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7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在眼睑痉挛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婷 姜丽杰 +1 位作者 刘晓阳 于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82-84,92,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在眼睑痉挛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具有眼睑痉挛早期非痉挛症状的患者73例及健康人群30名分别作为Ⅱ组和Ⅰ组,根据TSEP检测结果将Ⅱ组...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在眼睑痉挛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具有眼睑痉挛早期非痉挛症状的患者73例及健康人群30名分别作为Ⅱ组和Ⅰ组,根据TSEP检测结果将Ⅱ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TSEP异常者40例(Ⅱa组),TSEP正常者33例(Ⅱb组)。统计分析各组C(5,6)位点记录的N13~P19峰间期、P19~N30峰间期,N13/P19峰峰幅度、P19/N30峰峰幅度,F(5,6)位点记录的N13′~P19′峰间期、P19′~N30′峰间期,N13′/P19′峰峰幅度、P19′/N30′峰峰幅度。随访1年,观察Ⅱa组及Ⅱb组眼睑痉挛的发生率。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P19/N30峰峰幅度和P19′/N30′峰峰幅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余指标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Ⅱa组与Ⅱb组比较,P19/N30峰峰幅度和P19′/N30′峰峰幅度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1年,Ⅱa组眼睑痉挛的发生率高于Ⅱ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EP可以在眼睑痉挛早期检测出神经核团兴奋性增高,为眼睑痉挛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非痉挛症状 早期诊断 神经核团 眼睑痉挛
下载PDF
皮层多点记录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的临床决策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丽娜 宋春莉 梁战华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7期44-47,共4页
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 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双侧中枢成分峰间潜伏期与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峰幅度比较,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痉挛患者脑桥、丘脑-基底节、双侧初级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兴奋性均增高,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有助于眼睑痉挛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多点记录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眼睑痉挛 辅助运动皮层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健康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兵 王雨生 庞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1-963,共3页
目的通过对150例(150侧)健康受试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年龄对健康者TSEP的影响。方法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双信道神经肌电图仪,将150例(150侧)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6岁)、中年组(36~59岁)和老... 目的通过对150例(150侧)健康受试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年龄对健康者TSEP的影响。方法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双信道神经肌电图仪,将150例(150侧)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6岁)、中年组(36~59岁)和老年组(>59岁),每组50例,电刺激三叉神经中下颌神经的分支颏神经,记录TSEP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神经刺激TSEP中年组与青年组比较,P3潜伏期延长,N1P2、P2N2、N2P3波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N2、P3潜伏期延长,P2N2波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中年组比较,P4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年龄组TSEP潜伏期及波幅存在差异,随年龄增长潜伏期延长,波幅升高。临床工作中判读TSEP结果,应充分考虑到年龄的影响,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明确三叉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年龄组 电刺激 神经
下载PDF
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摘要)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家琦 王金南 +5 位作者 周家琳 杨敏杰 张欣玲 于海平 梁凤珍 王英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88-188,137,共2页
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摘要)周家琦,王金南,周家琳,杨敏杰,张欣玲,于海平,梁凤珍,王英鹏(齐齐哈尔解放军第203医院,齐齐哈尔161000)三叉神经及其通路是传递头面部感觉的主要途径,较为复杂。现... 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摘要)周家琦,王金南,周家琳,杨敏杰,张欣玲,于海平,梁凤珍,王英鹏(齐齐哈尔解放军第203医院,齐齐哈尔161000)三叉神经及其通路是传递头面部感觉的主要途径,较为复杂。现将对60例正常健康人三叉神经诱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正常人 健康人 头面部 研究结果 成份 通路 传递
下载PDF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殷建瑞 熊希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43-244,共2页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殷建瑞,熊希民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是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在相应的皮层感觉区记录到诱发电位。本文结合临床和CT等检查结果,对12名正常人和11例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上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殷建瑞,熊希民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是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在相应的皮层感觉区记录到诱发电位。本文结合临床和CT等检查结果,对12名正常人和11例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上不同部位受损的患者进行TSEP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的改进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晶 尹居中 +2 位作者 孙树岩 吴昌竹 焦晓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3-95,共3页
本文对正常80人采用上下唇表面电刺激记录了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记录电极安放在C_5’/C_6’(10~20系统Cz至外耳孔的中间点),参考电极安放在Fz点,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3~4倍。其结果:刺激上唇在C_5’/C_6’点可记录到P_3、N_9、P_(20)、N_... 本文对正常80人采用上下唇表面电刺激记录了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记录电极安放在C_5’/C_6’(10~20系统Cz至外耳孔的中间点),参考电极安放在Fz点,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3~4倍。其结果:刺激上唇在C_5’/C_6’点可记录到P_3、N_9、P_(20)、N_(25)、P_(35)、N_(45)各波,刺激下唇时在C_5’/C_6’,可记录到N_3、P_9、N_(13)、P_(20)、N_(25)、P_(35)、N_(45)各波。其记录方法简单,准确,易使被检者接受并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诱发电位
下载PDF
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
7
作者 周家琦 王金南 +5 位作者 周家琳 杨敏杰 张欣玲 于海平 梁凤珍 王英鹏 《沈阳部队医药》 1995年第1期30-32,共3页
电刺激正常人的眶下孔和颏孔,从两侧半球可记录到连续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早成份。该早成份是由7~8个分离的波组成的。峰潜伏期3~69ms,没有年龄、性别、同侧和对侧的差异。
关键词 诱发电位 正常人 三叉神经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定量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8
作者 邵志辉 李维方 +1 位作者 王益钢 周俊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91-693,共3页
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CT三维成像引导下,常规电生理定位联合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定量定位,温控射频热凝治疗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射频热凝治疗 CT三维成像 三叉神经 温控 电生理定位
