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桂利嗪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嘉楠 牛争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GTN)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中大鼠三叉神经核尾部(TNC)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氟桂利嗪(西比灵)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用硝酸甘油10mg/kg剂...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GTN)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中大鼠三叉神经核尾部(TNC)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氟桂利嗪(西比灵)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用硝酸甘油10mg/kg剂量皮下注射复制偏头痛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面积及灰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中三叉神经核尾部表达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多。对照组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及西比灵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比灵治疗组和预防组均能显著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C-fos蛋白产生的某个环节,说明西比灵在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发作过程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西比灵 三叉神经核尾部 硝酸甘油
下载PDF
大白鼠三叉神经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
2
作者 胡耀民 刘大庸 董敬朋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61-64,119,共5页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之,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最少。此外,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外侧和三叉神经根内也有向小脑核投射的起源细胞。来自中脑核的纤维多终于顶核和间位核前部,来自脊束核和感觉主核的纤维较多地终止于间位核后部和齿状核。运动核的纤维终止于顶核、间位核前部和齿状核。起源于三叉神经运动核腹外侧,三叉神经根内细胞群的纤维,在小脑核中有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相似的终止。三叉—小脑核的纤维投射是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核 小脑 电泳 HRP法 大白鼠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核团中的分布
3
作者 冯士生 周长满 +1 位作者 鄂玲玲 杨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核团内的分布 ,探讨其对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 抗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 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感...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核团内的分布 ,探讨其对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 抗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 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及三叉神经节中出现GDNF免疫反应阳性。 结论 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及三叉神经节中存在GDNF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核 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足三里穴与三叉神经核间神经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卓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32,共4页
应用交替电刺激大鼠足三里穴(ST36)和三叉神经感觉核(TSN)及脊髓背角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寻找可被TSN逆向激动和ST36顺向激动的神经元。实验中共记录到142个对ST36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其中29和21个神经元分别对TSN刺激发生... 应用交替电刺激大鼠足三里穴(ST36)和三叉神经感觉核(TSN)及脊髓背角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寻找可被TSN逆向激动和ST36顺向激动的神经元。实验中共记录到142个对ST36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其中29和21个神经元分别对TSN刺激发生逆向反应和突触反应。结果提示:(1)脊髓神经元可接受来自ST36的传入信息,并将其投射至TSN;(2)它也可接受来自TSN下行纤维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足三里 三叉神经感觉 电生理学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核尾侧部与脊髓后角的非同源性
5
作者 王贺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核尾侧部 脊髓后角 非同源性 躯体分布 疼痛
下载PDF
三叉神经运动核在束缚应激致小鼠咬肌肌电变化中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刘杨 李强 +2 位作者 雷容 陈永进 赵雅娟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后,小鼠清醒状态下咬肌肌电水平以及支配咬肌运动的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的变化,为探究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的相关中枢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2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后,小鼠清醒状态下咬肌肌电水平以及支配咬肌运动的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的变化,为探究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的相关中枢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2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对应激组小鼠施加4 h/d、连续14 d的慢性束缚应激;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检测清醒状态下小鼠咬肌肌电水平;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Vmo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并利用免疫组织荧光技术观察Vmo内Ⅰ型、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2,VGLUT1/2)的表达情况。