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鹏 肖锡俊 +3 位作者 唐红 袁宏声 钱永军 魏东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术指征是否有助于减少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术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科56例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纳入研究。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术指征是否有助于减少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术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科56例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纳入研究。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m2将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组)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组)。TA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45.0±7.7岁;三尖瓣瓣环径36.8±3.8mm,体表面积1.57±0.15m2;心功能分级(NYHA)级18例,~级4例;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0例。NTA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42.9±11.0岁;三尖瓣瓣环径28.5±4.4mm,体表面积1.58±0.13m2;心功能分级级28例,~6例;窦性心律9例,心房颤动25例。TA组患者采用Kay法施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随访及术后6个月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0±2.4个月,除2例外54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TA组比较,术前TA组患者右房径(49.3±7.0mm)、三尖瓣瓣环径较大(36.8±3.8mm),有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较多(P<0.05),术后TA组患者右房径(44.1±8.9mm)、三尖瓣瓣环径(28.9±6.1mm)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改善(P<0.05)。NTA组患者术前、术后右房径、三尖瓣瓣环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变化不明显(P>0.05),有3例患者出现TR。结论对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可能有助于减少这些患者术后中-重度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瓣置换术 尖瓣反流 三尖瓣瓣环径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安雪梅 秦石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合并三尖瓣反流(TR)的程度与三尖瓣瓣环径(DT)、右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MS合并TR患者(轻度37例,中、重度27例)和40例正常人。测量DT,体表面积(ABS),校正值为DT/ABS;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合并三尖瓣反流(TR)的程度与三尖瓣瓣环径(DT)、右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MS合并TR患者(轻度37例,中、重度27例)和40例正常人。测量DT,体表面积(ABS),校正值为DT/ABS;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TR程度用TR面积与右房面积比值表示。结果:与正常人相比,MS患者DT/ABS增大(P<0.001),vs降低(P<0.001);TR程度与DT/ABS呈正相关(r=0.685,P<0.01)。中、重度TR患者DT/ABS较轻度TR患者增大((21.60±2.86)mm/m2vs(17.21±1.82)mm/m2,P<0.01)。以DT/ABS≥21mm/m2为标准,预测中、重度TR的回顾性预测准确率为93.8%,前瞻性预测准确率为92.7%。结论:MS患者合并TR的程度与三尖瓣瓣环径、右室功能密切相关。DT/ABS≥21mm/m2可作为超声预测中、重度TR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尖瓣反流 三尖瓣瓣环径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