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山 《科学与社会》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1987年4月,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提出了“持续发展”议题,并希望能转变成“联合国持续发展规划”。应该说持续发展问题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提出来的,也希望在这个条件下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持续发... 1987年4月,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提出了“持续发展”议题,并希望能转变成“联合国持续发展规划”。应该说持续发展问题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提出来的,也希望在这个条件下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持续发展的概念隐含着极限——不是绝对的极限,而是目前的技术状态和社会组织对环境资源施加的限制以及生物圈吸收人类活动效应的能力所产生的限制。但是,技术和社会组织可以管理和改进,为经济增长的新时代铺平道路。”“基本需要的满足不仅要求那些人数众多的贫穷国家出现经济增长新时代,而且也要求保证这些穷国能得到他们支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足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 生态农业县 生态农业建设 经济增长 三大前提论 生态经济理论 沙漠化 环境资源 社会组织
下载PDF
实现大地园林化和山川秀美
2
作者 石山 《当代生态农业》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大地园林化 山川秀美 三大前提论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承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4,共6页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哲学 现实的人 历史主体 三大自然前提
下载PDF
生态农业与农业系统工程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6年第1期1-6,共6页
一、从“两个基本特点”到 “三大前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决策在农村进行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个改革正在继续深入发展,即党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目前农村的改革还在继续进行,农... 一、从“两个基本特点”到 “三大前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决策在农村进行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个改革正在继续深入发展,即党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目前农村的改革还在继续进行,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这个转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与此同时,党中央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在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的指导思想与决策也有重大发展,它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是同样重要的,这里,我着重讲这方面的问题。 一九八一年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工程 生态农业 三大前提论 我国农业 党中央 加工工业 农村 大视野 无污染生产 自然科学家
下载PDF
生态经济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山 《河北学刊》 1986年第6期32-38,共7页
一、黄土高原三年来种草种树实践的启示1986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我到黄土高原的一些地方参观和考察,看了一批典型,听了蹲点科技人员和地方工作同志的议论,很受启发,耳目为之一新.典型是多种多样的:有丘陵沟壑区农林牧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典... 一、黄土高原三年来种草种树实践的启示1986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我到黄土高原的一些地方参观和考察,看了一批典型,听了蹲点科技人员和地方工作同志的议论,很受启发,耳目为之一新.典型是多种多样的:有丘陵沟壑区农林牧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典型;川区农田内种植牧草实行农牧结合的典型;在陡坡连片营造灌木和牧草的典型;大规模推广红豆草的典型;大规模营造宽广林带的典型;在干旱山头、河滩地造林的典型;豆类加工与养牛结合的典型;专业户、专业村(又是生态户、生态村)的典型;在全县范围内四年完成五年种草种树计划的典型;在全州(地区)范围内组织工农业生产、商品经济和小集镇建设同时发展的典型;还有对阴湿山区生产方针的重新探讨——集中力量发展牧业和林、药(材)业.所有这些典型,都有科技人员参加或科研部门指导,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为明显,社会效益也日益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思想 新农村建设 三大前提论 种草种树 黄土高原 林草建设 生态农业 解决污染 平方 罗马俱乐部
下载PDF
从生态经济思想到持久发展战略——兼谈生态农业和生态县建设的战略意义
6
作者 石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7年第6期8-12,共5页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县建设也提出来了,它们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为什么要搞生态农业和生态县建设?对此,不能仅从农业生产和国内需要来分析,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思潮。我想讲一点有关情...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县建设也提出来了,它们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为什么要搞生态农业和生态县建设?对此,不能仅从农业生产和国内需要来分析,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思潮。我想讲一点有关情况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县建设 生态经济思想 持久发展 生态农业 三大前提论 战略意义 我国农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 地球 人口爆炸
下载PDF
全国农业现代化学术活动经验交流会开幕词
7
作者 杨显东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7年第6期1-2,共2页
由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农业现代化学术活动经验交流会”,10月14日至17日在武昌召开。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展开农业现代化学术活动经验交流,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似乎出现了... 由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农业现代化学术活动经验交流会”,10月14日至17日在武昌召开。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展开农业现代化学术活动经验交流,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似乎出现了低潮,事实上,从这次会议的情况看,自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桃源、栾城、海伦建立农业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并成立长沙、石家庄、黑龙江三个农业现代化所,以及全国各省(区)不同类型区建立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正经历一个从理论上更加深入、实践更加扎实的探索过程,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典型,它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步深入。本刊将陆续选登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实践文章,以飧读者。欢迎关心和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各界有识之士发表高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问题 经验交流会 学术活动 开幕词 我国农业现代化 学术研讨活动 中国农业现代化 三大前提论 农业现代化研究 实验基地
下载PDF
