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大香芋“三叶头”品种及高产栽培
1
作者 黄裕新 《上海农业科技》 1992年第3期35-36,共2页
3年来,江苏海门县通过调查试种,研究了特产蔬菜香芋中的特大品种“三叶头”的茎、叶、花、块根的主要特性,本文比较了该品种与原有品种的主要区别,其1年生块根产量迭900kg,是老品种的3倍,其中大块根产量650kg。同时探讨了新品种的配套... 3年来,江苏海门县通过调查试种,研究了特产蔬菜香芋中的特大品种“三叶头”的茎、叶、花、块根的主要特性,本文比较了该品种与原有品种的主要区别,其1年生块根产量迭900kg,是老品种的3倍,其中大块根产量650kg。同时探讨了新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为推广这一稀有的蔬菜品种及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芋 品种 三叶头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贵州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掘头虫类三叶虫的发现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兴莲 赵元龙 +2 位作者 彭进 杨宇宁 杨凯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6,共8页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黔东统清虚洞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厚约300m,沉积相属于黔东陆棚深水过渡相区沉积类型,不同于黔西以浅水台地相白云岩和灰岩为主的典型清虚洞组类型。该组三叶虫化石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黔东统清虚洞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厚约300m,沉积相属于黔东陆棚深水过渡相区沉积类型,不同于黔西以浅水台地相白云岩和灰岩为主的典型清虚洞组类型。该组三叶虫化石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R.)nobilis;褶颊虫目对沟虫科Eoptychoparia jinshaensis,Antagmus dapingensis,褶颊虫科Nangaops brevis;耸棒头虫目叉尾虫科Olenoides hupeiensis,Kootenia sp.,以及掘头虫类中的掘冠虫科Ovatoryctocara sp.,掘头虫科Changaspis elongata,C.cf.elongata和飞龙山虫科Duyunaspis cf.duyunensis;共计9属7种2相似种及2未定种。本文描述了其中具重要地层意义的掘头虫类三叶虫3属4种,包括2未定种。结果表明,在黔东清虚洞组发现的掘头虫类Changaspiselongata和Duyunaspis cf.duyunensis,此前仅报道于该组之下的杷榔组,现这两种的层位可上延至清虚洞组上部;同时显示该组Ovatoryctocara sp.和凯里组下部的Ovatoryctocara granulata比较相似,有可能是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的祖先种。掘头虫类三叶虫的新资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寒武系第3统底界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虚洞组 虫类三叶 寒武系 贵州
下载PDF
三叶螺旋绞刀头结构设计
3
作者 田敬爱 《建材工业信息》 2004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三叶螺旋绞刀 结构设计 挤泥机 砖瓦工程
下载PDF
三叶螺旋绞刀结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敬爱 王复林 《砖瓦》 2004年第7期29-30,共2页
三叶螺旋绞刀头由两个零件组成 ,一是导向分头 ;二是三叶螺旋绞刀。用其作挤泥机机头的头道螺旋绞刀 ,可以消除克服挤泥机返泥 ,避免机头、泥缸过热 ,减少机头摇动 ,消除螺旋纹和坯体掉四角等缺陷。
关键词 三叶螺旋绞刀 导向分力 挤泥机 焊接结构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围产儿严重出生缺陷综合征的调查研究
5
作者 陕西省出生缺陷监测协作组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8期491-492,共2页
报告了6种致死性围产儿出生缺陷综合征计24例。三叶草头综合征、唇裂、腭裂、国窝股间翼状生殖器异常四联征各1例,脑眼肾综合征、心手综合征各2例,双侧肾不发育综合征8例,独眼综合征10例。对其病因、发病机理、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进行... 报告了6种致死性围产儿出生缺陷综合征计24例。三叶草头综合征、唇裂、腭裂、国窝股间翼状生殖器异常四联征各1例,脑眼肾综合征、心手综合征各2例,双侧肾不发育综合征8例,独眼综合征10例。对其病因、发病机理、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预防措施,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畸形 病因学 三叶综合征 唇裂
下载PDF
贵州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三叶虫Protoryctoce phalus arcticus的蜕壳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宗元 杨兴莲 +2 位作者 赵元龙 郑昊林 朱雅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4,共9页
研究标本均为Protoryctoce phalusarcticus Geyer and Peel,2011的蜕壳标本,保存于贵州剑河八郎村寒武纪第2世的清虚洞组中,头部、胸部、尾部都得以保存,且胸部与尾部未分离。该类三叶虫可能经历了3个时期的蜕壳过程:1)头部进行上下弯曲... 研究标本均为Protoryctoce phalusarcticus Geyer and Peel,2011的蜕壳标本,保存于贵州剑河八郎村寒武纪第2世的清虚洞组中,头部、胸部、尾部都得以保存,且胸部与尾部未分离。该类三叶虫可能经历了3个时期的蜕壳过程:1)头部进行上下弯曲,水阻力造成两侧活动颊受到的压力明显大于头盖,这种压力可能导致面线出现裂缝,之后海水通过裂缝进入头部,新头部活动范围增大,并利用水压力降低旧头盖与新头盖的连接程度;2)虫体携带着旧胸尾及其他相连接的部分向前爬行,并在短距离内将旧头盖与虫体分开;3)虫体通过不同的爬行方式摆脱旧壳。本文还重点讨论三叶虫蜕壳过程中首断裂缝的产生、胸尾是否分离的原因、头部运动方向对旧壳保存的影响、以及水动力和水压力在蜕壳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补充oryctocephalids三叶虫的蜕壳研究,为三叶虫的系统演化、个体发育的再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壳 虫类三叶 清虚洞组 寒武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