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联“新思维”与“三和路线”的内在联系初探
1
作者
何绍波
王秀杰
《观察与思考》
2013年第8期20-27,共8页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分别是"三和路线"和"新思维"。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和路线"是大势所趋,是对斯大林领导战略作出全面调整的一部分;"新思维"同样是应运而生...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分别是"三和路线"和"新思维"。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和路线"是大势所趋,是对斯大林领导战略作出全面调整的一部分;"新思维"同样是应运而生,用以应对当时苏联的内外交困。"新思维"与"三和路线"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面临着基本相同的改革需求、都急于求成并且矫枉过正、都"饱含"着"人道主义"因素、最终失败的最主要主观原因都是对国际形势过于乐观、成败得失都与能否正确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有关等。由于各种原因,两个政策和两个人物,从总体上看,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值得我们反思的内容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三和路线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苏联外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2
作者
陆丕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13,共4页
赫鲁晓夫当政后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了“三和”路线 ,在此路线的指导下 ,苏联在采取主动灵活的策略谋求与西方阵营缓和的同时 ,加紧了对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扩张。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提出最终是服务于谋求苏联...
赫鲁晓夫当政后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了“三和”路线 ,在此路线的指导下 ,苏联在采取主动灵活的策略谋求与西方阵营缓和的同时 ,加紧了对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扩张。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提出最终是服务于谋求苏联国家利益的 ,是以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为目标的。虽然由于历史及个人的局限性 ,赫鲁晓夫在其理论及实践中都存在着不足与失误 ,但总体上他仍是一位较为出色的政治家 ,在历史上应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
三和
”
路线
苏联
外交政策
美国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制度伦理价值
3
作者
祁笑时
《才智》
2012年第1期227-227,共1页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赫鲁晓夫所推出的外交政策改革成果——"三和路线"在反应人道原则方面是很突出的,是冷静的,理性的。他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只有最终反应人性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的的政策才能得更好的执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赫鲁晓夫所推出的外交政策改革成果——"三和路线"在反应人道原则方面是很突出的,是冷静的,理性的。他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只有最终反应人性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的的政策才能得更好的执行,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三和路线
制度伦理
原文传递
“三和”路线与苏联对中印冲突的态度
4
作者
陈东辉
高京昭
杨绍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81-83,共3页
中印冲突是由印度挑起的领土之争,“三和”路线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尽管“三和”路线客观上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其在本质上还是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苏联对中印冲突采取的偏袒印度的态度,是其执行...
中印冲突是由印度挑起的领土之争,“三和”路线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尽管“三和”路线客观上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其在本质上还是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苏联对中印冲突采取的偏袒印度的态度,是其执行“三和”路线的恶果,破坏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三和
”
路线
中印冲突
中苏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尼赫鲁时期的印苏特殊关系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忠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从 1 95 5年起 ,印度和两极之一的苏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对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来说似乎有些非同寻常。然而 ,这是符合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因为 ,这种特殊关系是印苏两国之间利益一致的产物 :前期对付巴美结盟 ,后...
从 1 95 5年起 ,印度和两极之一的苏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对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来说似乎有些非同寻常。然而 ,这是符合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因为 ,这种特殊关系是印苏两国之间利益一致的产物 :前期对付巴美结盟 ,后期对付中国。印苏特殊关系最终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促使在亚太地区形成以印苏为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赫鲁时期
印度
苏联
特殊关系
外交政策
巴美结盟
赫鲁晓夫
“
三和路线
”
美国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政策调整的思考——兼论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6
作者
邵亚楼
肖建军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赫鲁晓夫在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这包括他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对外战略上的“三和路线”等。这些政策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后果,无论是对当时整个世界局势、中苏关系还是整个国际共产主...
赫鲁晓夫在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这包括他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对外战略上的“三和路线”等。这些政策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后果,无论是对当时整个世界局势、中苏关系还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使赫鲁晓夫也成为一位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如何看待这些政策调整直接关系到对赫鲁晓夫本人的历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政策调整
秘密报告
三和路线
中苏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原因探析
7
作者
王文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52-54,共3页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然向国民党所占据的金门、马祖发起猛烈的炮击。这一突然的举动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全世界,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连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都感到措手不及。伴随着隆隆炮声已经消逝,紧张不安的台...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然向国民党所占据的金门、马祖发起猛烈的炮击。这一突然的举动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全世界,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连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都感到措手不及。伴随着隆隆炮声已经消逝,紧张不安的台湾海峡也趋于平和与宁静,但是历史上的这次惊天动地的举动却引发了后来人的种种疑问和思考,等待着历史学者的研究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击金门
三和路线
华沙会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变化诸因素分析
8
作者
甘恢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中苏关系在五十年代经历了从同盟到不断恶化,最后形成势不两立的状态,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各个原因方面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讲述中苏关系恶化中,个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我们对中苏关系的变...
中苏关系在五十年代经历了从同盟到不断恶化,最后形成势不两立的状态,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各个原因方面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讲述中苏关系恶化中,个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我们对中苏关系的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助
三和路线
中苏论战
关系破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赫鲁晓夫时期的新国际主义转向研究
9
作者
徐燕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年第4期175-176,共2页
在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在许多方面脱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向一种新的形式转变,显示出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化的取向。在理论和实践上,赫鲁晓夫都取得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向的部分成就,但是由于时代...