结果应激组小鼠在旷场实验的中央活动时间(P=0.0004)与中央活动路程(P=0.000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应激组小鼠的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P=0.0002)与滞留开臂时间百分比(P=0.0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存在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小鼠在应激开始前,咬肌累积肌电(integral electromyography,iEMG)(P=0.8779)及振幅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P>0.9999)均无明显差异;应激结束后,应激组小鼠咬肌的iEMG(P=0.0004)和RMS值(P=0.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小鼠在应激前后的iEMG(P=0.7989)和RMS值(P>0.9999)比较无显著差异;应激组小鼠在应激结束后,其咬肌的iEMG(P=0.0011)和RMS值(P=0.0019)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电生理结果显示,在电流钳模式下,当输入60、80、100 pA电流时,应激组小鼠Vmo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小鼠Vmo神经元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P=0.0030)与幅度(P=0.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应激组小鼠Vmo部位的VGLUT1(P=0.0010)与VGLUT2荧光强度(P=0.00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束缚应激能够导致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及咬肌肌电活动水平的增高。应激后脑内Vmo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其受到的谷氨酸能兴奋性投射增多,可能是束缚应激造成咬肌肌电活动水平升高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应激 焦虑样行为 咬肌肌电 三叉神经运动 全细胞膜片钳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延长针刺时间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非突触部位胞吐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乔跃兵 马秀艳 +1 位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78-80,共3页
目的:用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在甲醛致痛时,延长针刺时间并增强针刺频率,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 目的:用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在甲醛致痛时,延长针刺时间并增强针刺频率,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拘。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即针刺组、甲醛+针刺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①针刺组大鼠应用针麻仪(9-6805Ⅱ型、输出电压5V)在相当于人的“四白(”处给予针刺。②甲醛+针刺组先给予大鼠前爪跖侧皮下注射5g/L甲醛150μL致痛10min,然后进行针刺,针刺方法同上。③生理盐水大鼠只给予前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0μL,不给予针刺。以上3组大鼠中,每组的5个亚组大鼠在原实验(针刺0.5,1,1.5,2,2.5h,针刺疏密波频率40Hz/s)基础上,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4,6,8,10,12h,针刺疏密波频率增至60Hz/s。在分别给予实验条件处理后立即将各组大鼠麻醉处死,经升主动脉插管灌注生理盐水150mL,经固定液固定后取出脑干,切片,电镜下观察,记录大颗粒小泡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情况。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无脱落。①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大颗粒小泡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数量比较:在针刺镇痛早期,各组大颗粒小泡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数量均增加,到10h时达高峰,甲醛+针刺组反应最明显,针刺组次之,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后随针刺时间延长大颗粒小泡的数量及胞吐呈下降趋势,逐渐出现大颗粒小泡衰竭现象。②胞吐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大颗粒小泡与质膜接触、融合进而形成小的开放通道;通道进一步开大,呈“Ω”样,其内的物质开始排入细胞间隙;大颗粒小泡完全将其内的物质排入细胞间隙,自身的单位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结论:在一定时间内,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大颗粒小泡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数量随针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针刺镇痛过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可能通过大颗粒小泡于非突触部位胞吐释放其内储存的化学物质,参与了对甲醛致痛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甲醛 三叉神经核 脊髓 胞吐作用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雷小峰 赵佩 +1 位作者 牛争平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8-716,共9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6 g/ml)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行为学评价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30、60、180 min)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与高、低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于高剂量预防组(P=0.031,0.000,0.000),并于制模后60和180 min时高于低剂量预防组(均P=0.000);制模后30 min时高剂量预防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预防组(P=0.029)。