术—美术]
-
-
题名《齐白石全集》前言
- 20
-
-
-
机构
齐白石全集编委会
-
出处
《中国美术》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
文摘
《齐白石全集》前言齐白石全集编委会齐白石是20世纪最富创造性和影响的唯一被选为世界文化名人的近代中国艺术家。中国画历史悠久,讲究文化传统与素养。齐白石只读过半年村塾,27岁前是一个走乡串户的雕花木匠。但他转益多师,师古人又师造化,历经数十年艰苦卓绝的...
-
关键词
师造化
世界文化名人
近代中国
转益多师
写意花鸟画
写意人物画
三公山碑
吴昌硕
一丘一壑
李北海
-
分类号
J221.8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