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于雨 王余莲 +6 位作者 朱益斌 张一帆 李克卿 关蕊 孙浩然 韩会丽 袁志刚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为了得到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基于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三水碳酸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菱镁矿为原料,MgCl_(2)为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水碳酸镁制备工... 【目的】为了得到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基于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三水碳酸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菱镁矿为原料,MgCl_(2)为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水碳酸镁制备工艺中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率、pH和MgCl_(2)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500 r/min,pH为7±0.1,MgCl_(2)质量浓度为0.5 g/L,可获得长径比约为20的三水碳酸镁晶须;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6 min,反应温度为44℃,搅拌速率为760 r/min、pH为7,MgCl_(2)质量浓度为1.6 g/L,可获得长径比约为25的三水碳酸镁晶须。【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参数能制备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优于传统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三水碳酸镁晶须
下载PDF
高长径比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闫平科 田海山 +3 位作者 高玉娟 王斌 马正先 梁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及反应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5~50℃、反应时间50~60 min、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 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及反应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5~50℃、反应时间50~60 min、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反应溶液初始pH=9.5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高长径比三水碳酸镁晶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高长径比 晶须 低温溶液法
下载PDF
微纳米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余莲 印万忠 +2 位作者 钟文兴 侯英 王纪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8-713,共6页
以菱镁矿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添加剂,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平均直径为500 nm、部分直径为55 nm、最大长径比为40、均匀棒状的MgCO3·3H2O晶须。采用SEM,XRD,TGA和FTIR对其形貌、物相和质量进行表征。探讨热解温度、添加剂种类对晶体... 以菱镁矿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添加剂,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平均直径为500 nm、部分直径为55 nm、最大长径比为40、均匀棒状的MgCO3·3H2O晶须。采用SEM,XRD,TGA和FTIR对其形貌、物相和质量进行表征。探讨热解温度、添加剂种类对晶体形貌和质量的影响,系统分析MgCO3·3H2O晶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热解温度为50℃、有效添加剂为无水乙醇。MgCO3·3H2O晶体在结晶过程中,镁-氧八面体以共顶点的形式连接沿[010]晶向快速生长,形成一维棒状单晶体。MgCO3·3H2O晶体的生长符合液-固机理。MgCO3·3H2O晶体中存在结晶水和结构水,比例为2:1,其结构式为Mg(HCO3)(OH)·2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三水碳酸镁晶须 制备 液-固机理
下载PDF
三水碳酸镁合成与形貌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丹 王玉琪 +3 位作者 武海虹 马来波 骆碧君 张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613,共8页
设计正交实验,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了对三水碳酸镁晶须形貌的调控。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设计正交实验,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了对三水碳酸镁晶须形貌的调控。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0~50℃、n(Mg2+):n(HC03-):1:2.2、pH=8.8—9.0、搅拌速度130r/min、陈化时间3h、反应时间70min,制备出的MgCO3·3H2O晶须呈一维针状,沉降性能好,长径比可达29.60。最优实验条件同样适用于卤水资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晶须 长径比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三水碳酸镁晶须形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闫平科 薛国梁 +3 位作者 高玉娟 王来贵 田海山 卢智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29-1732,1740,共5页
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晶须晶体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效果没有无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效果好,采用磷酸二氢钾作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三水碳酸镁晶须结晶发育完整,晶须长径比大。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三水碳酸 晶须 形貌
下载PDF
液相微波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闫平科 薛国梁 +3 位作者 高玉娟 王来贵 田海山 卢智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8-1252,1257,共6页
