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鲁迅对佛教思想的二重选择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密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7-88,共22页
-
文摘
广义而言,鲁迅对现实和传统的批判是意义深远的社会批判,其中既藏孕着文化启蒙的高尚动机,又隐含着爱国救亡的民族思想,极为醒目的是,这个批判自始至终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作为批判性思考的主要对象,从总体上鸟瞰鲁迅的社会批判,可观察到两个迥然不同的批判方式。
-
关键词
佛教思想
鲁迅精神
社会批判
唯识宗
文化启蒙
民族思想
我执
三恶道
一切众生
我空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谈五逆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子开
-
机构
四川大学禅宗文献 博士生
-
出处
《佛教文化》
1994年第1期10-10,共1页
-
文摘
五逆与忤逆,读音虽同而意思迥异。忤逆在汉地讲法中指不孝顺父母,比如《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弃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从痴咍。”俗世用这个词也挺频繁,如《水浒传》卷二二:“(宋江)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 而五逆,又叫五无间业,佛教则用以称五种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罪恶之大。
-
关键词
恶业
敦煌变文
他化自在天
五逆罪
辟支佛
世用
持戒
法华文句
三乘
三恶道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圆通三慧道场仪文上
- 3
-
-
-
出处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年第3期95-118,共24页
-
文摘
眉州著作佐郎侯溥贤良集升座举加持楞严字母陀罗尼初登宝座,会集人天,字母伽陀,加持念诵。稽首光明大佛顶,如来万行首楞严。
-
关键词
道场仪
首楞严
伽陀
三慧
佛教文献
甲本
人天
三藐三菩提
三恶道
善男子
-
分类号
B945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道德的普遍意义
- 4
-
-
作者
惟贤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23,47,共6页
-
文摘
明白了佛教人生观,其道德或立身原则及其建立因缘的真理性就不难理解。惟贤法师的《佛教道德的普遍意义》从一个更通俗化、传统化的意义上阐明了佛教道德的价值。
-
关键词
惟贤
太虚大师
宗教徒
三恶道
自利利他
戒定慧
十二因缘
正精进
六度
缘起法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生命之流——业与轮回——佛学基础知识讲座之三
- 5
-
-
作者
魏艾
-
出处
《法音》
1982年第4期29-32,共4页
-
文摘
一业的基本特征生命之流延续不息,恰如长江大河汹涌奔腾,无有终止。依宗教的观点,有情之生命,死了之后不是化归乌有,未生之前也不是一无所有。前一生命之结束,即是后一生命的开始,如秤的这一头低下去,另一头便高起来,生命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去。这种生命生生不已的观点,是一般宗教所共认。但有些宗教只着重于由现在而到未来的二世论。
-
关键词
生命之流
基础知识讲座
生生不已
化归
三恶道
业报
世俗谛
阿修罗道
苦乐
恶业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佛教临终关怀模式的超越性
- 6
-
-
作者
叶青春
-
机构
福建莆田学院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72,共4页
-
文摘
尽管直至1967年英国的圣·克里斯托弗救助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的建立,才被学术界普遍视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兴起的标志,其创立者桑德丝(Dr.Cicely Saunders)被奉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创始人[1],但是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无法脱离于基督教的文化场域,就其源头而言依然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
-
关键词
文化场域
Saunders
克里斯托弗
世尊
桑德
菩萨道
生命形态
诸根
三恶道
佛所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敦煌本《坛经》校释疏义 第七章
- 7
-
-
作者
周芳
-
出处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年第3期369-387,共19页
-
文摘
§07经文研读班集体讨论一、正文[§07.01.~§07.20.]"五祖平旦,遂唤卢供奉来南廊下画楞伽变。[§07.01.]五祖忽见此偈,读讫。[§07.02.]乃谓供奉曰:‘弘忍与供奉钱三十千,深劳远来,不画变相也。
-
关键词
《坛经》
弘忍
敦煌本
三恶道
佛教文献
楞伽
校释
无上菩提
法秀
架屋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人生观(下)
- 8
-
-
作者
陈明晖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11,共4页
-
文摘
二、珍视人生,发挥人的特征,识自性即佛,发菩提心,创造应有的人生价值,发达人生,圆满人生。佛法关于人生价值评判的另一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充分肯定人生的优胜,重视人应有的价值和尊严,教导人充分发挥自己特性,开发自性潜能,创造最高的人生价值。从佛法观来,现时地球人虽寿命短促,苦乐间半,但较之寿命甚长。
-
关键词
自性
十法界
毗婆沙论
乐间
出世间
阿含经
三恶道
价值评判
成佛
修持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趣
- 9
-
-
作者
石明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17-17,共1页
-
文摘
趣,趋向之义.五趣指众生由善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故又称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傍生)、人、天五种,此中自天趣又剐开阿修罗,故又总称六道.大乘多说六趣,说一切有部则说五趣.
