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大地带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对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玉梅 任国柱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45,共6页
三大地带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的宏观地域差异,本文从三大地带耕地资源时空演变特点入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认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充分分析区域差异,并提出了区域平衡、生态平衡,数量平衡、质量平衡、配套措施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时空演变 区域平衡 中国 三大地带
下载PDF
基于锡尔系数的1995-2008年中国三大地带旅游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莎莎 裴金平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旅游发展中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运用经济重心和锡尔系数等地理模型,选取1995-2008年中国各省域的旅游数据,对中国三大地带旅游发展的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和地带间差异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从提高中国旅游发展整体...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旅游发展中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运用经济重心和锡尔系数等地理模型,选取1995-2008年中国各省域的旅游数据,对中国三大地带旅游发展的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和地带间差异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从提高中国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和缩小三大地带旅游发展非均衡差异的层面提出中国三大地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地带 锡尔系数 旅游发展差异
下载PDF
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吴殿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2期10-15,共6页
中国的城乡差异是独特的 ,以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来描述区域差异和进行国际比较不甚确切。文章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在考察了三大地带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的基础上 ,对 1978~ 1998年 2 0年间三大地带经济不平衡发展... 中国的城乡差异是独特的 ,以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来描述区域差异和进行国际比较不甚确切。文章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在考察了三大地带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的基础上 ,对 1978~ 1998年 2 0年间三大地带经济不平衡发展作了系统分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结论 :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虽然明显 ,但不可怕 ;造成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除了历史基础和自然条件以外 ,首先是投入强度 (尤其是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 ) ,其次是出口能力和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 ,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也有一定影响。为缓解三大地带的差距 ,并保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 ,近期的投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人均GDP 三大地带 中国 投资 出口能力 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曰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利用相对比率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从1992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在较快的拉大。同时,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本文认为导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本文利用相对比率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从1992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在较快的拉大。同时,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本文认为导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历史文化、国家发展政策、产业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三大地带 原因分析 经济差距 国有企业 乡镇企业 产业比重 相对差距 商品经济意识
下载PDF
未来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勇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7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对外开放程度 中国 基本态势 宏观区域经济 “新三大地带
下载PDF
对中国“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方向分析——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
6
作者 江海旭 李悦铮 李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中国区域经济受海洋和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距海岸线远近反映与世界市场距离远近和交通的便利程度,由此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基本趋势。依据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2007年各省(区、市)统计公报,采用灰色局势... 中国区域经济受海洋和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距海岸线远近反映与世界市场距离远近和交通的便利程度,由此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基本趋势。依据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2007年各省(区、市)统计公报,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优势进行局势决策分析,确定发展方向,以期为"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旅游业 发展方向 “新三大地带
下载PDF
中国三大地带劳动力资源状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利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66-69,共4页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劳动力资源有很大区别 ,产业结构劳动力的演进过程正加速进行。三大地带劳动力资源质量都有待提高 ,同时 ,经济效益与人员剩余程度的差异促使中。
关键词 三大地带 劳动力资源 产业结构 流动
下载PDF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波动与总体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
8
作者 王延军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三大地带经济波动研究的匮乏以及各地带经济波动与我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密切联系,本文利用H-P滤波以及单位根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波动以及它们与总体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经济波动与三... 针对三大地带经济波动研究的匮乏以及各地带经济波动与我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密切联系,本文利用H-P滤波以及单位根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波动以及它们与总体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经济波动与三大地带经济波动在曲线走势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并且是中部地带而不是东部地带对我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而西部地带对我国总体经济波动基本上没有影响。本文还对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三大地带 H—P滤波
下载PDF
我国三大地带乡镇工业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9
作者 徐全勇 黄威义 《乡镇经济》 1997年第5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乡镇工业 区域差异 中西部地区 三大地带 东部地区 协调发展 乡镇企业 比较优势 基尼系数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我国三大地带生产力布局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明福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2X期25-29,共5页
