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棉、竹、涤三组分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张玉清
吴国胜
-
机构
青岛大学
-
出处
《现代纺织技术》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
文摘
竹浆纤维与棉、涤纤维混纺后可用作夏季时装面料的针织用纱。对棉、竹、涤三组分混纺针织纱的混和方法、纺制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 。
-
关键词
三组分混纺纱
纺纱工艺
竹浆纤维
棉纤维
聚酯纤维
针织纱
成纱质量
-
分类号
TS104.5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基于红外光谱法的三组分混合纤维混纺比的测定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宁
薛春玲
朱朋飞
王敏
-
机构
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4,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72102310634)
郑州市科技局科技发展计划(20150339)
-
文摘
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模型在两组分纤维混纺比的测定中的应用已有研究,但其在三组分混合纤维混纺比测定中的应用鲜有报道,该文旨在探讨其在三组分混合纤维混纺比测定中的应用。利用红外光谱仪,采集大豆纤维、涤纶、牛奶纤维、锦纶、黏胶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并选择合适的峰范围,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大豆纤维/黏胶/涤纶和牛奶纤维/锦纶/黏胶纤维的定量分析模型。大豆纤维/黏胶/涤纶定量分析模型中大豆纤维、黏胶和涤纶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 2、0.998 5和0.998 9,定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1、1.45和1.41;牛奶纤维/锦纶/黏胶纤维定量分析模型中牛奶纤维、锦纶和黏胶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2和0.999 7,定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9、1.05和0.75。两组混合纤维的实际测试值和真实值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1.80%。由此可以得出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准确测定三组分混合纤维混纺比的结论。
-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偏最小二乘法
回归系数
均方根误差
三组分混合纤维混纺比
-
Keywords
infrared spectroscopy
PLS metho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root mean square error
hybrid fibre blended ratio of three components
-
分类号
TQ342.206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
-
题名棉涤氨三组分织物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杨欣卉
罗峻
聂凤明
范伟
梁逸曾
-
机构
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大学
-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6,共4页
-
基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2016062)
广东省省科技厅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2016A040403073)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划项目(2016PZ05)
-
文摘
为实现棉涤氨三组分混纺织物纤维成分含量快速定量分析,采集138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信号,使用模型集群分析方法剔除异常样本,筛选出46个关键波长,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棉涤氨三组分混纺织物纤维成分含量定量分析的预测模型。所建立模型的校正系数为0.96,交互验证均方残差为4.50,预测误差均方根为4.59,可满足定量分析的精度要求。
-
关键词
棉涤氨三组分混纺织物
纤维成分含量
近红外光谱
模型集群分析
快速检测
-
Keywords
Cotton Polyester Spandex three components Fabric, Fiber Component Content,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Model Population Analysis, Rapid Detection
-
分类号
O657.33
[理学—分析化学]
TS10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国产超细旦腈纶纺纱技术要点与研发实践
- 4
-
-
作者
张红霞
程小明
吕治家
-
机构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工业大学
-
出处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
基金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项经费项目(tscx202312117)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3CXGC010610)。
-
文摘
针对国产超细旦腈纶的纤维特性,文章深入探讨了其在纯纺成条及混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纺纱工艺路线。通过对超细旦腈纶进行预处理;清梳工序采用集约式、短流程、柔分梳、快转移、重加压、紧集聚的加工工艺,同时匹配合理的分梳专件及适当的纺纱工艺参数;在前纺及细纱工序采用合理的处理方式减少静电积聚;并条工序采用3道条混工艺;粗纱与细纱工序采用重加压、强控制,同时细纱与络筒工序采取小张力的策略等,成功解决了超细旦腈纶因纤维线密度小、单强低等导致的分梳转移困难、静电积聚、可纺性差,以及纱线条干指标差、强力低及成纱毛羽高等问题,开发了莫代尔/超细旦腈纶/羊毛(50/30/20)7.38 tex集聚纺混纺纱。通过针织内衣面料的开发实践发现,超细旦腈纶混纺纱线可满足吸湿发热等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与应用需求。
-
关键词
超细旦腈纶
纯纺成条
三组分混纺
吸湿发热
-
Keywords
ultrafine denier acrylic fiber
pure spinning into slivers
three-component blending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heat generation
-
分类号
TS104.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三组分含氨纶混纺面料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林玲
何海华
周兆懿
-
机构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出处
《中国纤检》
2021年第11期63-66,共4页
-
文摘
介绍了氨纶与其他两种纤维所组成的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试验方法的选择和试验注意事项。旨在给行业内的检测人员在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上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含氨纶的面料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
关键词
氨纶
三组分混纺产品
定量化学分析
-
分类号
TS107.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