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脑与经络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琳瑛
赵家祺
-
机构
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中医系
-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1988年第1期55-59,共5页
-
文摘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是阐述和分析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的主要理论依据,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并且对临床各科包括脑病在内,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脑与经络密切相关。中医学对脑在经络中的作用十分重视,例如:《灵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灸大成》曰:“看(头脑)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学的进展,脑病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关键词
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
诸阳之会
《针灸大成》
经络学说
三百六十五络
循行
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
空窍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浅述耳鼻咽喉科中的“瘀血”
- 2
-
-
作者
梁俊薇
-
机构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科
-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年第1期29-30,共2页
-
文摘
笔者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体会到:由“瘀血”引起的耳鼻咽喉疾病很多,现将自己的几点认识浅述于下:一、耳鼻咽喉与气血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均位于头面部,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为诸阳之所聚,皆为清窍.《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鼻居面中而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之气交会之处;咽喉是经脉循行之要冲,《灵枢·忧患无言篇》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由此可见,耳鼻咽喉与气血、脏腑关系密切,气血及脏腑病变均可循经脉影响头面诸窍,使九窍不通,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听、嗅、发声等功能,同时,耳鼻喉疾病亦可影响脏腑气血.
-
关键词
十二经脉
清阳之气
口问篇
耳鼻咽喉疾病
三百六十五络
邪气脏腑病形
阳中之阳
空窍
临床观察
清窍
-
分类号
R276.1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
-
题名中医驻颜有术
- 3
-
-
作者
王红蕊
-
机构
北京朝阳中医医院
-
出处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2年第1期29-29,共1页
-
文摘
古人谓之“驻颜”,实质上是颜面抗衰老,永葆“青春容颜”,使人洋溢出健美和活力。面部是脏腑气血上注之处,血液循环丰富。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素问·痿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中医还将面部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即左颊属肝,右颊属肺,头额属心,下颏属肾,鼻属脾。可见,面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以心与颜面最为攸关。
-
关键词
脏腑气血
脏腑经络
心主血脉
三百六十五络
十二经脉
血液循环
空窍
抗衰老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耳针在临床急症中的运用研究概况
- 4
-
-
作者
徐凤洲
-
机构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
出处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74-76,共3页
-
文摘
在急症抢救过程中,针灸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运用耳针可治疗部分急症,因为耳与全身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记述。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
关键词
临床急症
急症抢救
十二经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
黄帝内经
三百六十五络
邪气脏腑病形
针灸研究
耳针治疗
三号汉墓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气血不足我来看
- 5
-
-
作者
董宁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养生月刊》
2020年第7期649-649,共1页
-
文摘
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血不足呢?看皮肤"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就是说,经络把气血精微物质输送到皮肤,皮肤得养则红润;气血运行正常,濡养皮肤,则感觉灵敏。如气血生成不足或运行障碍,则表现为皮肤黯淡无光或萎黄、干燥、感觉异常。
-
关键词
气血不足
精微物质
十二经脉
空窍
三百六十五络
气血运行
黯淡无光
感觉异常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谈谈黄褐斑的治疗
- 6
-
-
作者
许曼理
-
出处
《祝您健康》
1994年第3期12-12,共1页
-
文摘
面部黄褐斑,又称黧黑斑,属色素障碍性皮肤疾患。多于额、颞、面颊、鼻、口唇周围等出现一些黄褐色或黧黑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对称性。俗称"蝴蝶斑"。
-
关键词
黧黑斑
皮肤疾患
气血失畅
三豆饮
脏腑气血
中医望诊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经验方
古代医书
-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