我国农村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石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4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前,我国农村形势正在继续向前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突破,富裕地区不断增多,崛起的“两户一体”在健康成长,小集镇在迅速兴起,沿海地区将有一部分城市和农村先一步达到较高的收入水平,等等。这些不仅为全国人民所亲... 目前,我国农村形势正在继续向前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突破,富裕地区不断增多,崛起的“两户一体”在健康成长,小集镇在迅速兴起,沿海地区将有一部分城市和农村先一步达到较高的收入水平,等等。这些不仅为全国人民所亲见,也为国际舆论所公认。这些就不细谈了。这里要着重谈的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题 我国农村 农村建设 小集镇 发展中 生态环境问题 林草建设 农业有机废物 三大前提 污染问题
下载PDF
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孟慧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0-97,共8页
“持续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一大主题。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对生态环境影响这一命题,结合人口生态经济问题,系统剖析和论证了人口科学... “持续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一大主题。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对生态环境影响这一命题,结合人口生态经济问题,系统剖析和论证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生态环境意识、领导决策、控制人口增长、环境科学技术、就业的环境压力及环境人口容量变动等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出,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口 科学文化素质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三大前提 环境 容量
下载PDF
试论我国发展农业的新思想与农业发展新阶段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3年第5期1-5,共5页
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列,作为我国发展农业和进行农业改革的三大前提条件,这是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有关提法的进一步发展,是发展农业的崭新的、有深远意义的指导思想。 几年前... 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列,作为我国发展农业和进行农业改革的三大前提条件,这是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有关提法的进一步发展,是发展农业的崭新的、有深远意义的指导思想。 几年前,生态、农学、地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在研究我国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时指出:在“相当普遍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自然资源实行了掠夺性的经营方式,破坏生态平衡,致使资源衰退,形成了农业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出现,此后愈演愈烈,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第8~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新阶段 发展农业 新思想 我国农业 农业生产 专业户 农民 三大前提条件 农村建设 重点户
下载PDF
再谈重新认识贫困山区
11
作者 石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6年第6期7-8,共2页
《农业现代化研究》今年第五期发表了我的《重新认识贫困山区》一文,感到意犹未尽,特别是感到这个问题远未解决,故今天再谈重新认识贫困山区,讲五点意见。 一、重新认识贫困山区的两层意思 一层是,我国南方山区是世界上的一块宝地,资源... 《农业现代化研究》今年第五期发表了我的《重新认识贫困山区》一文,感到意犹未尽,特别是感到这个问题远未解决,故今天再谈重新认识贫困山区,讲五点意见。 一、重新认识贫困山区的两层意思 一层是,我国南方山区是世界上的一块宝地,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又在这里。宝地又穷,原因何在?不弄清楚,治理与开发均抓不住要害,急于上马,可能造成新的失误。因此,要重新认识,以便对症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认识 贫困山区 再谈 三大前提 林草建设 山区建设 四化建设 林业 林区 建设规模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起飞
12
作者 石山 《河北学刊》 1984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1983年1号文件中,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了两个新的指导思想:一是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二是农村经济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去年夏天,胡耀邦同志在甘肃省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是改变甘... 在1983年1号文件中,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了两个新的指导思想:一是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二是农村经济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去年夏天,胡耀邦同志在甘肃省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是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的战略方针,为我们根据具体条件推行发展农业的新指导思想作出了榜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改变面貌的根本大计,抓住了它,全局就活了,新的指导思想也就能在工作中体现了。河北省鸡泽县发挥辣椒优势,以23.7%的耕地,生产出36%的产值,仅此一项人均达150元;卢龙县发挥白薯优势,仅此项收入人均达100元,又促养猪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粮食增产。这是两个很好的事例。附带说一句,白薯加工还应大做文章。据说日本利用薯干淀粉水解发酵工业已加工出两千多种高级化工产品;美国利用淀粉制糖的产量,1979年就达180万吨;巴西和菲律宾已把甘薯列为能源植物,搞酒精生产。这件事还告诉我们: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还不够,还要正确解决生产方针问题,即解决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业 食物生产 林草 种草种树 粮食 平原造林 新认识 三大前提 生产力 周口地区
下载PDF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新思想与农业现代化
13
作者 石山 《河北学刊》 1984年第2期39-46,共8页
一、两个新的指导思想及其深远意义 党的十二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了两个新的指导思想:一是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二是农村经济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这是两项意义深远的决策,是我们组... 一、两个新的指导思想及其深远意义 党的十二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了两个新的指导思想:一是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二是农村经济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这是两项意义深远的决策,是我们组织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依据。 关于在三大前提下搞农业 现在,党中央明确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列,作为我国发展农业和进行农村改革的三大前提条件,这是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有关提法的进一步发展,是发展农业的崭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指导思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大家都知道。另外的两条尚有待说明。几年前,生态、农学、地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在研究我国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时,提出一个论断:在“相当普遍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自然资源实行了掠夺性的经营方式,破坏生态平衡,致使资源衰退,形成了农业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出现,此后愈演愈烈,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农业出版社,第8—9页)。自那时以来,谈论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和生态经济问题的文章多了起来,有关学会和研究会相继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业 农村经济 新思想 联产承包制 指导思想 农林牧副渔 三大前提 我国农业 农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