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亭》三妇评本新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锡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7,共11页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牡丹亭》的首部女性评本、《牡丹亭》的最佳评本、清代文学的最佳评本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首部女性撰写的文艺评论专著,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意义。在《牡丹亭》明清评批本中,该评本鉴赏水平最高、...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牡丹亭》的首部女性评本、《牡丹亭》的最佳评本、清代文学的最佳评本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首部女性撰写的文艺评论专著,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意义。在《牡丹亭》明清评批本中,该评本鉴赏水平最高、评点最细腻,总体成就上超过《牡丹亭》全体男作者的评批本,也超过了署名汤显祖的诸多评批和评论成果,取得了杰出的理论成就。其评述《牡丹亭》所描写的战事和有关人物的表现和谋略,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最早的女性评论战争的成果,闺阁才女论兵说战,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三妇评本 闺阁论文 才女论兵
下载PDF
“牡丹亭上三生路”——从接受美学角度浅析三妇评本《牡丹亭》
2
作者 宣融融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所作《牡丹亭》自问世后,评家蜂起,清钱塘吴吴山三妇的合评本现今被公认为其中上乘之作。然而《牡丹亭》评家对三妇本向来多以一本书而统称之,少有论及三妇间评点思想感情的异同。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可以得见三妇... 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所作《牡丹亭》自问世后,评家蜂起,清钱塘吴吴山三妇的合评本现今被公认为其中上乘之作。然而《牡丹亭》评家对三妇本向来多以一本书而统称之,少有论及三妇间评点思想感情的异同。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可以得见三妇毕竟作为阅读接受行为的个体,"期待视野"有所不同,与作品产生的共鸣处也有所差异,各自评跋亦不尽相同;但三妇又都于"情"字颇为重视。正是这些异同使三妇评本成为《牡丹亭》女性评本中的吉光片羽而留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牡丹亭》
下载PDF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述评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3,117,共7页
评述吴吴山三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下载PDF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梅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梦"的深层解析,探讨她们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追求;然后分论三妇批语,剖析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
下载PDF
《牡丹亭》三妇评本的接受史研究--以臧懋循评本、《长生殿》吴人本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麒如 《理论界》 2021年第12期89-95,共7页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清代首部《牡丹亭》点评本,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女性戏曲点评本,它对《牡丹亭》的结构批评细致繁富,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吴氏三妇对《牡丹亭》版本的筛选与处理体现了她们较高的文学素养以及雅驯化《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清代首部《牡丹亭》点评本,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女性戏曲点评本,它对《牡丹亭》的结构批评细致繁富,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吴氏三妇对《牡丹亭》版本的筛选与处理体现了她们较高的文学素养以及雅驯化《牡丹亭》的批评态度。三妇还对臧懋循的结构批评进行了反思与继承,反映了曲家与文人的结构批评存在场上和案头两种方向,适用于场上表演的传奇结构单一明快,而案头文本的结构批评更注重关目之间的深层联系。此外,三妇评本与吴人的《长生殿》评点存在交互关系,吴氏提出《长生殿》“钗盒为经,盟言为纬”的结构总论合辙于三妇提出的《牡丹亭》诗谶、画谶、春容三位一体的中心结构论。三妇本对前代批评的反思与对同代批评理论的接受使其成为《牡丹亭》批评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三妇评本 结构批 臧懋循 吴人
原文传递
《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被引量:1
6
作者 俞为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作为《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的批评与男性作者及男性批评者对《牡丹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以女性读者与批评者的身份和眼光,在肯定女主角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的同时,更强调男主角柳梦梅在"情"与&qu... 作为《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的批评与男性作者及男性批评者对《牡丹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以女性读者与批评者的身份和眼光,在肯定女主角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的同时,更强调男主角柳梦梅在"情"与"理"的抗争中的作用与地位,认为柳梦梅与杜丽娘一样,也是"情"的代表人物。在对剧作的结构、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艺术手法的批点上,三妇也表现出了女性批评者细腻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批 非必求合古人
下载PDF
评点文本与人生经历的虚实共生——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7
作者 陈旭青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7年第1期248-254,共7页
以吴吴山三妇各自的人生经历及与丈夫吴吴山的生命交集为着眼点,分析三位作者在不同心理状态下人生经历与评点文本互相交织影响所呈现的虚实共生特色,以及在男性视角审视下三妇所做评点中的女性情欲认知。
关键词 《吴吴山牡丹亭》 虚实共生 女性
原文传递
《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万历十六年——与《〈牡丹亭〉成书年代新考》作者商榷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书荫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2,共7页
《〈牡丹亭〉成书年代新考》作者因为臧懋循改本卷首《牡丹亭还魂记题词》署"万历戊子"(万历十六年),与汤显祖原作署年"万历戊戌"(万历二十六年)不同,便认为前者系初稿,而后者才是定稿本。笔者不能苟同,从汤显祖生... 《〈牡丹亭〉成书年代新考》作者因为臧懋循改本卷首《牡丹亭还魂记题词》署"万历戊子"(万历十六年),与汤显祖原作署年"万历戊戌"(万历二十六年)不同,便认为前者系初稿,而后者才是定稿本。笔者不能苟同,从汤显祖生平、剧作的创作历程和流传版本的归类,以及对历史文献的理解、诠释和运用等方面,对其文中所涉及的诸问题,如"牡丹亭成书"、"版本比较"等,与《新考》作者进行商榷,从而论定《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万历十六年(戊子),并指出其所谓两个版本系统说的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戊子系统” 徐渭 潘之恒 三妇评本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长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7-88,共12页
明代后期,许多戏曲作品极鲜明地表现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并反映了有关女性的各种社会问题。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吸引了女性作家直接参与创作。她们的剧作大多写女性的才干和情爱,以此来表现她们的自尊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明代后期,许多戏曲作品极鲜明地表现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并反映了有关女性的各种社会问题。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吸引了女性作家直接参与创作。她们的剧作大多写女性的才干和情爱,以此来表现她们的自尊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明清戏曲中出现了如花木兰、杜丽娘、李香君等许多著名角色,同时有更多不知名的女性角色,她们共同构成了绚烂的艺术人物画廊,给历代读者和观众传达了古代妇女的情感心态,表达了她们的生活感受和她们的理想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戏曲 女性角色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作家 女作家 戏曲作品 明末清初 女剧作家 女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