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振东 罗世坚 +1 位作者 麦卫华 韩蓉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trigeminalsensoryneuropathy,TS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3例TS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外文献。结果TSN的病因复杂,多数急性发病,少数隐匿发病,呈良性或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面部...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trigeminalsensoryneuropathy,TS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3例TS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外文献。结果TSN的病因复杂,多数急性发病,少数隐匿发病,呈良性或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面部麻木和感觉异常,可累及口腔粘膜和牙龈,并可伴随原发病的症状,MR增强扫描和瞬目反射检测可显示三叉神经异常,药物治疗效果差,辅以物理治疗可能缓解症状。结论TSN以三叉神经分支区的麻木感为特征表现,诊断有赖全面系统的病史、体检和适当辅助检查,缺乏特效治疗,局部理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 诊断 治疗 麻木感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1例
2
作者 易加朝 胡晓晴 唐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6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 特发 诊断
下载PDF
冯祯根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经验介绍
3
作者 何壁 冯祯根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1期19-20,共2页
冯祯根是浙江省名中医,从医30余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理解疾病,并以针刺而治之。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是以三叉神经一个或以上分支区域内的孤立麻木感为特征的面部持续性感觉障碍,患者多成年,以女性为多,通常急性起病,也可隐匿或慢... 冯祯根是浙江省名中医,从医30余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理解疾病,并以针刺而治之。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是以三叉神经一个或以上分支区域内的孤立麻木感为特征的面部持续性感觉障碍,患者多成年,以女性为多,通常急性起病,也可隐匿或慢性,病程数周或数年,目前治疗以改善神经血液循环和代谢营养为主。冯师近年针刺治疗此病数十例,疗效确切,颇有心得,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障碍 麻木感 名中医 中西医结合 血液循环 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 疗效确切 起病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1例
4
作者 周明镜 冯祯根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6期463-463,共1页
患者张某,男,36岁,2014年3月10日因"右侧面部麻木半月"就诊。患者为高校教师,最近常伏案工作至深夜。半月前晨起洗脸时感觉右侧鼻翼外缘、口角上方的颜面部麻木,3天后麻木范围逐渐扩展至右侧面颊,感觉右侧面部厚重、绷紧,麻木不适。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性神经病 三孔针刺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侯青 王翀昊 +3 位作者 孙慧渊 张慧娟 方庆娟 王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MVD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P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睡眠状况、疼痛介质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随访6个月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4周,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质量、入睡、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各项评分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血清SOD、GSH-Px、Cor、MPO水平均较术前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高,血清Cor、MPO水平则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血清SOD、GSH-Px、Cor、MPO水平均比术前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高,血清Cor、MPO水平则均较低(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VD联合PSR有助于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其睡眠状况,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分析
6
作者 刘朝林 关锋 王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83-186,共4页
对原发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了微循环减压和局部感觉根切除的疗效评估。方法从2020年1~2023年2月份收治的70名病人中,将他们分为2组各35名。对照组采用 MVD,而实验组则采用微循环减压和局部神经根切除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临床试验中,... 对原发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了微循环减压和局部感觉根切除的疗效评估。方法从2020年1~2023年2月份收治的70名病人中,将他们分为2组各35名。对照组采用 MVD,而实验组则采用微循环减压和局部神经根切除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临床试验中,两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两组, P<0.05。结论采用微循环减压和感觉根部分切除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加速病人的恢复,对于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 原发三叉神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后面部感觉异常情况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欣杰 李鹏 +5 位作者 张祝均 李杨 张时真 杨森 龚飞龙 王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缓解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疼痛控制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缓解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疼痛控制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2~37个月)。术后初始疼痛缓解BNIⅠ级15例(33-3%),Ⅱ级13例(28.9%),Ⅲ级8例(17.8%),Ⅳ级5例(11.1%),Ⅴ级4例(8.9%);伽玛刀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0%。至最后一次随访,复发6例(13.3%),(初始疼痛缓解为BNII级3例,Ⅲ级3例);平均复发时间11.7个月(5~18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面部感觉异常17例(37.8%),疼痛完全缓解者新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部分缓解或疗效不佳者(P〈0.05)。结论伽玛刀是有效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术后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可能与更好的疼痛缓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原发 伽玛刀 感觉异常 面部
