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包娜 蒋涛 +2 位作者 翟仁友 姜桦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 (CCM )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将超声、3DDCE MRA与其对比 ,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 ① 2 2例 44条颈内动脉中 ,DSA诊断 17条为正常 ,2 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轻度狭窄 2条 ,中度 8条 ,重度 12条 ,闭塞 5条。 3DDCE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 40条 ( 90 .9% ) ,3条高估 ,1条低估。②以阴性 (正常 )和阳性 (狭窄或闭塞 )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 ,分别为 10 0 %、82 .4%、93 .2 %与 96.3 %、5 8.8%、81.8%。③以 70 %狭窄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 ,分别为 94.1%、96.3 %、95 .5 %与 64 .7%、88.9%、79.5 %。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 ,3DD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 3DDCE 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肾血管解剖变异
2
作者 何大业 王星 +1 位作者 唐懿刚 卢景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3D-slicer软件进行重建后,根据模型,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角度对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肾动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混合型变异;肾静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混合型变异。结果:本研究222例患者(共444个肾),男性、女性的肾动脉变异比例分别为40.83%、40.20%,肾静脉变异比例为25.42%、3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和肾静脉存在变异分别为180个(40.54%)和127个(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个(17.11%)肾存在多支肾动脉,右肾35个(15.76%),左肾41个(18.46%);132个(27.73%)肾存在肾动脉早发分支,分别为右肾92个(41.44%),左肾40个(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7个(28.60%)肾存在多支肾静脉,右肾81个(36.47%),左肾46个(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金标准”术中所见,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222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阳性的有195例,阴性27例,漏诊3例,误诊5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0.984、0.828。结论:3D-slicer软件对3D-DCE-MRA数据重建结果能够在手术前精准对患者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肾血管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解剖变异 3D-slicer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部主动脉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4
4
作者 刘崎 陆建平 +4 位作者 王飞 王莉 田建明 金爱国 曾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3DDCE 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4例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 3DDCE MRA检查 ,随后行DSA造影及可行的血管内栓塞治疗。3DDCE MRA用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 (3DFISP) (钆...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3DDCE 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4例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 3DDCE MRA检查 ,随后行DSA造影及可行的血管内栓塞治疗。3DDCE MRA用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 (3DFISP) (钆喷替酸葡甲胺 0 .2mmol/kg ,1次扫描时间 10s) ,工作站上三维重建 ,比较 3DDCE MRA及常规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上的优劣 ,及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结果  3 9例脑动脉瘤患者共 45个动脉瘤 ,3DDCE MRA对动脉瘤的敏感度为 96% ,特异度 73 % ,准确度 90 %。 3DDCE MR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 ,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及椎动脉近小脑后下动脉的动脉瘤 ,可指导DSA显示动脉瘤方向及预先制定治疗方案。但对周边部及动脉分岔处小动脉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  3DDCE 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所提供的三维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帮助。当诊断有怀疑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血管内栓塞 治疗
原文传递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下载PDF
Tim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5 位作者 孟利民 毕永民 鲁晓燕 时惠平 方红 祝红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2—4ms,TE 1...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2—4ms,TE 1~2ms,层厚1.5—2.0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ml/s;扫描延迟时间195例采用Test-bolus法,40例采用Care-bohls法;后处理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共235例行3D DCE MRA,包括颈动脉63例,胸、腹主动脉34例,肺动脉21例,肾动脉25例,肝动脉24例,双下肢动脉56例,全身动脉12例。其中45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慨)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235例3D DCE MRA图像质量优良者225例,占95.4%。45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78.6%和88.9%;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病变程度低估、高估各1例。3D DCE 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8.9%,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92.9%,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7.1%。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一种全新、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评价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图像增强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诊断肾和肾上腺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4 位作者 刘定益 张翀宇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9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旭东 朱建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849-850,共2页
近年来,随着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的进展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均使得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在腹部和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拟探讨3DDCE—MRA在下肢动脉疾... 近年来,随着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的进展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均使得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在腹部和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拟探讨3DDCE—MR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疾病 诊断价值 三维 四肢血管病变 软件功能 移床技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8891-889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其技术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05/2007-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四肢血管疾病患者。①用1...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其技术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05/2007-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四肢血管疾病患者。①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SIEMENS novus1.5T)采集定位像,对兴趣血管注入15mL马根维显(先灵药业有限公司,022H)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②采用Siemens Bicor C形双臂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采用常规Seldinger法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③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为标准,将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获得的血管图像按照狭窄程度分为4级,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分为3部分。