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态增强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大文 高玲 +3 位作者 沈广澍 王庭红 冯克 仇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 CEMRA和DSA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O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DSA相比较,3D CE-MRA评价ASO的符合率为90.5%;诊断下肢动脉病...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 CEMRA和DSA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O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DSA相比较,3D CE-MRA评价ASO的符合率为90.5%;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8.17%,特异度95.05%,准确率96.67%,阳性预测值95.54%,阴性预测值97.96%。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SA仍是目前ASO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下肢狭窄的首选诊断方法。3D CE-MRA对全下肢血管病变显示有独特优势,具有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可作为ASO的主要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肾肿瘤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4 位作者 张翀宇 刘定益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CEMRA)在肾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 3例肾肿瘤患者术前进行了 3DDCEMRA检查 ,将其结果同手术所见和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 3例患者的 3DDCEMRA显示血管清晰 ,达到诊断要求 ,并...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CEMRA)在肾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 3例肾肿瘤患者术前进行了 3DDCEMRA检查 ,将其结果同手术所见和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 3例患者的 3DDCEMRA显示血管清晰 ,达到诊断要求 ,并且具有能同时显示血管外病灶的特点。结论  3DDCEMRA是可靠的非创伤性诊断手段 ,有望逐步取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a 肾肿瘤 术前 影像学诊断 非创伤性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龚良庚 肖新兰 +4 位作者 张捷 袁爱梅 连珞 尹建华 邢萍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3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a 下肢 血管病变 应用 造影剂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主动脉疾病方面的应用
4
作者 王祖飞 纪建松 +2 位作者 吕桂坚 徐兆龙 王昌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8期887-887,共1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a 主动脉疾病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顺磁性对比剂 诊断准确率 病方 病变范围 假性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技术诊断糖尿病足10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美花 《九江医学》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三维动态增强mra 诊断
下载PDF
多种MR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其可切除性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龙玉 孔祥泉 +5 位作者 徐海波 刘定西 杨帆 熊茵 于群 彭振军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MR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 8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采用的磁共振序列分别为 :GRET1 WI,TSET2 WI,脂肪抑制GRET1 WI,延迟增强GRET1 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目的 :探讨多种MR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 8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采用的磁共振序列分别为 :GRET1 WI,TSET2 WI,脂肪抑制GRET1 WI,延迟增强GRET1 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和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3DDCEMRA)。肿瘤累及胰周血管根据程度依次分为 0~ 4级。结果 :1 8例胰腺癌肿瘤病灶 ,在GRET1 WI上均呈稍低信号 ,TSET2 WI上均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GRET1 WI上所有肿瘤均呈明显低信号 ,延迟增强GRET1 WI上肿瘤表现环形不规则强化 1 4例 ,均匀强化 4例 ,但均低于正常胰腺强化。MRCP显示胆总管与主胰管均扩张表现为典型“双管征”8例。在 3DDCEMRA上 ,根据肿瘤与血管周径接触面 >1 / 2为不能切除的标准 ,则门静脉受累 56 % (1 0 / 1 8) ,脾静脉受累 39% (7/ 1 8) ,肠系膜上静脉受累 67%(1 2 / 1 8) ,腹腔干及主要分支受累 2 2 % (4/ 1 8)及肠系膜上动脉受累 1 7% (3/ 1 8)。MRI判断 2例可完全手术切除 ,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MRI快速扫描序列、脂肪抑制技术、MRCP及 3DDCEMRA四大MR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提供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必需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 可切除性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 MRI快速扫描序列 脂肪抑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