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视
1
作者 张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视张绰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小说《金瓶梅》中三个主要女性。历来书评家对这三女性的评价都颇为一致,就是“淫妇”二字。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稍为作了区分:“盖金莲以好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 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视张绰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小说《金瓶梅》中三个主要女性。历来书评家对这三女性的评价都颇为一致,就是“淫妇”二字。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稍为作了区分:“盖金莲以好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也还是脱不了“淫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金莲 西门庆 《金瓶梅》 三女性 家庭文化 文化意蕴 宗教文化 孙雪娥 性文化 传统封建文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电影构建新女性形象的思路——以《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影片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伟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电影 女性形象 个摩登女性 女性 丽人行
下载PDF
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25-331,共7页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以斯皮瓦克《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的三个译本中存在的误读、误译、曲解原作信息的问题为例,从原文的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和译文读者等方面探讨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
关键词 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 功能翻译理论 西方文论翻译标准
下载PDF
浅议大卫·科波菲尔人生中三位善良的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富刚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文章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忠诚善良的保姆辟果提、怪僻善良的姨婆贝西和温柔善良的妻子艾妮斯三位女性的性格入手,分析了她们的善良给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功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大卫·科波菲尔 位善良女性
下载PDF
男权规范与女性主义纠结下的双重文化镜像——论第三代女性诗歌的文化悖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平乔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语,另一方面又以对传统女性精神的返顾与留恋,显示着甘愿回到"传统女性"的倾向。她们的诗歌以对男性显性层面的反抗与隐性层面的依恋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悖反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女性主义写作 男性话语霸权 传统女性精神
下载PDF
《三个叛逆的女性》配角的异质性体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敏 《郭沫若学刊》 2013年第3期49-51,共3页
郭沫若戏剧配角的设置与同期别的作家很不一样,既有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子,又受西方现代话剧的影响。在郭沫若的设置下,配角不再仅仅是主角的陪衬,而体现出了许多异质性。郭沫若这种特殊的配角设置方法,在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正... 郭沫若戏剧配角的设置与同期别的作家很不一样,既有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子,又受西方现代话剧的影响。在郭沫若的设置下,配角不再仅仅是主角的陪衬,而体现出了许多异质性。郭沫若这种特殊的配角设置方法,在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个叛逆的女性 配角 异质性
下载PDF
意图与表现的龃龉——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新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荣阳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4期59-63,共5页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系列剧本分别以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为主角,作者是带有明确的表现意图来进行创作的。然而,剧本最终呈现的却是三位女性配角红箫、毛淑姬、春姑角色鲜明,自然优美,抢了主角不少戏份。这种作者先在意图与剧本呈...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系列剧本分别以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为主角,作者是带有明确的表现意图来进行创作的。然而,剧本最终呈现的却是三位女性配角红箫、毛淑姬、春姑角色鲜明,自然优美,抢了主角不少戏份。这种作者先在意图与剧本呈现的不统一,与《三个叛逆的女性》之选材、作者的创作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都在政治意图掩盖下的文学空隙中为我们保留了人性的丰厚与真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叛逆的女性 郭沫若
下载PDF
女性的悲剧——论《儿子与情人》中三位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洁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9期19-20,共2页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经典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三位女性的不幸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 小说《儿子与情人》 女性 女性悲剧
下载PDF
提升女性幸福感受,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第三届亚洲女性论坛”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国英 李捷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女性发展 社会进步 香港浸会大学 国际会展中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 幸福 “第届亚洲女性论坛”
下载PDF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三段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敏 《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48-50,共3页
张爱玲用她的作品重新解构了男女爱情和伟大的母爱,证明这一切在金钱的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同时通过对女子人生三个重要阶段——少女、婚龄女子、已婚妇女的描述,显示了作家本人的人生观。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人生的个阶段
下载PDF
“民国机制”与男性作家的“女权思想”——以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海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5-78,共4页
郭沫若在戏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塑造了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等反抗封建父权制度的女性形象,他称自己"对于妇女运动是赞成女权主义的"。事实上,他的"女权思想"充满了矛盾,更多是出自对于女性审美形象的关注。... 郭沫若在戏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塑造了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等反抗封建父权制度的女性形象,他称自己"对于妇女运动是赞成女权主义的"。事实上,他的"女权思想"充满了矛盾,更多是出自对于女性审美形象的关注。在以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社会制度整体构成的整个民国机制下,女性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男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以及对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叛逆的女性 女权主义 民国机制