评价2种方法检测测得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长度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的资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只观察到与血流相关的信息,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可同时观察到血流、瘤体、骨组织、软组织及其结构关系。②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得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略高.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无创、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图像清晰,有助于观察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清 白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8期833-834,共2页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对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图像,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诊断 2型糖尿病 临床应用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血管造影检查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赵茹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拟诊为ASO患者10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确诊为ASO患者50例,非ASO患者5...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拟诊为ASO患者10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确诊为ASO患者50例,非ASO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分析3D-CE-MRA检查价值。结果:100例拟诊患者经DSA检查,共显示动脉480段,其中50例确诊为ASO,共发现186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其中3D-CE-MRA检查发现182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2%、97.96%、96.67%、96.70%、96.64%。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总符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拟诊患者经3D-CE-MRA检查480段下肢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其中检出的182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中,股动脉76条(41.76%),髂总动脉25段(13.74%),髂内外动脉30段(16.48%),腘动脉23段(12.64%),胫前后动脉15段(8.24%),腓动脉13段(7.14%)。结论:3D-CE-MRA诊断ASO的临床价值高,与DSA诊断符合率高,图像质量显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颈动脉两种峰值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晓晖 马晓锋 +2 位作者 李石玲 张敏 蔡朋利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 磁共振 血管造影 颈动脉 峰值测定 造影
下载PDF
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荣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3期559-56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160根肾动脉)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E-MRA与CTA检查;比较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对肾动脉...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160根肾动脉)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E-MRA与CTA检查;比较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对肾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本组160处血管中69处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显示的狭窄程度一致、63处CE-MRA显示狭窄程度相对较轻、28处CTA显示狭窄程度相对较轻。结论:采用CE-MRA与CTA两种方式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均可取得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相对而言CE-MRA的安全性更高、且无辐射,故而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
14
作者 李志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5期4829-483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诊断腹部血管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腹部 血管造影
下载PDF
DSA联合动态增强CT定量分析肝癌HAIC的疗效
15
作者 高瑞晖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庞桦进 林坚 郝金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858-863,共6页
目的:探讨DSA联合动态增强CT定量分析和评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均行3次以上HAIC治疗。根据第1次及第3次HAIC治疗前1周内的增强CT,按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疗效良好组(CR+PR)... 目的:探讨DSA联合动态增强CT定量分析和评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均行3次以上HAIC治疗。根据第1次及第3次HAIC治疗前1周内的增强CT,按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疗效良好组(CR+PR)和疗效不佳组(SD+P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2次HAIC治疗后DSA造影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染色达峰时间(TP)、峰值密度(PV)、时间-密度曲线上升支斜率(SU)]及CT增强扫描肝癌各期CT值的变化,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以评估判断肝癌HAIC疗效的效能。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T值及DSA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2次HAIC治疗。第3次HAIC治疗前1周的增强CT,疗效良好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延时期CT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3次HAIC时DSA造影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与SU显著降低,TP显著延长(P<0.05)。疗效不佳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CT值和DSA造影SU值与疗效显著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动脉期CT值和SU值是判断疗效的有效指标。结论:DSA造影的SU值和动态增强CT的CT值能够客观地反映HAIC后肝癌的血供变化,且与HAIC疗效相关,可作为评估HAIC疗效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原发性肝癌 疗效分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态增强CT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晓兵 秦明明 +5 位作者 罗健君 史晓唏 张继兵 许建铭 汤建英 刘仁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FLASH),对32例临床疑血管疾病患者行3DCEMRA,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FLASH),对32例临床疑血管疾病患者行3DCEMRA,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2例3DCEMRA均获成功,其中26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范围;在显示血管病变方面,MIP及MPR各有其优势。结论3DCEMRA快速、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管疾病的检出,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技术 对比增强mr 三维 临床应用价值 mr血管造影 梯度回波序列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MRA图像 方法应用 疾病患者 重建方法 手术病理 病变部位 血管疾病 小角度 DSA 血管 MPR MIP 显示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广新 王萍 +2 位作者 郭和清 宋云龙 刘红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希松 吴渭贤 +2 位作者 章跃武 毛明香 张露刚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3DDCE MRP均显示了癌栓所致相应部位门脉阻塞征象 ,2 1例示肝门部侧支血管 ,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 :3DDCE MRP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尤其在显示由此引起的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 门静脉造影 门静脉癌栓 影像学诊断 肝门部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明珠 林伟 +3 位作者 姜丽 黄敏华 王建梅 魏倩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造影 卵圆中心法扫描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