下载PDF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殷晓梅 喻廉 赵燕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N组)进行患侧和健侧TSE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组)左右两侧TSEP进行比较.结果 TN...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N组)进行患侧和健侧TSE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组)左右两侧TSEP进行比较.结果 TN组TSEP检测,患侧各波潜伏期延长,各波间期正常;部分伴有不同程度波幅下降;异常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患侧与正常组比较,N13、P19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30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组患侧和健侧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EP检测有助于了解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状况;患侧各波峰值潜伏期顺应性的延长是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诱发电位 潜伏期
原文传递
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雪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肢SEP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析患侧SEPP15、N20、P25、N13及N9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参数、运动神经传导参数与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后亚急性期偏瘫患者102例,平均(68.76±11.33)岁,男性78例。患者偏瘫侧上肢SEPP15[(16.90±1.67)ms vs.(16.27±1.50)ms,P<0.001]、N20[(20.13±1.49)ms vs.(19.42±1.60)ms,P<0.001]、P25[(24.39±1.75)ms vs.(23.70±1.50)ms,P<0.001]、N13[(14.05±1.25)ms vs.(13.42±1.26)ms,P<0.001]及N9[(9.25±0.96)ms vs.(8.80±1.40)ms,P<0.001]的潜伏期均大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CV)[(48.93±6.82)m/s vs.(51.26±6.40)m/s,P<0.001]、波幅[(22.54±9.91)μv vs.(32.71±17.68)μv,P<0.001]小于健侧;正中神经(指3-腕)SCV[(49.26±7.31)m/s vs.(52.98±5.99)m/s,P<0.001]、波幅[(24.71±11.39)μv vs.(38.57±20.21)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指5-腕)SCV[(48.72±7.46)m/s vs.(52.01±6.82)m/s,P<0.001]、波幅[(19.51±11.35)μv vs.(25.74±13.44)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SCV[(54.53±6.06)m/s vs.(56.99±4.84)m/s,P<0.001]、波幅[(11.37±6.04)μv vs.(14.53±7.89)μv,P<0.001]小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肘-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54.79±4.89)m/s vs.(57.10±5.07)m/s,P<0.001]、波幅[(8.42±3.85)μv vs.(10.00±3.72)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MCV[(53.12±6.81)m/s vs.(55.01±6.35)m/s,P<0.001]、波幅[(6.89±2.56)μv vs.(8.78±2.26)μv,P<0.001]小于健侧。P15(r=-0.358,P<0.001)、N20(r=-0.674,P<0.001)、P25(r=-0.465,P<0.001)潜伏期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upperextremityscale,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指3-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31,P=0.026),尺神经电极位置为指5-腕(r=0.292,P=0.006),腕-肘上(r=0.391,P<0.001)的SCV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电极位置为指5-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12),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肘-腕的MCV(r=0.220,P=0.037)、波幅(r=0.223,P=0.034)与FMA-UE评分均呈正相关,尺神经电极位置为腕-肘上的MCV(r=0.231,P=0.027)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及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的改变,且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改良昏迷恢复量表对儿童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华 谭亚琼 +3 位作者 胡继红 何金华 段雅琴 潘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其联合指标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康复中心时完成SEP检查和CRS-R评分,并动态追踪...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其联合指标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康复中心时完成SEP检查和CRS-R评分,并动态追踪评估患儿意识水平变化,以病程满6个月、神志转清或死亡为评估止点。以患儿病程满6个月时意识恢复作为预后判断金标准,根据病程6个月内患儿意识恢复与否分为意识清醒组和意识未清醒组,分别分析SEP分级、CRS-R评分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EP分级、CRS-R评分及其联合指标对意识障碍患儿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CRS-R评分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呈正相关(r=0.450,P<0.01),SEP分级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呈负相关(r=—0.340,P<0.05)。CRS-R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SEP分级的AUC为0.683,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AUC为0.809,且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AUC大于SEP分级单一指标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5)。结论SEP分级和CRS-R评分均可作为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判断指标,且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SEP分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恢复期 意识障碍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诱发电位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维刚 王雨生 李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波形特征,临床价值以及手术和药物对TSEP的影响。方法: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多导诱发肌电仪,对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健侧和患侧的TSEP检查,以正常人TSEP数据作为对照,对...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波形特征,临床价值以及手术和药物对TSEP的影响。方法: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多导诱发肌电仪,对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健侧和患侧的TSEP检查,以正常人TSEP数据作为对照,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健侧患侧比较,潜伏期N1、P3、N3及波幅N2P3、N3P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健康者比较,潜伏期P1、N1、P2、N2、P3及波幅P1N1、N1P2、P2N2、N2P3、N3P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SEP高幅电位提前,潜伏期延迟。(3)手术后TSEP波形消失,药物对TSEP影响不大。结论:潜伏期N1、P3的延迟及波幅N2P3的升高,N3P4的降低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诱发电位 神经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彦瑞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共52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组基...