以MgCl2·6H2O和NH4HCO4为主要原料,在添加剂空白的条件下,采用液相微波法制备MgCO3·3H2O晶须晶体,并分析了反应时间、微波辐照能量对晶体制备的影响。利用XRD、TEM等技术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Cl2·6H2O和NH4H... 以MgCl2·6H2O和NH4HCO4为主要原料,在添加剂空白的条件下,采用液相微波法制备MgCO3·3H2O晶须晶体,并分析了反应时间、微波辐照能量对晶体制备的影响。利用XRD、TEM等技术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Cl2·6H2O和NH4HCO4混合物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反应6 min,微波辐照能量400 W时,合成的晶须结晶发育完整,晶须平均长度172μm,长径比达16.8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微波效应与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微波 晶须 制备
下载PDF
三水碳酸镁法制备碱式碳酸镁过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余莲 印万忠 +4 位作者 张夏翔 戴绍书 郭俊 崔佳 蔡宇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6,共6页
以菱镁矿为原料,先合成MgCO_3·3H_2O晶须,并以此为前驱体,制备了高纯414型碱式碳酸镁,主要研究机械搅拌作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碱式碳酸镁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搅拌有助于加快相... 以菱镁矿为原料,先合成MgCO_3·3H_2O晶须,并以此为前驱体,制备了高纯414型碱式碳酸镁,主要研究机械搅拌作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碱式碳酸镁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搅拌有助于加快相转变进程,热解温度70℃,搅拌作用下,60 min时,MgCO_3·3H_2O全部转变为形貌均匀的多孔棒状4MgCO_3·Mg(OH)_2·4H_2O;而无搅拌作用下,90 min时MgCO_3·3H_2O全部转变为多孔玫瑰花状4MgCO_3·Mg(OH)_2·4H_2O微球。4MgCO_3·Mg(OH)_2·4H_2O晶体中,Mg^(2+)呈现两种不同的正八面体配位,MgO_6正八面体通过共顶点和共棱的方式连接而成,分别沿[100]和[001]方向快速生长,最终形成球状或棒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碱式碳酸 三水碳酸 搅拌 制备
下载PDF
菱镁矿法合成微纳米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余莲 印万忠 +1 位作者 姚金 侯英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5-1339,共5页
通过菱镁矿法合成了微纳米MgCO3·3H2O晶须.利用XRD,SEM研究了不同产地的原料、热解温度和添加剂种类对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解温度为50℃,采用宽甸和岫岩菱镁矿均能合成出结晶良好、高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 通过菱镁矿法合成了微纳米MgCO3·3H2O晶须.利用XRD,SEM研究了不同产地的原料、热解温度和添加剂种类对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解温度为50℃,采用宽甸和岫岩菱镁矿均能合成出结晶良好、高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O晶须;当热解温度超过50℃时,MgCO3·3H2O晶须不稳定.SEM分析表明,无添加剂时,热解产物为不规则的棒状和针状混合晶体;添加无水乙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时,产物均为表面光滑、长径比大的棒状晶体;添加多聚磷酸钠时,产物为团聚生长的短粗棒状晶体.菱镁矿法的实质是以菱镁矿为原料,经煅烧、水化和碳酸化反应后制得Mg(HCO3)2前驱溶液,再热解Mg(HCO3)2溶液得到最终产物MgCO3·3H2O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法 合成 三水碳酸镁晶须 热解温度 机理
下载PDF
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闫平科 卢智强 +2 位作者 高玉娟 张旭 赵永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06-3611,共6页
以NH_4HCO_3与MgCl_2·6H_2O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确定了制备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的最佳制备条件:MgCl_2·6H_2O与NH_4HCO_3的反应初始浓度均为0.15... 以NH_4HCO_3与MgCl_2·6H_2O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确定了制备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的最佳制备条件:MgCl_2·6H_2O与NH_4HCO_3的反应初始浓度均为0.15 mol/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初始溶液pH=9.3。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束状 动力学
下载PDF
高长径比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平科 梁帅 +2 位作者 高玉娟 王来贵 田海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5-1351,共7页
本文以MgCl2.6H2O和NH4HCO3作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合成法制备出三水碳酸镁晶须。考查了Mg2+初始浓度、NH4HCO3溶液的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及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g2+初始浓度... 本文以MgCl2.6H2O和NH4HCO3作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合成法制备出三水碳酸镁晶须。考查了Mg2+初始浓度、NH4HCO3溶液的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及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g2+初始浓度为0.5 mol/L、NH4HCO3的滴加速度5 mL/min、搅拌速度为120 r/min、选用KH2PO4作表面活性剂的试验条件下,可以合成出长度325μm、直径8.25μm,长径比高达32的三水碳酸镁晶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高长径比 晶须
下载PDF
三水碳酸镁晶体向碱式碳酸镁转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平科 张旭 +4 位作者 高玉娟 王来贵 赵永帅 卢智强 程书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0-704,共5页