结论预防性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核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A1R/ERK1/2/CGRP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林淑芳 王舰 +4 位作者 陈白 饶婷 姚娟娟 曹丽萍 江一静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模型鼠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56),以附子汤灌胃加右肩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肝阳上亢偏头痛模型,其中50只大鼠成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模型鼠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56),以附子汤灌胃加右肩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肝阳上亢偏头痛模型,其中50只大鼠成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非穴组、太冲+DPCPX(A1R拮抗剂)组和太冲+EGF(ERK1/2激动剂)组,每组10只。太冲组、太冲+DPCPX组及太冲+EGF组针刺双侧太冲穴,非穴组针刺双侧胁下非穴,均留针30 min。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耳红持续时间、挠头及爬笼次数)、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TNC)中A1R、ERK1、ERK2、CGRP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注射硝酸甘油后3~4 min出现耳红,持续约3 h消失;与模型组比较,太冲组耳红持续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太冲组比较,非穴组、太冲+DPCPX组及太冲+EGF组耳红持续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前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挠头、爬笼次数明显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后1 h、2 h,与模型组比较,太冲组挠头、爬笼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太冲组比较,非穴组、太冲+DPCPX组及太冲+EGF组挠头、爬笼次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TNC中ERK1、ERK2、CGR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Rm 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太冲组大鼠TG、TNC中ERK1、ERK2、CGR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R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太冲组比较,非穴组、太冲+DPCPX组及太冲+EGF组大鼠TG、TNC中ERK1、ERK2、CGR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R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TG和TNC的A1R,抑制ERK1/2磷酸化,进而减少CGRP的释放来缓解偏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脊束尾 腺苷A1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AKAP5在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磊 于生元 +2 位作者 董钊 王晓琳 刘洁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1022-1024,1039,共4页
目的:利用电刺激大鼠的偏头痛动物模型,研究与偏头痛病理生理关系密切的AKAP5基因在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体重为250克左右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a对照组(n=4)、b电刺激30分钟组(n=6)、c电刺激60分钟组(n=6)、d电刺激120分钟组(n=5)和e... 目的:利用电刺激大鼠的偏头痛动物模型,研究与偏头痛病理生理关系密切的AKAP5基因在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体重为250克左右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a对照组(n=4)、b电刺激30分钟组(n=6)、c电刺激60分钟组(n=6)、d电刺激120分钟组(n=5)和e吗啡干预+电刺激120分钟组(n=6),共5组。对照组不予刺激,其余各组电刺激不同时间,各组结束后立即断头取脑,取出延髓及上颈段(至颈2),利用western-blot技术对AKAP5在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AKAP5在大鼠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中有表达,各组AKAP5积分密度比值分别为2.804,0.913,1.383,0.634,1.030,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9921>0.05)。结论:AKAP5在电刺激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吗啡对AKAP5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偏头痛 AKAP5 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
原文传递
刺激三叉上核引起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突触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富兴 董玉琳 +1 位作者 李金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旨在研究三叉上核(Su5)对三叉神经中脑核(Me5)神经元的活动是否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对颌运动的调节。方法:本研究通过全细胞电流钳技术,刺激生后30~43d大鼠脑片上三叉上核并记录Me5神经元反应。结果:Me5神经元静息膜电... 目的:旨在研究三叉上核(Su5)对三叉神经中脑核(Me5)神经元的活动是否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对颌运动的调节。方法:本研究通过全细胞电流钳技术,刺激生后30~43d大鼠脑片上三叉上核并记录Me5神经元反应。结果:Me5神经元静息膜电位为(-53.5±0.5)mV;所有Me5神经元在超极化和去极化时分别显示为内向、外向整流;同时去极化引起神经元放电。刺激三叉上核引起4种类型的Me5神经元的反应,即逆向动作电位、GABAA、AMPA/kainate和NMDA等受体介导的反应,这些反应各占32%、36%、20%和12%。钳制电位在-60mV左右时,诱发的GABA能突触后电位为(1.08±0.45)mV,膜电位水平时;刺激引起的AMPA/Kainate受体介导的电流大小为(0.98±0.51)mV;钳制电位在-45mV左右时,NMDA受体介导的谷氨酸电流为(2.40±0.75)mV。结论:三叉上核神经元可通过突触由GABA和谷氨酸信号系统调节Me5神经元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核 电流钳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志业 刘大庸 李云庆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8-533,共6页
