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不同疗效分析
1
作者 武通帅 何佳伟 +1 位作者 张良 王占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解率及治愈率更高,非典型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后,典型患者更容易获得疼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典型三叉神经痛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颅痛宁颗粒对眶下神经缩窄环术诱导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2 位作者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赵荣华 张敬升 庞博 张宇 王雅欣 徐英利 曹姗 韩冰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kg^(-1)·d^(-1))、颅痛宁低剂量组(1.35 g生药·kg^(-1)·d^(-1))。Von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生化法检测血液血流变和凝血功能,HE染色观察眶下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内P38和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颅痛宁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值(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血浆黏度(P<0.05,P<0.01)和全血还原黏度(P<0.05,P<0.01),提高模型大鼠血流变能力;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眶下神经的病理改变;并降低模型大鼠三叉神经内P-P38的表达量(P<0.01)。结论颅痛宁颗粒具有改善三叉神经痛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眶下神经缩窄环术 颅痛宁颗粒 活血化瘀 三叉神经痛模型 大鼠 卡马西平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王麟鹏教授“逐邪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6
作者 袁芳 王少松 +2 位作者 张帆 张雪 王麟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79-2483,共5页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学术思想。王麟鹏教授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提出“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强调应根据邪气的致病特点、发作分期、正邪盛衰确定不同的针刺方案,提出局部取穴应...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学术思想。王麟鹏教授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提出“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强调应根据邪气的致病特点、发作分期、正邪盛衰确定不同的针刺方案,提出局部取穴应用经络辨证为主;主张疼痛发作期以祛邪为要,缓解期主张扶正与祛邪兼而有之,重视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慎用扳机点的治疗理念,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麟鹏 三叉神经痛 逐邪 名医经验 取穴 针刺操作 扳机点 调神
下载PDF
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理特征
7
作者 王颖 刘瑞洁 +1 位作者 杨治权 杨转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4,共7页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6例CPA肿瘤继发T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95.7%(111/116)为良性肿瘤,3.4%(4/116)为恶性肿瘤,0.9%(1/116)为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以胆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多见。46.6%(54/116)的患者表现为单纯TN,53.4%(62/116)出现其他伴随症状,这取决于不同类型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等因素。本组病例手术全切率在90%以上,41.4%(48/116)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同期行微血管减压,其中神经鞘瘤占比最高。手术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3.9%,神经鞘瘤的有效率高于胆脂瘤、脑膜瘤(均P<0.05);胆脂瘤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脑膜瘤、神经鞘瘤(均P<0.05)。结论:CPA肿瘤是继发性TN的主要病因,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虽少但容易被漏诊,早期诊治对预后影响很大。不同类型肿瘤在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程度及神经功能保护,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8
作者 刘海建 陈锴 +3 位作者 崔志超 王芳 王晶 赵春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PMC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导板定位PM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即刻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2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合计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合计复发率20.00%(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定位PMC较常规PMC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且术后即刻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板定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后无效或短期内复发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田晓静 邢永国 张淑祥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14-1318,共5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而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是TN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MC仍存在无效或复发的可能,且复发后病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影响PMC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于PMC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无效...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而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是TN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MC仍存在无效或复发的可能,且复发后病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影响PMC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于PMC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的病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的安全性等均是制订PMC治疗无效或复发后干预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关于PMC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未来深入研究TN经PMC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无效 复发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
10
作者 史皓威 郭文昌 +4 位作者 王银占 王永宇 杨嗣徽 李洋 钱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BC的1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BC的1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分别进行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评分(BNI-P)、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评分(BNI-N)评估面部麻木、疼痛情况,并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涉及传导通路R1、R2及R2′的潜伏期及波幅)。根据患者术后第3年随访结果分为治愈组(120例)和复发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拟合优度。结果患者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BNI-P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均P<0.05)。患者行PBC后,R1、R2、R2′潜伏期总体均呈现降低趋势,R1、R2、R2′波幅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5)。纳入最全面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比值比=1.254,P=0.028),病程(比值比=1.072,P=0.008),术前BNI-P(比值比=2.189,P=0.040),术前R1、R2、R2′潜伏期(比值比=3.546、4.165、1.314,P=0.012、0.014、0.038)、术前R1、R2、R2′波幅(比值比=0.933、0.920、0.942,P=0.009、0.003、0.002)均为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P=0.796)。结论对PTN患者行PBC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瞬目反射各项指标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呈现降低趋势,且与患者面部麻木症状呈现正相关性,患者个体因素及术前BNI-P、瞬目反射指标水平等均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瞬目反射 长期疗效
下载PDF
曹奕从风血辨治三叉神经痛经验
11
作者 王思路 曹奕 王振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80-781,共2页
三叉神经痛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瞬间产生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一般呈阵发性和周期性,且间歇期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因说话、进食、饮水、洗脸、刷牙等因素诱发[1]。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瞬间产生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一般呈阵发性和周期性,且间歇期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因说话、进食、饮水、洗脸、刷牙等因素诱发[1]。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多用药物及手术,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而手术风险大[2-3]。曹奕教授从医30余载,擅长诊疗各科疑难杂症,现将其诊治三叉神经痛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时间 撕裂样 刀割样 疼痛性质 手术风险 药物毒副作用 疑难杂症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麻春英 克力斯坦·夏依扎提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1-84,共4页