为了研究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的在加热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论文以已合成的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恒温加热晶须悬浊液,利用生物显微镜观测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下晶体物相及形貌的变化过程,并借助XRD、SEM及TEM对产物进行了测试表... 为了研究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的在加热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论文以已合成的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恒温加热晶须悬浊液,利用生物显微镜观测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下晶体物相及形貌的变化过程,并借助XRD、SEM及TEM对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升高至60℃时,晶体开始变得不稳定,其物相开始向碱式碳酸镁转变。该研究结果将对高性能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合成及其稳定化处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碱式碳酸 物相
下载PDF
放射状三水碳酸镁晶体合成及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玉娟 闫平科 +3 位作者 王宇林 田海山 薛国梁 卢智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6-892,共7页
以NH4HCO3与MgSO4·7H2O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放射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重点讨论了NH4HCO3反应初始浓度及不同反应时间对晶体结晶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H4HCO3的反应... 以NH4HCO3与MgSO4·7H2O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放射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重点讨论了NH4HCO3反应初始浓度及不同反应时间对晶体结晶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H4HCO3的反应初始浓度为0.2~0.5 mol/L,反应初始浓度越小,越有利于放射状晶体的结晶生长。反应体系中Mg(NH3)2+y络合物的形成成为放射状晶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放射状晶体的结晶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相法 三水碳酸 放射状 生长机理
下载PDF
油酸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平科 程书林 +2 位作者 卢智强 张旭 赵永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2-735,共4页
本文以分析纯NH_4HCO_3与MgCl_2·6H_2O作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三水碳酸镁晶须,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观察三水碳酸镁晶须在水中的相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在60℃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对合成三... 本文以分析纯NH_4HCO_3与MgCl_2·6H_2O作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三水碳酸镁晶须,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观察三水碳酸镁晶须在水中的相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在60℃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对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稳定性的研究。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当油酸钠的相对添加量为3%时,三水碳酸镁晶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镁晶须 稳定性 油酸钠
下载PDF
反应物浓度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生长形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平科 田海山 +3 位作者 高玉娟 王来贵 薛国梁 卢智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68-2571,2577,共5页
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体,考查了反应溶液Mg2+初始浓度、NH4HCO3初始浓度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的形貌及晶须产品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添加剂的条件下,NH4HCO3初始浓度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结晶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在Mg2+... 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合成三水碳酸镁晶体,考查了反应溶液Mg2+初始浓度、NH4HCO3初始浓度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的形貌及晶须产品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添加剂的条件下,NH4HCO3初始浓度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结晶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在Mg2+初始浓度为0.5 mol/L,(Mg2+)∶(NH4HCO3)=1∶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50 min条件下,可以合成出高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形貌 结晶 合成
下载PDF
利用硼泥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蕊 杨洪波 +2 位作者 李花 储刚 姜恒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996,共6页
