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牡丹亭》三妇评本新论 |
周锡山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
|
“牡丹亭上三生路”——从接受美学角度浅析三妇评本《牡丹亭》 |
宣融融
|
《新余学院学报》
|
2017 |
0 |
|
3
|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述评 |
郭梅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4
|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
郭梅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1 |
2
|
|
5
|
《牡丹亭》三妇评本的接受史研究--以臧懋循评本、《长生殿》吴人本为例 |
陈麒如
|
《理论界》
|
2021 |
1
|
|
6
|
《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
俞为民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1
|
|
7
|
评点文本与人生经历的虚实共生——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
陈旭青
|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
2017 |
0 |
|
8
|
《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万历十六年——与《〈牡丹亭〉成书年代新考》作者商榷 |
吴书荫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9
|
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 |
叶长海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