下载PDF
评《<金瓶梅>三女性透视》
12
作者 陈洪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96-96,共1页
近十余年来,《金瓶梅》研究渐成显学,出现了一批可喜成果,罗君德荣的《〈金瓶梅〉三女性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以下简称《透视》)即为其中颇有新意的一种。《金瓶梅》为我国小说史上划时代之作,它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浓墨重彩... 近十余年来,《金瓶梅》研究渐成显学,出现了一批可喜成果,罗君德荣的《〈金瓶梅〉三女性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以下简称《透视》)即为其中颇有新意的一种。《金瓶梅》为我国小说史上划时代之作,它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浓墨重彩刻划出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女性形象。把妇女作为作品主人公来正面描写,这在我国长篇小说中是第一部。研究《金瓶梅》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在先贤及时贤的“金学”论著中,涉及此点者多矣,而探颐索幽,论之以专书者,尚不多见。《透视》选择这一角度解读《金瓶梅》便抓住了作品特点,便于深入开掘,避免浮泛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女性 《金瓶梅》研究 潘金莲 君德 泼悍 春梅 作品 女性权利 划时 正面描写
原文传递
“三言”女性群像中的雅俗共赏趋向
13
作者 秦晓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深受市井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大团圆的结局既迎合了市民的审美趣味,又张扬了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女性 市井文化 传统文化 雅俗共融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中三大女性爱情悲剧成因浅析
14
作者 唐弋菱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刘兰芝、杜十娘、林黛玉这三位不同时代阶层、性情各异、才貌兼修的中国文学女性典型,都有着凄美的爱情。封建礼法及家长制是导致三者爱情悲剧必然产生的核心原因;三位女性专情对象的性格缺陷是促发她们爱情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三女性 爱情悲剧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三个叛逆的女性》反面角色塑造的得失
15
作者 唐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74-77,共4页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因剧情和创作目的的需要,简化了历史事件,合理发展了历史人物的性格,提炼出了卓王孙等反面人物身上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这些反面人物总体设置合理,但因郭沫若奔放而缺少节制的创作个性,这些...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因剧情和创作目的的需要,简化了历史事件,合理发展了历史人物的性格,提炼出了卓王孙等反面人物身上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这些反面人物总体设置合理,但因郭沫若奔放而缺少节制的创作个性,这些人物在厚重度和真实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个叛逆的女性 反面角色
下载PDF
从《三个叛逆的女性》看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
16
作者 隋晓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4-55,共2页
从《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可看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是 :不拘泥于成说 ,力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新的解释 ;“借古人的皮毛 ,说自己的话”。
关键词 个叛逆的女性 郭沫若 历史剧 戏剧创作 创作特征 历史题材 历史人物 想象手法 叛逆精神
下载PDF
试论《三个叛逆的女性》中的传统与反传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芳 《郭沫若学刊》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现代文学是以反传统的方式成为现代的,没有反传统就没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来自于传统,拥有并渗透着传统的观念、文学样式。郭沫若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传统与反传统的延续与断裂在语言、文本、自身精神这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 郭沫若 个叛逆的女性 传统 反传统 语言 文本 精神
下载PDF
保乳手术对≤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崎 吴旻骅 吴伟主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5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35岁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35岁三阴性乳腺癌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1年7月~2016年7月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35岁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35岁三阴性乳腺癌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1年7月~2016年7月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67%vs 20.00%,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例,皮瓣缺血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皮瓣缺血3例,患侧上肢肿胀6例。随访1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8.33%vs 83.33%,P>0.05)。其中观察组死亡1例,术后11个月死于脑转移: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6个、12个月分别出现肝转移死亡。结论对≤35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效果确切,能显著减少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阴性乳腺癌 保乳手术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试论《啼笑姻缘》中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瑞睿 王长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5-88,共4页
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三个女性都是以樊家树为主轴的恋爱者,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性格的不同,表现、言行也大相径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在她们身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爱情的不幸者,同样是封建道德思想的牺牲品。
关键词 啼笑姻缘 女性 性格 悲剧命运
下载PDF
爱的失落——解读《小镇畸人》中的三位女性形象
20
作者 张玉婷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0期30-31,共2页
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被誉为美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作为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安德森的创作风格暗合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小镇居民的“畸形”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 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被誉为美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作为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安德森的创作风格暗合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小镇居民的“畸形”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面对工业文明冲击下,“畸人们”渴求爱与理解的画面。本文将重点讨论小说中三位饱受爱的失落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畸人》 女性 爱的失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