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视 |
张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2
|
中国现代电影构建新女性形象的思路——以《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影片为例 |
陈伟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 |
孙妮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4
|
浅议大卫·科波菲尔人生中三位善良的女性 |
杨富刚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9 |
4
|
|
5
|
男权规范与女性主义纠结下的双重文化镜像——论第三代女性诗歌的文化悖论 |
林平乔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6
|
《三个叛逆的女性》配角的异质性体现 |
唐敏
|
《郭沫若学刊》
|
2013 |
2
|
|
7
|
意图与表现的龃龉——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新观察 |
陈荣阳
|
《郭沫若学刊》
|
2011 |
2
|
|
8
|
女性的悲剧——论《儿子与情人》中三位女性 |
姚洁
|
《文教资料》
|
2011 |
1
|
|
9
|
提升女性幸福感受,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第三届亚洲女性论坛”综述 |
魏国英
李捷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0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三段论 |
马敏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7 |
2
|
|
11
|
“民国机制”与男性作家的“女权思想”——以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为例 |
倪海燕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2
|
评《<金瓶梅>三女性透视》 |
陈洪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0 |
|
13
|
“三言”女性群像中的雅俗共赏趋向 |
秦晓梅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4
|
中国古典文学中三大女性爱情悲剧成因浅析 |
唐弋菱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0 |
0 |
|
15
|
《三个叛逆的女性》反面角色塑造的得失 |
唐敏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6
|
从《三个叛逆的女性》看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 |
隋晓会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7
|
试论《三个叛逆的女性》中的传统与反传统 |
侯芳
|
《郭沫若学刊》
|
2005 |
2
|
|
18
|
保乳手术对≤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探讨 |
李崎
吴旻骅
吴伟主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8 |
3
|
|
19
|
试论《啼笑姻缘》中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
李瑞睿
王长春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20
|
爱的失落——解读《小镇畸人》中的三位女性形象 |
张玉婷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