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汉字结构类型理论的新发展——以“三书说”和“新六书说”为例 |
林志强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2
|
“三书说”比较说略 |
张先坦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3
|
“六书”理论的新发展——唐兰先生“三书说”浅议 |
赵峰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9 |
2
|
|
4
|
“三书说”难以撼动“六书说”的地位 |
苏培成
|
《辞书研究》
|
2022 |
0 |
|
5
|
浅议假借造字兼及“三书说” |
杨薇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6
|
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说”的形成过程 |
张长明
|
《江海学刊》
|
1982 |
0 |
|
7
|
试析假借造字兼及“三书说” |
刘晓刚
|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8
|
浅析唐兰“三书说”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
张杨
|
《神州》
|
2012 |
0 |
|
9
|
汉字类型理论研究略论——从“六书说”、“三书说”到“新六书说” |
巴哲
罗娜
|
《萍乡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0
|
唐兰与裘锡圭“三书说”异同辨析 |
杨敏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18 |
0 |
|
11
|
近四十年来唐兰“三书说”研究 |
段卜华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2
|
古汉语研究中的哲学方法三题 |
程明安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1 |
0 |
|
13
|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
骆冬青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14
|
浅析马叙伦的“六书”研究 |
李春晓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5
|
汉字书写危机下“高校汉字二次教学”的探讨 |
牟玉华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6
|
新造字法学说评议 |
张其昀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7
|
试论改体造字法 |
刘庆俄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汉字学研究的总结和发展——评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詹鄞鑫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19
|
从甲骨文看人类早期创造思维 |
吴长庚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2
|
|
20
|
浅说汉字构形理论 |
王婷婷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