我国三大地带生产力布局探讨何明福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各地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这是为缩小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距,实现全国共同繁荣而采取的重大步骤。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三... 我国三大地带生产力布局探讨何明福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各地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这是为缩小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距,实现全国共同繁荣而采取的重大步骤。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理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布局 三大地带 西部地区 西部地带 内陆地区 生产力分布 中部地带 沿海地区 矿产资源 开发布局
下载PDF
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差距问题
11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F8期10-27,共18页
(一)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为了客观地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过程和空间特征,我们以省区为基本的地域单元,以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用标准差(S)、极差(R)测度地区经济的绝对差距,用变异系... (一)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为了客观地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过程和空间特征,我们以省区为基本的地域单元,以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用标准差(S)、极差(R)测度地区经济的绝对差距,用变异系数(V<sub>μW</sub>)、以国民收入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V<sub>W</sub>)和经济水平最高与最低省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比率(Ⅰ)测度地区经济的相对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差距 人均国民收入 地区经济差距 省区 三大地带 高收入 距平值 东部地区 80年代末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矿产资源禀赋与中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12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F8期27-30,共4页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地带分布状况。我国目前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截止1993年,我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其中,能源矿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地带分布状况。我国目前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截止1993年,我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其中,能源矿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其他气液体矿产3种。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太理想;矿产资源分布与现有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分布 三大地带 中西部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 战略意义 禀赋 非金属矿产 矿产品 能矿资源 平均品位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杨刚强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三大经济地带 演变 成因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大城市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洪奎 《城市》 1991年第1期28-29,共2页
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城市化... 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城市化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截至1989年底,我国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已发展到450个,比1949年增加2倍以上.改革、开放10年来,城市数量更有了显著的增长,近10年增加的城市为前30年的4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量 三大经济地带 大城市发展 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三大地带 沿海地带 特大城市 城市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下载PDF
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战略意义
15
作者 张詠薇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54-55,共2页
“七五”计划《建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应“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三大经济地带是怎样划分的呢?靠近沿海的辽、冀、京、津、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等十一个省、市,区划为东... “七五”计划《建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应“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三大经济地带是怎样划分的呢?靠近沿海的辽、冀、京、津、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等十一个省、市,区划为东部地带。西北、西南的新、藏、宁、甘、青、黔、滇、秦、川等九个省区划分为西部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地带 “七五”计划 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战略布局 中部地带 地区经济 经济发展 沿海地带 城市统计
下载PDF
“八五”期间全国三大经济地带农村收益分配情况
16
《农村经营管理》 1997年第1期41-42,共2页
“八五”期间全国三大经济地带农村收益分配情况单位:亿元、万人项目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东部地带一、总收入1、乡(镇)办企业2、村组集体经营3、联户企业4、家庭经营二、总费用1、生产费2、管理费3... “八五”期间全国三大经济地带农村收益分配情况单位:亿元、万人项目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东部地带一、总收入1、乡(镇)办企业2、村组集体经营3、联户企业4、家庭经营二、总费用1、生产费2、管理费3、其它费用三、净收入1、国家税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地带 收益分配 “八五”期间 农村 三个经济地带 净收入 收入调整 总费用 西部地带 总收入
下载PDF
“九五”时期中国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17
作者 徐炳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9-16,共8页
关键词 西部地带 经济发展战略 中部地带 三大地带 区域经济 生产力布局 协调发展 经济全球化 国内生产总值 区域增长极
下载PDF
对我国宏观经济地带及综合经济区划分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七零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6-50,87,共6页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我国“七五”确定的三大宏观经济地带和“九五”划分的7大综合经济区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文章在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三大宏观经济...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我国“七五”确定的三大宏观经济地带和“九五”划分的7大综合经济区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文章在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三大宏观经济地带及10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案,并给出了新三大宏观经济地带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体系 我国 三大宏观经济地带 10大综合经济区
下载PDF
三大经济带消费品市场增速差距较大
19
《湖南经济》 1999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消费品市场 三大经济地带 速差 增长速度 居民购买力 我国西部地区 地区经济 社会消费品 管理规范 地方经济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新利 李世武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提出,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宏微观环境已经成熟,但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方面差异明显,这些差异使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适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牵头型和政府发起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针对东... 本文提出,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宏微观环境已经成熟,但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方面差异明显,这些差异使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适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牵头型和政府发起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及资源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 三大地带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