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互鉴中重写墨学史:刍议“三元组”结构的“中源西传”
1
作者
聂韬
王周璐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3期297-321,共25页
作为文明互鉴的学术性产物,汉学研究在不断见证着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通,墨学的“化外之身”亦如是。在中国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里,相较于“新史学”思潮下成为“辨伪”焦点的《墨经》各篇章,墨家十论的“三元组”结构在国内并未形成...
作为文明互鉴的学术性产物,汉学研究在不断见证着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通,墨学的“化外之身”亦如是。在中国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里,相较于“新史学”思潮下成为“辨伪”焦点的《墨经》各篇章,墨家十论的“三元组”结构在国内并未形成论辩,即便“文本演变”的观点早已提出,也始终淹没于彼时对“三分支”无条件的“信古”旨趣中。然而在域外,汉学家们以《墨子》其书的生成史为研究核心,悉数借鉴、延伸,甚至批判既往的国学研究视角,这让墨学的“域外”之体呈现出“中源西传”的融摄、互鉴之景。本文以“三元组”结构为楔,纵深于百年墨学研究的中西考辨,以揭示这场“文明互鉴”下的汉学研究接力所彰显的反思、重审先秦诸子及其文本的新风潮,进而让汉学研究加入国学研究中,重写墨学史,思索如何促成中外研究者形成有效对话,以便在更为通畅、对等的互鉴研究环境下彰显中国古典思想的当代传播价值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
三
元组”结构
三分支理论
演变
理论
疑古
汉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互鉴中重写墨学史:刍议“三元组”结构的“中源西传”
1
作者
聂韬
王周璐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比较文学学会
电子科技大学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所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3期297-321,共25页
基金
2020年度中央高校经费项目“先秦名学典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影响研究”(ZYGX2020FRJH00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文明互鉴的学术性产物,汉学研究在不断见证着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通,墨学的“化外之身”亦如是。在中国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里,相较于“新史学”思潮下成为“辨伪”焦点的《墨经》各篇章,墨家十论的“三元组”结构在国内并未形成论辩,即便“文本演变”的观点早已提出,也始终淹没于彼时对“三分支”无条件的“信古”旨趣中。然而在域外,汉学家们以《墨子》其书的生成史为研究核心,悉数借鉴、延伸,甚至批判既往的国学研究视角,这让墨学的“域外”之体呈现出“中源西传”的融摄、互鉴之景。本文以“三元组”结构为楔,纵深于百年墨学研究的中西考辨,以揭示这场“文明互鉴”下的汉学研究接力所彰显的反思、重审先秦诸子及其文本的新风潮,进而让汉学研究加入国学研究中,重写墨学史,思索如何促成中外研究者形成有效对话,以便在更为通畅、对等的互鉴研究环境下彰显中国古典思想的当代传播价值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
文明互鉴
“
三
元组”结构
三分支理论
演变
理论
疑古
汉学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互鉴中重写墨学史:刍议“三元组”结构的“中源西传”
聂韬
王周璐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