方法: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目的:调查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结果: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1和2A/B亚单位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 方法: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目的:调查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结果: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1和2A/B亚单位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的浅层(Ⅰ、Ⅱ层),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各层,尤以浅层密集.磷酸激活的谷氨酸氨酶和谷氨酸阳性纤维及终未样结构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以上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的分布与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阳性胞体和纤维的分布在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结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谷氨酸可能通过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的不同亚单位而发挥多种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核 三叉神经 天冬氨酸 受体 NMDAR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对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三叉神经脊髓核尾侧亚核区域中c—fos和ib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栗洪师 李冬霞 +2 位作者 冯岩 顾欣 刘洪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879-1881,1885,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三叉神经脊髓核尾侧亚核(SpVc)区域中致癌因子cfos和小胶质细胞膜特异性标记物iba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牙齿加力组(ETM组)和当归芍药散(Dang...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三叉神经脊髓核尾侧亚核(SpVc)区域中致癌因子cfos和小胶质细胞膜特异性标记物iba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牙齿加力组(ETM组)和当归芍药散(Danggui-Shaoyao-san ,DSS)处理组(DSS组);分别检测在加力后不同时间点单位时间空口咀嚼时间(chewing-like jaw movements,VCM)及牙齿移动后1 d各组SpVc内fos和iba-1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ETM组大鼠VCM在加力d1时间点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和ETM组比较,DSS组在4 h,12 h开始减少(P〈0.05),牙移动后d1减少最明显(P〈0.01), ETM组与同一时间点Sha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ham组SpVc有很少量c-fos,iba-1表达,呈阴性或浅染,胞体较小,突起表达弱,呈散在分布,形态不清晰;ETM组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染色加深,胞体变大,形态清晰丰满,且分布区域向SpVc较深层趋向,DSS组SpVc区域仅有很少量c-fos,iba-1表达,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胞体小,胞质着色较深,突起弱阳性表达。ETM组c-fos,iba-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D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ham组与DS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实验性后牙移动后局部激活SpVc区域c-fos,iba-1表达,DSS处理后可通过弱化牙齿移动后大鼠SpVc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激活反应,可减轻大鼠牙齿移动后自发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药理学 芍药/药理学 牙移动 三叉神经核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下载PDF
电及化学刺激兔三叉神经脊束核不同平面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敏 张衡 刘磊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14-18,共5页
三叉神经脊束核是一长条状结构,为了验证其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是否发挥作用,取其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了实验观察。1.用50μA的电流刺激前、中、后三个点,RF和IA明显增加;2.向三个点内微量注射MSG0.2μ1,RF和IA也明显增加,并在注射后1min... 三叉神经脊束核是一长条状结构,为了验证其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是否发挥作用,取其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了实验观察。1.用50μA的电流刺激前、中、后三个点,RF和IA明显增加;2.向三个点内微量注射MSG0.2μ1,RF和IA也明显增加,并在注射后1min达最高值;3.微量注射1%Lid也使两者增加;4.微量注射0.9%NaCl无影响。结果表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不同平面在呼吸运动的调制中均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剌激 谷氨酸钠 三叉神经核 呼吸
下载PDF
舌快反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主核突触联系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丽丽 韩辉 +2 位作者 寇盛斌 潘三强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细胞 传入快反应 三叉神经 突触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PPD、PPE样阳性终末与PAG和PV共存神经元的联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鹏 李金莲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3,T002,共6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神经元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 (PAG)和小白蛋白 (PV)的共存关系 ,以及前强啡肽原 (PPD)样和前脑啡肽原 (PPE)样阳性终末与 PAG和 PV共存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和三重染色...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神经元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 (PAG)和小白蛋白 (PV)的共存关系 ,以及前强啡肽原 (PPD)样和前脑啡肽原 (PPE)样阳性终末与 PAG和 PV共存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和三重染色技术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在 Vm e内可见大量 PAG样和 PV样免疫反应神经元 ,吻尾方向上几乎在其全长出现 ,多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许多 PAG样阳性神经元同时呈 PV样免疫反应 ,双标细胞占全部标记细胞的 95 %以上。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 ,少量 PPD样或 PPE样阳性终末围绕在 PAG样和 PV样双重标记的 Vme神经元胞体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在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由 Vme向更高一级神经元传递的过程中 ,PV可能和谷氨酸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Vm e神经元还可能接受中枢内强啡肽样和脑啡肽样神经终末对它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 强啡肽 脑啡肽 谷氨酸 小白蛋白 大鼠 PPD PPE PAG PV