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共52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组基础上加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各有26例;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上肢SEP有关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9潜伏期、N9波幅、N20潜伏期、N-20波幅等上肢SEP有关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9潜伏期、N20潜伏期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9波幅、N-20波幅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9潜伏期、N2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9波幅、N-2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NIHSS及M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用于ACI患者疗效理想,能改善其上肢SEP有关指标,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宁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4期48-50,共3页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王宁综述江澄川审校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顽固性疼痛之一,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切断术,以及近年来应用颇多的开颅三叉神经微...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王宁综述江澄川审校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顽固性疼痛之一,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切断术,以及近年来应用颇多的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这些手术止痛效果虽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治疗 诱发电位 射频热凝术
原文传递
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尚灵 张震中 +3 位作者 张燕 卢裕强 钟霖 胡马洪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80-180,共1页
笔者观察了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出现死亡或因转... 笔者观察了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出现死亡或因转院、放弃治疗每组各有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7例;年龄38~77岁,平均(58.8±1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中风 阴闭证 苏合香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下载PDF
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润红 姜雪 +2 位作者 范驰 陈新意 吴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02—2021-12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 目的探究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02—2021-12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持续干预30 d。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治疗10 d、30 d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0 d、治疗30 d后外展、后伸、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0 d、治疗30 d后波幅大于对照组,皮质潜伏期、CMC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肌张力,改善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作用机制在于改善电生理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KINECT 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训练 中枢系统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雪 李欣 宋桂芹 《中国康复》 2023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与tDCS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与tDCS假刺激...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与tDCS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与tDCS假刺激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上肢正中神经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和波幅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诱发电位N20测定结果变化和肢体功能变化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干预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20波幅较治疗前则增加(P<0.05);2组N20潜伏期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除治疗组WMFT差值与N20潜伏期差值呈正相关(r=0.305,P=0.037)外,其余均无相关性,2组患者偏瘫侧治疗前正中神经SEP N20测定结果与治疗4周后MBI、FMA-UE、WMFT各项量表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波幅,SEP N20潜伏期变化和肢体功能WMFT评分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训练 缺血性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及预后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琳 杨清成 张向东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31-31,共1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BTEP)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Nicoletspirit多导诱发电位仪 ,对 2 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BTEP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设置 12例正常人的BTE...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BTEP)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Nicoletspirit多导诱发电位仪 ,对 2 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BTEP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设置 12例正常人的BTEP做为对照。结果 :BTEP提示患侧三叉神经的短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与健侧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BTEP的变化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BTEP有助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定性及定量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评价 临床分析 原发性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矫形术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兴勇 钱邦平 +5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王岩 张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监测作用。方法:选...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监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中SEP监测数据及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术中均行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SEP阳性改变标准为波幅降低超过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PSO术中闭合截骨面复位后,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及时发现了3例体位性单侧臂丛神经损伤,SEP波幅降低分别为100%、65%及90%。经体位垫调整后5min,2例SEP波幅降低分别为100%及65%的患者上肢正中神经SEP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症状;SEP波幅降低90%的患者虽经体位调节,SEP波幅稍有好转,但仍降低70%,术后出现单侧上肢疼痛、乏力的臂丛神经损伤症状,经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中无手术操作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中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能及时发现AS胸腰椎后凸畸形PSO术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经及时处理能有效减轻臂丛神经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椎截骨 臂丛神经损伤 诱发电位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赵泽丹 郑遵成 +3 位作者 樊湘珍 钱红丽 王洪强 王德强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相较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康复评定量表等传统评定方法更客观、有效。本文结合临床实验及动物实验对CSEP在SCI康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SCI患者的早期诊断、康复治疗和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诱发电位 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