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减影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邓生德 魏铭 +4 位作者 郑生喜 张丽萍 燕丽红 柴瑾 燕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S MRA。结果 23例全部一次成功,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3D-CES MRA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结论 3D-CES MRA是一种诊断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只要技术应用得当,低场磁共振同样可以取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增强 减影技术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明珠 林伟 +3 位作者 姜丽 黄敏华 王建梅 魏倩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造影 卵圆中心法扫描
下载PDF
肝动脉系统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江 陈晓海 +2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王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2,655,共4页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 (32例 )或手术 (8例 )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 ,3DCEMRA清楚显示肝动脉系统。 3DCEMRA准确显示所有 31例肝动脉系统的正常解剖。 3DCEMRA检出 9例解剖变异中的 7例。 3DCEMRA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的总体准确性为 95 %。 3DCEMRA又可显示肝内肿瘤染色、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肝动脉受累情况。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MRA 血管成像 增强磁共振 造影 解剖 诊断 CE 染色
下载PDF
主动脉病变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道海 郭亮 +2 位作者 郭茂风 傅引弟 陈剑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 CE 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 CE 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剂量0.3mmol/kg,平均30ml。每次扫描时间为15s左右,不间断重复采集3次。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多层面重建。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_1WI、T_2WI,增强扫描后行横断位FSE T_1WI,可疑撕裂口处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有无动脉瘤、夹层、扩张或缩窄以及病变是否累及其分支。结果:83例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显示清晰,且达到诊断要求。其中动脉瘤32例、夹层动脉瘤37例、其他主动脉病变14例。结论:3D CE MRA可以很好地显示各种主动脉病变,帮助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透视触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陶玲 王惠南 田芝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 RA)检查中,正确估计或测算扫描延时时间是检查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定时技术是试验性团注技术,但其存在着局限性,如缺乏完善性、空间分辨率有限及技术复杂等。本文提出一种技术,通过使用...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 RA)检查中,正确估计或测算扫描延时时间是检查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定时技术是试验性团注技术,但其存在着局限性,如缺乏完善性、空间分辨率有限及技术复杂等。本文提出一种技术,通过使用M R透视法实时检测靶血管内对比度的变化,当检测到对比度增强时,开启带有椭圆中心视图命令的三维M RA序列采集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获得静脉抑制,消除运动伪影,极大提高空间分辨率,在团注检测中的可靠性高达95%以上。这种技术为众多血管区域提供了高质量的对比增强M R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K空间 椭圆中心视图命令 透视触发
下载PDF
Tim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5 位作者 孟利民 毕永民 鲁晓燕 时惠平 方红 祝红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2—4ms,TE 1...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2—4ms,TE 1~2ms,层厚1.5—2.0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ml/s;扫描延迟时间195例采用Test-bolus法,40例采用Care-bohls法;后处理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共235例行3D DCE MRA,包括颈动脉63例,胸、腹主动脉34例,肺动脉21例,肾动脉25例,肝动脉24例,双下肢动脉56例,全身动脉12例。其中45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慨)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235例3D DCE MRA图像质量优良者225例,占95.4%。45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78.6%和88.9%;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病变程度低估、高估各1例。3D DCE 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8.9%,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92.9%,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7.1%。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一种全新、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评价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维成像 图像增强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温志波 黄凡衡 +1 位作者 周杰 杨建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大血管病变行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造影,先经肘正中静脉快速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3mmol/kg,注射速度2ml/秒,注药后连续采集2~3组数据,源像用MIP技术进行三维... 目的评价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大血管病变行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造影,先经肘正中静脉快速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3mmol/kg,注射速度2ml/秒,注药后连续采集2~3组数据,源像用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夹层动脉瘤4例,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硬化4例,大动脉炎2例,肾动脉狭窄3例。与IADSA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100%;图像质量:优秀15例,良好4例,差1例,优良率为9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大血管病变,是评价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无创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对比增强 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研究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安宁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48-451,共4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 MRA 磁共振成像技术 血管病变 MR技术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诊断肾和肾上腺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4 位作者 刘定益 张翀宇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9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血管造影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先普 徐厚梅 +2 位作者 王开平 窦斌 安百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低场磁共振 血管造影 图像增强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评价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敏中 衣利磊 梁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2989-299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行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狭窄情况,对比三者检查结果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行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狭窄情况,对比三者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23例46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3.8%,Kappa=0.861;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5.9%,Kappa=0.863;超声造影联合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7.9%,Kappa=0.94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超声造影各有优缺点,相互之间存在互补性,有机地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从多侧面、多方位地了解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能基本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超声造影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旭东 朱建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849-850,共2页
近年来,随着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的进展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均使得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在腹部和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拟探讨3DDCE—MRA在下肢动脉疾... 近年来,随着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的进展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均使得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在腹部和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拟探讨3DDCE—MR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疾病 诊断价值 四肢血管病变 软件功能 移床技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8891-889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其技术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05/2007-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四肢血管疾病患者。①用1...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其技术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05/2007-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四肢血管疾病患者。①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SIEMENS novus1.5T)采集定位像,对兴趣血管注入15mL马根维显(先灵药业有限公司,022H)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②采用Siemens Bicor C形双臂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采用常规Seldinger法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③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为标准,将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获得的血管图像按照狭窄程度分为4级,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分为3部分。评价2种方法检测测得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长度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的资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只观察到与血流相关的信息,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可同时观察到血流、瘤体、骨组织、软组织及其结构关系。②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得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略高.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无创、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图像清晰,有助于观察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清 白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8期833-834,共2页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对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图像,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维动态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诊断 2型糖尿病 临床应用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血管造影检查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敏中 潘素芬 +1 位作者 梁彤 蔡世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52处,41处与DS...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52处,41处与DSA分级相符,高估11处,其中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在颅底段、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一致性稍差。结论:3D CE-MRA可作为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筛查手段,但在评价颅底、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完全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颈部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中场强磁共振机手推造影剂三维增强门脉造影
17
作者 刘兰祥 王占秋 +1 位作者 方元 高国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中场强磁共振 手推造影 给增强门脉造影 三给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建威 高超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级情况,并观察原始图像质量。结果:130例患者中共选取动脉段780段,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D-CE-MRA与DS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二者一致性极佳(Kappa=0.935,P<0.05);以DSA为金标准,3D-CE-MR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为94.8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8,P>0.05)。780段下肢动脉图像中优质图像690段,良好图像90段,优良率为100.00%,3D-CE-MRA与DSA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下肢动脉病变中,以股动脉病变占37.05%,其次为腘动脉和胫前动脉分别占23.84%和20.89%。结论:3D-CE-MRA诊断下肢ASO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颈动脉两种峰值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晓晖 马晓锋 +2 位作者 李石玲 张敏 蔡朋利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维动态增强 磁共振 血管造影 颈动脉 峰值测定 造影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部主动脉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