下载PDF
舌慢适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寇盛斌 吕来清 +3 位作者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周丽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 :研究舌感觉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免疫电镜和连续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舌感觉传入慢适应纤维投射到三... 目的 :研究舌感觉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免疫电镜和连续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舌感觉传入慢适应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分单纯型、中间型和复杂型 3种 ,以中间型突触出现率最高。形成突触的各组成部分以轴 -树及轴 -轴突触形式为主 ,并有轴 -体突触。结论 :中间型突触和轴 -树及轴 -轴突触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处理感觉信息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主 舌慢适应传入纤维 突触类型 突触联系 出现频率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到三叉神经运动核的间接投射通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有旺 张富兴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节标记Vme神经元及其中枢突,同时将四甲基罗达明(tetramethyl rhodamine,TMR)注入对侧Vmo逆行标记运动前神经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二者之间的重叠分布和接触情况。结果:CTb跨节标记终末(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与TMR逆标神经元(Vmo的运动前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重叠分布区域包括:(1)三叉上核(supratrigeminal nucleus,Vsup)尾端,该区域范围小,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极密集;(2)Vmo周边区域,以Vmo与Vsup之间的区域为主,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呈中等密度分布;(3)小细胞网状结构(parvicellular reticular formation,PCRt),该区域范围最广,CTb跨节标记终末在该区域呈松散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上述区域内一些CTb标记终末与其中的部分TMR逆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大鼠Vme神经元的中枢突经分布在Vsup,Vmo周边区域及PCRt内广泛的运动前神经元向Vmo发出间接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 三叉神经运动 跨节追踪 逆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甘丙肽在三叉神经主核引起的超极化反应和外向性电流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明仪 王正山 周华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414,466,共2页
目的 :探讨甘丙肽对中枢神经细胞电位活动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内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 ,以三叉神经主核神经元 (PrV)为对象进行探索。结果 :甘丙肽灌流使大鼠PrV 48个神经元中 2 6个出现超极化反应 ,伴兴奋性突触后... 目的 :探讨甘丙肽对中枢神经细胞电位活动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内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 ,以三叉神经主核神经元 (PrV)为对象进行探索。结果 :甘丙肽灌流使大鼠PrV 48个神经元中 2 6个出现超极化反应 ,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EPSP)抑制和膜电阻降低。 88个神经元中 5 1个出现外向性电流。该电流随膜电位负值增大而减少 ,不被低钙高镁所阻抑 ,为甘丙肽激动剂M16所模拟 ,被四乙基铵 (TEA)和甘丙肽阻断剂M32、M35、M40所抑制。结论 :上述超极化和外向性电流由细胞内钾外流所产生 ,甘丙肽抑制作用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膜电位 甘丙肽 三叉神经 超极化反应 外向性电流
下载PDF
大鼠GAD样、甘氨酸样和SP样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接触——Confocal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金莲 陈鹏 张富兴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三重染色技术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内谷氨酸脱羧酶 (GAD)样、甘氨酸 (Gly)样和 P物质 (SP)样阳性终末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 :...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三重染色技术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内谷氨酸脱羧酶 (GAD)样、甘氨酸 (Gly)样和 P物质 (SP)样阳性终末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 :1几乎所有的 Vme神经元均呈 PAG样免疫阳性 ,这些神经元绝大多数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 2密集分布的 GAD样或 Gly样免疫阳性的神经终扣分别聚集于 PAG样阳性的 Vme神经元胞体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3 SP样免疫阳性终末与 PAG样阳性的 Vme神经元形成接触 ,且这些终末中有部分与 5-羟色胺 (5- HT)免疫活性物质共存。以上结果表明 :GABA能、Gly能和 SP能投射至 Vme的神经终末 ,可能在初级神经元即 Vme水平对谷氨酸介导的口面部本体觉信息的传递具有抑制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GAD 三叉神经中脑 大鼠 P物质 P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