用工业硫酸处理硼泥,经过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以碳酸钠为沉淀剂,以磷酸氢二钠为添加剂,制备MgCO3·3H2O晶须。利用IR,XRD,TG,T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索了工业硫酸处理硼泥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用工业硫酸处理硼泥,经过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以碳酸钠为沉淀剂,以磷酸氢二钠为添加剂,制备MgCO3·3H2O晶须。利用IR,XRD,TG,T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索了工业硫酸处理硼泥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硼泥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硼泥与工业硫酸的固液比1∶2.5,300℃煅烧1.8 h,用氨水调节pH=7.5除去杂质离子,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50℃滴加碳酸钠搅拌反应50 min,陈化1 h过滤,50℃烘干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泥 三水碳酸 晶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内制备三水碳酸镁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畅 马学虎 +1 位作者 兰忠 郝婷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不同形状微通道内的混合特性,以此获得实验流道设计依据,并确定了截面1 mm?1 mm、长度为3000 mm的弯曲微通道反应器。以浓度为0.2 mol?L-1的Na2CO3和MgCl2溶液为原料在微反应器内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以XRD和SEM为表征手段,... 基于数值模拟不同形状微通道内的混合特性,以此获得实验流道设计依据,并确定了截面1 mm?1 mm、长度为3000 mm的弯曲微通道反应器。以浓度为0.2 mol?L-1的Na2CO3和MgCl2溶液为原料在微反应器内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以XRD和SEM为表征手段,考察物料流量和停留时间对晶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流量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晶核表面积或反应液的过饱和度,进而影响晶体的生长。实验范围内物料流量为4 mL?min-1时产物结晶度高且晶型完整;随着物料在通道内停留时间的增长,产物质量会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流量4mL?min-1、停留时间9 s条件下得到最佳晶体,晶胞畸变率小,晶棒尺寸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50μm),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通道微反应器 数值模拟 三水碳酸 晶型
下载PDF
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余莲 印万忠 +1 位作者 王雷 姚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采用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活化指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活化指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料浆质量分数5%,改性时间6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接触角为130°,活化指数为1.000.表面改性过程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热分解没有明显影响.硬脂酸与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镁离子与羧基形成憎水性的硬脂酸镁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晶须 硬脂酸 表面改性
下载PDF
AlCl_3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结晶形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平科 田海山 +3 位作者 卢智强 高玉娟 王来贵 薛国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论文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出三水碳酸镁晶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量的AlCl3,研究了AlCl3的添加量对晶体结晶生长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lCl3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的结晶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晶体横截面由非正六方形向正... 论文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出三水碳酸镁晶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量的AlCl3,研究了AlCl3的添加量对晶体结晶生长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lCl3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的结晶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晶体横截面由非正六方形向正六方形转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lCl3影响晶体生长习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氯化铝 结晶 生长
下载PDF
硫酸镁为原料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斌 贾志丹 +1 位作者 邵朵朵 曹吉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Mg SO_4·7H2O和Na_2CO_3为原料制备了三水碳酸镁晶须,考察了Mg SO_4浓度、Mg SO_4和Na_2CO_3摩尔加料比例、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50℃、Mg SO_4浓度1.2 mol/L... 以Mg SO_4·7H2O和Na_2CO_3为原料制备了三水碳酸镁晶须,考察了Mg SO_4浓度、Mg SO_4和Na_2CO_3摩尔加料比例、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50℃、Mg SO_4浓度1.2 mol/L、Mg SO_4和Na_2CO_3摩尔比1∶1.2、反应时间40 min,此条件下,镁离子的转化率可达82.35%。当Na_2CO_3浓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温度升高时,三水碳酸镁会向碱式碳酸镁转变。同时也探索了以白钠镁矾作为镁源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的条件,并进行了母液循环工艺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 硫酸镁 碳酸 硫酸钠 白钠镁矾
下载PDF
棒状形貌三水碳酸镁晶体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玉娟 闫平科 +5 位作者 卢智强 白扬 张旭 魏浩然 何泓江 高剑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14-3720,共7页
以MgCl_2·6H_2O与NH_4HCO_3为反应原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棒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采用XRD,SEM对制备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确定了棒状三水碳酸镁晶体的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Avrami方程和Nielsen方程。
关键词 三水碳酸 合成 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