下载PDF
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陈旧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疼痛1例
8
作者 尹天泽 范丰启 +1 位作者 季锋 许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5-718,共4页
成人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引起上肢神经病理性疼痛、上肢肌肉萎缩,导致上肢部分或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病率[1,2]。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 成人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引起上肢神经病理性疼痛、上肢肌肉萎缩,导致上肢部分或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病率[1,2]。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单一的药物治疗缺乏可靠疗效,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物理、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多学科镇痛专家共识会议(the polyanalgesicconsensusconference,PACC)推荐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DDS)用于非癌性疼痛的治疗,推荐吗啡作为非癌性病人伤害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鞘内用药[3,4]。但IDDS用于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重度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不多见,国内外文献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近期我科对1例陈旧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疼痛病人采用全植入式IDDS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致残疾病 神经病疼痛 臂丛神经撕脱伤 感觉功能 伤害 上肢肌肉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伴静脉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红山 赵帅杰 +1 位作者 王昊天 闵有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伴静脉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PTN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MVD联合PSR治疗,...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伴静脉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PTN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MVD联合PSR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MVD治疗。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术后1年,观察组疼痛消除率(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07%)与对照组(14.63%)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P<0.05)。结论MVD联合PSR治疗合并静脉压迫的PTN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静脉压迫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光义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展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展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比对照组81.48%高(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3.70%相较于对照组22.22%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PSQI评分(5.76±4.12)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神经疼痛,降低后期复发率,改善患者睡眠,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亚甲蓝外周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荀文兴 邹敬才 +3 位作者 杜娟 曲晓莉 张秀丽 张红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总结亚甲蓝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 6 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周围神经干处注射亚甲蓝 1mL ,通过随访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注射后患者均有局部胀痛 ,注射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 ,局部感觉迟钝。 1... 目的 :探讨和总结亚甲蓝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 6 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周围神经干处注射亚甲蓝 1mL ,通过随访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注射后患者均有局部胀痛 ,注射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 ,局部感觉迟钝。 1~ 3个月后麻木感消失。 1个月后复诊 ,5 2例疼痛消失 ,9例疼痛缓解 ,有效率 97% ,6个月后随访 5 7例 ,症状复发 4例 ,复发率 7% ,3年对 5 0例进行随访 ,疼痛复发 11例 ,复发率 2 2 %。结论 :亚甲蓝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外周神经 原发三叉神经 感觉障碍 病理机制
下载PDF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翔 陶定波 +3 位作者 申敬顺 王迎新 卢苗 孔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212,共1页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炎症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共济失调型 感觉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3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务荣 杨旭 +5 位作者 赵丹华 洪道俊 袁云 郑日亮 张巍 王朝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3例男性患者来自2个家系,其中2例为兄弟,发病年龄41~43岁,主要症状是四肢肌无力,伴随双足麻木和行走不稳。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 目的研究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3例男性患者来自2个家系,其中2例为兄弟,发病年龄41~43岁,主要症状是四肢肌无力,伴随双足麻木和行走不稳。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下降、末梢性感觉丧失和Romberg征阳性。3例患者的血尿代谢筛查均提示存在血多种脂酰肉碱水平升高和尿戊二酸水平增高。3例患者均进行了神经电生理、肌肉活检以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查,2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结果 3例患者的肌电图分别出现肌源性损害、可疑神经源性损害和无异常。3例患者的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或不能引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仅在1例出现轻度减慢。3例患者的骨骼肌均可见肌纤维内脂肪滴显著增多,2例有个别破碎红纤维,2例出现小角状肌纤维。2例患者的腓肠神经均可见有髓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伴随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变性和再生。3例患者均携带ETFDH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兄弟为c.65A>G和c.242T>C,另1例为c.770A>G和c.1450 T>C。结论 ETFDH基因突变导致的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可以伴随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反应脂质沉积肌病 感觉共济失调神经病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
