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二氟-2-(1H-1,2,4-三氮唑-1-)苯乙烯的合成研究
1
作者 刘雁红 王世润 +2 位作者 郑春生 宋诗莹 寇丽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32-434,共3页
对 2′,4′-二氟 -2 -(1 H -1 ,2 ,4-三氮唑 -1 -)苯乙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间二氟苯、乙酰氯、无水三氯化铝、三氮唑等为主要原料 ,经五步反应合成了该化合物 ,合成路线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经典反应 ,易于工业化生产。该化合物为未经... 对 2′,4′-二氟 -2 -(1 H -1 ,2 ,4-三氮唑 -1 -)苯乙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间二氟苯、乙酰氯、无水三氯化铝、三氮唑等为主要原料 ,经五步反应合成了该化合物 ,合成路线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经典反应 ,易于工业化生产。该化合物为未经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氟-2-(1H-1 2 4-唑-1-)苯乙烯 合成 抗艾滋病感染药物 中间体
下载PDF
(E)-4-[2-(4-二甲氨基苯基)-1H-(1,2,4-三氮唑-1-基)乙烯基]苯腈的合成研究
2
作者 周杰兴 唐丽娟 +2 位作者 赵跃强 吴庆利 刘玮炜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8-40,共3页
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4-(二甲氨基)苯甲醛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含有三唑环的1,2-二苯乙烯——(E)-4-[2-(4-二甲氨基苯基)-1H-(1,2,4-三氮唑-1-基)乙烯基]苯腈(C19H17N5)。用红外光谱、氢... 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4-(二甲氨基)苯甲醛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含有三唑环的1,2-二苯乙烯——(E)-4-[2-(4-二甲氨基苯基)-1H-(1,2,4-三氮唑-1-基)乙烯基]苯腈(C19H17N5)。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H-[1 2 4]唑-1-基)-甲基]苯腈 E)-4-[2-(4-二甲氨基苯基)-1H-(1 2 4-唑-1-基)乙烯基]苯腈 合成 结构
下载PDF
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佃鹏 李培茂 +4 位作者 惠长野 王金林 高燕华 张艳芳 易娟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5期1876-1877,1880,共3页
目的通过了解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3例正常人和8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抗凝外周全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中凝血因子... 目的通过了解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3例正常人和8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抗凝外周全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中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观察组APTT、PT和TT分别为(33.78±9.15)、(16.04±6.67)和(18.28±2.56)s,对照组分别为(28.91±2.67)、(11.23±0.79)和(15.7±0.96)s,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1.43±0.33)g/L,对照组为(2.64±0.46)g/L,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对于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乙烯 药疹样皮炎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PCTFE分子量控制和提高聚合速率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昌佩 《有机氟工业》 CAS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聚三氟氯乙烯(PCTEE)国内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于60年代中期投入小型工业化生产。是以水为反应介质、无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的游离基加聚反应。反应机理如下:
关键词 PCTEE 分子量 控制 提高 聚合速率 乙烯
下载PDF
强双光子吸收化合物NT-G1和NO-G1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华 杨平 +5 位作者 蒋宛莉 郭晓稚 许贵宝 蒋雪璋 沈梁 王筱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3,共4页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表征。飞秒钛宝石激光器泵浦下,NT G1 和NO G1 溶液发出强双光子上转换荧光,且后者的双光子荧光发射截面是前者的7倍;双光子荧光法计算出NT G1 和NO G1 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215GM和454GM。分子构型优化表明,NT G1分子中心“氮杂芴”所在平面与两端苯环呈螺旋桨式排布;而NO G1 分子共轭长度增大,且中心的“氮杂芴”与两端延伸的“枝”呈平面构型;从结构上看,NO G1分子属“D A πA D”型,具有明显的pn 结模式,这些都使NO G1 分子具有更好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因而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8-双(4-苯胺乙烯基)杂芴 2 8-双(2-(4’-乙氧基)-5-(4’-苯乙烯)-1 3 4-噁二唑)-N-乙基杂芴 双光子吸收 双光子荧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