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痛的大剂量放射手术增加三叉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性
1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51-51,共1页
Bruce E Pollock等对应用最大照射剂量(70或90 Gy)行放射性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部疼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应用小剂量(70 Gy)者为27例(40%),大射量(90Gy)者41例(6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时间、以前手术次... Bruce E Pollock等对应用最大照射剂量(70或90 Gy)行放射性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部疼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应用小剂量(70 Gy)者为27例(40%),大射量(90Gy)者41例(6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时间、以前手术次数及事先存在三叉神经缺欠情况均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大剂量 放射手术 三叉神经功能障碍 危险性
下载PDF
经典型三叉神经痛的定量感觉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昆林 丁里 +2 位作者 马莎 武绍远 钟静玫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典型三叉神经 定量感觉检查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临床症状 操作技术要求 感觉神经功能 三叉神经功能 量化检测
下载PDF
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46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丽辉 黄贵英 陈剑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深刺下关穴 针刺治疗 芒针 三叉神经功能 反复发作 神经分布 病因不明
下载PDF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许骏 杨燕 +8 位作者 郭静 杨添淞 石天宇 屈媛媛 李超然 王德龙 王月 田洪昭 王玉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2期616-617,63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0.05),2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部麻木 三叉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峰 诸葛启钏 +2 位作者 吴近森 郑伟明 钟鸣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探查三叉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三叉神经间垫入Teflon涤纶绵。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9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三叉...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探查三叉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三叉神经间垫入Teflon涤纶绵。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9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病因性治疗,疗效确切,三叉神经功能可以得到保护,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 病因性治疗 TEFLON 三叉神经功能 术后疼痛 二叉神经
下载PDF
功能性三叉神经手术治疗大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理及手术方式。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大鼠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用肠线疏松环扎大鼠的眶下神经造成慢性缩窄性损伤,而对照组仅暴露眶下神经,但不结扎。观察手术后不同时期大鼠对...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理及手术方式。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大鼠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用肠线疏松环扎大鼠的眶下神经造成慢性缩窄性损伤,而对照组仅暴露眶下神经,但不结扎。观察手术后不同时期大鼠对疼痛刺激的反应阈值(疼痛阈值)及与之相关的疼痛觉行为变化,并对P物质(SP)含量、5-HT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大鼠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5-HT 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在手术后2~8周眶下神经分布的皮肤范围内,表现出痛觉过敏,与手术前、后,非手术侧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术后l2周左右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环扎损伤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出现,压迫解除后疼痛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外科学 三叉神经 血液P物质 代谢 血清素 代谢 模型动物 大鼠 @功能三叉神经手术
下载PDF
经乙状窦锁孔入路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护理
7
作者 魏丽君 张水娟 +2 位作者 宣姝姝 盛琴芬 王春英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279-1280,共2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三叉神经后根受邻近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所引起。以往的药物阻滞和伽玛刀治疗容易复发或容易引起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而血管显微减压术可以保留三叉神经功能,较少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已经被广泛接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三叉神经后根受邻近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所引起。以往的药物阻滞和伽玛刀治疗容易复发或容易引起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而血管显微减压术可以保留三叉神经功能,较少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锁孔技术使手术损伤更小,且不影响患者外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围术期护理 锁孔入路 乙状窦 神经脱髓鞘病变 神经功能障碍 三叉神经功能
下载PDF
普瑞巴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严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1-652,共2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排除继发性原因。常因洗脸、刷牙、讲话、咀嚼、吞咽等动作而诱发,持续数秒及数分钟,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 治疗 三叉神经功能 发作间歇期 反复发作 剧烈疼痛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心理护理
9
作者 张炜 张霞 沈春彩 《实用医技杂志》 2013年第10期1126-1128,共3页
随着显微外科的出现及颅底手术技术的发展,三叉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仍较高,永久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86%。伽玛刀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颅内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三叉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 随着显微外科的出现及颅底手术技术的发展,三叉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仍较高,永久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86%。伽玛刀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颅内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三叉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现就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护理隋况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鞘瘤 微创治疗 心理护理 伽玛刀 损伤发生率 三叉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良性肿瘤
下载PDF
听神经瘤的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墨绳 夏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2-54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 听性脑干反应 临床应用 三叉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胶质细胞 感音神经性聋 前庭症状 桥脑小脑角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致双眼角膜反复糜烂1例
11
作者 李松松 冯岳奇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眼角膜糜烂 开颅减压术 三叉神经功能 发生机制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ensory functions after 3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by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 被引量:1
12
作者 Chen Ruoping Ouyang Huoniu +2 位作者 Wang Bingyu Ding Meixiu Charles J. Hodge Jr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8年第5期300-307,共8页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and grade trigeminal sensory functions after 3 major surgical procedures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technique, current perceptio...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and grade trigeminal sensory functions after 3 major surgical procedures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technique,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 (CPTM). Method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re were 48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without history of pri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one of the following 3 surgical procedures,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peripheral nerve block with alcohol (PNB), or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PRFT). The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measurement, CPTM, and conventional qualitative sensory testing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to evaluate and grade the trigeminal sensory functions All 3 major cutaneous sensory fiber types, large myelinated fibers (A beta), small myelinated fibers (A delta) and unmyelinated fibers(C) were allow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and grade by CPTM.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single factor). Each subject was his/her own control for comparison of the preoperative to postoperative state on the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sides. Subjects were tested 48 h preoperatively and 4 week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PNB with alcohol and PRFT caused significant sensory dysfunction postoperatively in every fiber type, indicating damage to all fibers. On the contrary, the sensory function in all 3 fiber types was unchanged after MVD management. Conclusion: Among the 3 major surgical procedures tested, only MVD preserves sensory function in trigeminal system. CPTM is of quantitative nature on the evaluation of sensory functions of nerve fi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eminal neuralgia Sensory dysfunction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Peripheral nerve block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
下载PDF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化学感觉功能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怡辰 姚淋尹 +3 位作者 孙智甫 刘佳 黄小兵 魏永祥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味觉中心就诊的PVOD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8.86±11.47)岁(xˉ±s,后同)。根据PVOD患者性别比选取正常对照组受试者20例。对受试者进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包括察觉阈(threshold,T)、辨别能力(discrimination,D)和识别能力(identification,I)测试,3项测试得分总和为TDI值。同时对受试者进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检查和味觉功能测试。根据味觉功能测试结果将PVOD患者分为味觉功能正常(normal gustation,NG)组和味觉功能障碍(gustatory dysfunction,GD)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嗅觉、味觉、鼻内三叉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PVOD患者的病程为5(3,6)[M(Q_(1),Q_(3))]个月,其中14例(33.3%)患者伴有GD。PVOD患者的味觉功能与性别(r=0.565,P<0.001)、吸烟(r=-0.512,P=0.001)、嗅觉障碍病程(r=-0.357,P=0.020)和嗅觉功能(P值均<0.05)相关。GD组患者嗅觉功能较NG组患者差,其中两组间TDI值和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5±4.58)分比(13.35±3.61)分,(1.54±0.66)分比(2.10±0.88)分,t=2.40、2.10,P值均<0.05]。GD组患者oERPs和tERPs的各波振幅明显低于NG组患者(P值均<0.05)。结论PVOD患者的主、客观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均有下降,并存在相关性,提示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间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三叉神经功能 化学感觉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