下载PDF
无框架立体定向下射频治疗老年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君飞 王海秋 +3 位作者 姚建社 孙骏 唐永峰 喻永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2-522,共1页
关键词 难治三叉神经 无框架立体定向 下射频治疗 老年人 原发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感觉 射频热凝治疗 精确定位
下载PDF
感觉性神经病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妍平 鱼桂芳 郭玉璞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6期338-340,共3页
本文对33例以感觉性周围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以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腓肠神经活检或尸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关键词 感觉周围神经病 感觉神经神经病 病理
下载PDF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占轩 唐风云 +2 位作者 沈轲 叶峰 魏兴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10-511,共2页
[目的]探讨感觉性共济失调型CIDP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总结19例以深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病程长,易缓解复发,脑脊液蛋白升高显著,病理改变同一般CI-DP,糖皮... [目的]探讨感觉性共济失调型CIDP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总结19例以深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病程长,易缓解复发,脑脊液蛋白升高显著,病理改变同一般CI-DP,糖皮质激素远期疗效好。[结论]感觉性共济失调型CIDP是CIDP的一种特殊亚型,发病机理可能是免疫反应主要侵及脊髓背根的深感觉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共济失调 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维生素B_(12)缺乏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妍平 郭玉璞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47-247,217,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诊断 替代疗法 维生素B12缺乏 感觉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定量感觉检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玉强 邹宏丽 +2 位作者 阎文静 李培媛 李成乾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ST仪检测118名正常人与136例DPN病人的冷觉(CS)、热觉(WS)和振动觉(VS)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DP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ST仪检测118名正常人与136例DPN病人的冷觉(CS)、热觉(WS)和振动觉(VS)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DP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指和足背QST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CS、WS、VS阈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不同部位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PN组CS、WS、VS的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P<0.05),CS、WS的异常率高于VS的异常率(P<0.05); DPN组患者的MCV、SCV.CS、WS和VS异常牢均高于单纯DM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病程>5年组的MCV、SCV、CS、WS和VS的异常率均高于病程≤5年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HbAIC正常组和HBAIC异常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T能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常规NCV检查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DM) 周围神经病(PNP)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 定量感觉测定(QST) 神经传导速度(NCV)
下载PDF
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的实验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妍平 郭玉璞 任海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68-171,189,共5页
目的:建立一成功率高,感觉症状确实的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的动物模型。并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维生素 B6对于大鼠感觉性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5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别给予600mg/kg(1周或2周),400mg/kg(4周), 200mg/kg(4周或8周)与100mg/k... 目的:建立一成功率高,感觉症状确实的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的动物模型。并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维生素 B6对于大鼠感觉性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5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别给予600mg/kg(1周或2周),400mg/kg(4周), 200mg/kg(4周或8周)与100mg/kg(4周或8周)维生素B6,腹腔注射,每天一次。取其后根神经节(DRG),周围神经及脊髓作光镜与电镜分析。染色方法有HE,Luxol Fast Blue,Masson三色与银浸染色。半薄切片用甲苯胺兰染色,超薄切片用醋酸双氧铀与枸橼酸铅染色。结果:腰段DRG受累最重,其次为颈段、胸段。大剂量组导致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动物步态不稳,甚至瘫痪。DRG细胞体体积减少或坏死,伴以轴突萎缩与崩解,并可见吞噬细胞吞噬现象。小剂量组动物无异常临床表现,DRG神经元病变轻微,但存在轴突萎缩与变性。电镜下发现近端突与胞体均有细胞骨架异常。脊髓后束中薄束比楔束病变重。结论:多种因素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不同亚群神经元的药物敏感性不同,均可影响维生素B6神经毒性的最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神经病 动物模型 维生素B6 实验病理
下载PDF
降纤酶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肢体感觉障碍4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降纤酶 糖尿病神经病 肢体感觉障碍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