-
关键词
傍生
阿修罗
无漏
三恶道
六道
三善
善道
人天
应超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药师如来本愿经疏(擬)
- 10
-
-
作者
慧觀
伍小劼
-
出处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11年第1期176-254,共79页
-
文摘
[题解]《药师如来本愿经疏》(拟),中国佛教注疏,一卷。唐释慧观著。本文献是对隋达摩笈多译《药师如来本愿经》的注疏。首残尾全。原卷无题名,现名为整理者根据内容所拟。现存文字,首部从"五门分别"起,故全文基本完整。尤其珍贵的是,尾部保存疏主题记。该题记虽有残缺,但可知慧观原为敦煌僧人,长期在长安参学。唐永淳年间(682-683),因关中饥馑,回归敦煌,并撰写本疏。底本斯2551号原稿多硃笔、墨笔修订。
-
关键词
药师如来本愿经
达摩笈多
慧观
佛教文献
三恶道
持戒
自性
中国佛教
善男子
受持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学佛的好处
- 11
-
-
作者
吕守信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39-39,共1页
-
-
关键词
学佛
三恶道
业力
阿修罗道
饿鬼道
解脱道
恶业
六道轮回
诸恶莫作
巴利语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言祖语
- 12
-
-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共1页
-
文摘
一切诸法,其性平等,本无高下,随众生心妄见高下,而高下悉皆无性。达此无性,名为无上菩提,非别有少法可得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无上菩提。盖不达无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善果;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证我空,止成二乘小果;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恶法,则为阐提狱种;惟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即得无上菩提也。……(以)诸善法。
-
关键词
无上菩提
善法
阐提
俱空
我空
无所住
持戒
三恶道
修罗道
持名念佛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经窗漫笔
- 13
-
-
作者
拙缁
-
出处
《法音》
1985年第3期41-42,共2页
-
文摘
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探索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生命”。这就是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所说的生命包括一期生命和无限生命。不过,佛教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不感兴趣,它只强调人们应该牢牢把握住现前生命的趋向。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受超自然力的支配。生命的升华与堕落,直接受人们自身行为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佛教的业力说与轮回说的基础。
-
关键词
超自然力
业力
十法界
三恶道
众生平等
善道
法幢
觉性
分配原则
不自觉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酒·酒祸·酒戒
- 14
-
-
作者
陈星桥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5-18,47,共5页
-
文摘
饮酒戒是佛教五根本戒之一,也是对四众弟子的基本要求。陈星桥居士《酒·酒祸·酒戒》一文,对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酒的种种危害,以及佛法对酒及酒祸的认识,作了极为精彩透辟的论述。在酒祸频仍的现在,正需要佛法大船,引领众生脱离昏昧愚痴的酒海,体会到智慧生活的清凉快乐。
-
关键词
酒戒
四众弟子
中国酒文化
沙弥戒
遮戒
三恶道
酒词
酒精中毒
大爱道比丘尼
四分律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俗语佛源(3)
- 15
-
-
-
机构
中国佛教协会研究部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7年第3期105-106,共2页
-
文摘
现身说法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普度众生,称为'现身说法'。
-
关键词
佛菩萨
法身
报身
悲心
释迦
普度众生
八万四千
三恶道
烦恼魔
如是我闻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张爱红 龟兹恋歌(下) 龟兹壁画临摹研究与传承
- 16
-
-
-
出处
《新疆画报》
2013年第6期70-75,共6页
-
文摘
"我的生活说是画壁画,画壁画就是我的生活。"——张爱红临摹壁画是—项不容易的工作,虽然是临摹,由于是再现到纸本上因而是创作性的绘画,比创作性的绘画更难。原画在洞窟中历经上千年、已剥蚀不全,颜色、线条残缺难以描摩,画家要深入地了解,要像古人一样拥有虔诚的心,否则就画不出龟兹壁画原有的神韵了。
-
关键词
龟兹壁画
克孜尔
末法时代
艺术道路
三恶道
首楞严三昧经
创作性
罗喉罗
故事内容
罗什
-
分类号
J218.6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