在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在许多方面脱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向一种新的形式转变,显示出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化的取向。在理论和实践上,赫鲁晓夫都取得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向的部分成就,但是由于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限制,成果有限。虽然前苏联已经解体,但对其历史轨迹的研究,尤其是转折性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现更多寻找历史规律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国际主义
新国际主义
“
三和路线
”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联“新思维”与“三和路线”的内在联系初探
1
作者
何绍波
王秀杰
机构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13年第8期20-27,共8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FHB110125)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HXDY-0952)
文摘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分别是"三和路线"和"新思维"。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和路线"是大势所趋,是对斯大林领导战略作出全面调整的一部分;"新思维"同样是应运而生,用以应对当时苏联的内外交困。"新思维"与"三和路线"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面临着基本相同的改革需求、都急于求成并且矫枉过正、都"饱含"着"人道主义"因素、最终失败的最主要主观原因都是对国际形势过于乐观、成败得失都与能否正确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有关等。由于各种原因,两个政策和两个人物,从总体上看,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值得我们反思的内容很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三和路线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苏联外交
分类号
D75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2
作者
陆丕昭
机构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经济教研室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13,共4页
文摘
赫鲁晓夫当政后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了“三和”路线 ,在此路线的指导下 ,苏联在采取主动灵活的策略谋求与西方阵营缓和的同时 ,加紧了对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扩张。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提出最终是服务于谋求苏联国家利益的 ,是以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为目标的。虽然由于历史及个人的局限性 ,赫鲁晓夫在其理论及实践中都存在着不足与失误 ,但总体上他仍是一位较为出色的政治家 ,在历史上应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
关键词
赫鲁晓夫
“
三和
”
路线
苏联
外交政策
美国
国际合作
Keywords
Khrucher
“there peaces”guideline
comment
分类号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制度伦理价值
3
作者
祁笑时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才智》
2012年第1期227-227,共1页
文摘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赫鲁晓夫所推出的外交政策改革成果——"三和路线"在反应人道原则方面是很突出的,是冷静的,理性的。他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只有最终反应人性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的的政策才能得更好的执行,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赫鲁晓夫
三和路线
制度伦理
分类号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和”路线与苏联对中印冲突的态度
4
作者
陈东辉
高京昭
杨绍安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81-83,共3页
文摘
中印冲突是由印度挑起的领土之争,“三和”路线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尽管“三和”路线客观上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其在本质上还是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苏联对中印冲突采取的偏袒印度的态度,是其执行“三和”路线的恶果,破坏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
“
三和
”
路线
中印冲突
中苏关系
分类号
D829.5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尼赫鲁时期的印苏特殊关系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忠祥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摘
从 1 95 5年起 ,印度和两极之一的苏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对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来说似乎有些非同寻常。然而 ,这是符合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因为 ,这种特殊关系是印苏两国之间利益一致的产物 :前期对付巴美结盟 ,后期对付中国。印苏特殊关系最终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促使在亚太地区形成以印苏为一方。
关键词
尼赫鲁时期
印度
苏联
特殊关系
外交政策
巴美结盟
赫鲁晓夫
“
三和路线
”
美国
中国
Keywords
Nehru Era
India
Soviet Union
Special Relations
分类号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政策调整的思考——兼论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6
作者
邵亚楼
肖建军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文摘
赫鲁晓夫在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这包括他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对外战略上的“三和路线”等。这些政策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后果,无论是对当时整个世界局势、中苏关系还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使赫鲁晓夫也成为一位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如何看待这些政策调整直接关系到对赫鲁晓夫本人的历史评价。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政策调整
秘密报告
三和路线
中苏关系
Keywords
Khrushchev
policy adjustments
Secret Report
Guideline of "Three Peaces"
Sino-Soviet relations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原因探析
7
作者
王文东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52-54,共3页
文摘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然向国民党所占据的金门、马祖发起猛烈的炮击。这一突然的举动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全世界,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连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都感到措手不及。伴随着隆隆炮声已经消逝,紧张不安的台湾海峡也趋于平和与宁静,但是历史上的这次惊天动地的举动却引发了后来人的种种疑问和思考,等待着历史学者的研究与解决。
关键词
炮击金门
三和路线
华沙会谈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变化诸因素分析
8
作者
甘恢运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出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文摘
中苏关系在五十年代经历了从同盟到不断恶化,最后形成势不两立的状态,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各个原因方面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讲述中苏关系恶化中,个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我们对中苏关系的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
援助
三和路线
中苏论战
关系破裂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赫鲁晓夫时期的新国际主义转向研究
9
作者
徐燕
机构
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年第4期175-176,共2页
文摘
在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在许多方面脱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向一种新的形式转变,显示出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化的取向。在理论和实践上,赫鲁晓夫都取得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向的部分成就,但是由于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限制,成果有限。虽然前苏联已经解体,但对其历史轨迹的研究,尤其是转折性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现更多寻找历史规律的线索。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国际主义
新国际主义
“
三和路线
”
分类号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联“新思维”与“三和路线”的内在联系初探
何绍波
王秀杰
《观察与思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陆丕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析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制度伦理价值
祁笑时
《才智》
2012
0
原文传递
4
“三和”路线与苏联对中印冲突的态度
陈东辉
高京昭
杨绍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略论尼赫鲁时期的印苏特殊关系
张忠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政策调整的思考——兼论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邵亚楼
肖建军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原因探析
王文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变化诸因素分析
甘恢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赫鲁晓夫时期的新国际主义转向研究
徐燕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