目的调查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发生现状,为临床预防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资料调查表、疼痛灾... 目的调查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发生现状,为临床预防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资料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调查。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得分为(26.68±8.67)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得分为(4.65±1.47)分;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得分呈正相关(r=0.537,P<0.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可独立解释TN患者术后疼痛变异的14.7%。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更容易发生疼痛灾难化,并对真实疼痛状况产生影响,应提高对疼痛灾难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灾难化 疼痛程度 护理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复发临床分析
13
作者 樊宝华 吴祎炜 张文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20-06—2023-0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MC组(110例)和RFT组(110... 目的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20-06—2023-0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MC组(110例)和RFT组(110例),比较2组疗效、疼痛情况[数字疼痛评分(NRS)]、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PMC组NRS评分低于RFT组(t=6.717、4.184,P<0.05)。术后3 d,PMC组血清TNF-α、IL-1β、IL-6低于RFT组(t=5.876、5.932、6.289,P<0.05)。术后24 h,PMC组血清NE、Cor低于RFT组(t=4.962、7.224,P<0.05)。PMC组咬肌无力发生率高于RFT组(χ^(2)=7.952,P<0.05)。2组面部麻木、口面部疱疹、角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C和RFT均为TN的有效治疗方法,PMC在改善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射频热凝术 术后疼痛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复发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eta分析
14
作者 马虹宇 刘东 +3 位作者 陈元武 张明明 季昭臣 张黎媛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1期0134-013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1年4月11日。据既定纳入和...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1年4月11日。据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取文献资料后,将资料信息录入至RevMan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Meta结果示:埋线组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PTN患者临床症状,但受样本量、文献质量及研究方法等因素限制,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PBL结合CBL模式在三叉神经痛临床带教示范课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宋阳 沈静 王梦格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索并评价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案例教学方法(CBL)的教学方法用于疼痛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9月起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规培的60名规培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索并评价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案例教学方法(CBL)的教学方法用于疼痛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9月起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规培的60名规培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运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三叉神经病例为例进行实验组的教学。3个月的规培轮转结束时,对两组规培生进行统一考试,比较两组理论成绩与临床操作成绩(即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此外通过老师评估和调查问卷的手段,对两组规培生在自主学习上的时长和积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试验组的理论笔试、临床实操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提高师生课堂互动效果、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表明,PBL结合CBL的教学方法能提高疼痛科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规培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提高规培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三叉神经痛 疼痛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天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医院的82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医院的82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氧化应激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术后14 d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34.15%)(P<0.05);两组术后3 d的β-内啡肽(β-E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髓过氧化物(MPO)水平高于术前,P物质(SP)、血管活化肠多肽(VI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研究组β-EP、AOPP、MPO水平高于对照组,SP、VIP、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PTN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手术远期效果佳,术视视野清晰,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临床疗效 疼痛介质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国医大师周仲瑛守法守方辨治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案经验管窥
17
作者 刘颖 江珊 +2 位作者 补娟娟 周崇怡 叶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介绍周仲瑛教授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患者面部疼痛呈火热感、肿胀不舒,辨病机为风火上炎、痰瘀阻络,治以祛风清热、化痰消瘀,方用牵正散、芎芷石膏汤加减化裁。总结出周老辨治思路为:病机以风火痰瘀为要;治法恒常,随症增减;透析病机,... 介绍周仲瑛教授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患者面部疼痛呈火热感、肿胀不舒,辨病机为风火上炎、痰瘀阻络,治以祛风清热、化痰消瘀,方用牵正散、芎芷石膏汤加减化裁。总结出周老辨治思路为:病机以风火痰瘀为要;治法恒常,随症增减;透析病机,用药精准。前后9年总计4个阶段的治疗均守法守方,体现同一病症核心病机的相对稳定性,据此施治具有可重复性,为中医临床的可实践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周仲瑛 验案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控制与护理进展
18
作者 徐慧 章向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6-0029,共4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疼痛综合征,该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出现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疼痛。同时这一疼痛现象通常也会因为刷牙、进食等行为被触发,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现阶段PTN...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疼痛综合征,该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出现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疼痛。同时这一疼痛现象通常也会因为刷牙、进食等行为被触发,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现阶段PTN的整体发生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患者年龄表现出日益年轻化的特点,因而受到全社会对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TN发生的机制入手,对其的疼痛控制和护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期望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疼痛控制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艾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0-0063,共4页
研究观察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 研究观察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42例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观察两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实验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优(P<0.05)。结论 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后效果显著,对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心理状态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媛婧 王稳 +3 位作者 刘春华 努尔比亚·阿布拉 李怡帆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TN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球囊压迫组(P组)55... 目的:比较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TN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球囊压迫组(P组)55例和射频热凝组(R组)53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总体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疼痛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1小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球囊压迫组的整体面部麻木程度较射频热凝组轻(P<0.05),两组术后出现口唇疱疹、角膜反射下降、干眼症、咀嚼肌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射频热凝组的复发率更高。结论: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均可有效治疗PTN,均可出现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年后射频热凝组的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球囊压迫术 射频热凝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