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献武 于香兰 +4 位作者 邵海燕 孙大为 王俊涛 于金秀 张洪翠 《中医正骨》 2015年第1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8例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维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49例。三维康复组采用三维颈椎康复垫结合三维颈肌抗阻静力锻炼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8例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维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49例。三维康复组采用三维颈椎康复垫结合三维颈肌抗阻静力锻炼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枕颌带牵引、药物治疗和颈肩锻炼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NDI及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16±1.21)分,(5.21±1.17)分,t=0.168,P=0.829;(28.63±5.07),(28.56±5.11),t=0.131,P=0.896;(7.15±5.68)mm,(7.08±5.77)mm,t=0.156,P=0.863];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和NDI低于传统治疗组,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大于传统治疗组[(2.53±1.05)分,(3.79±1.71)分,t=1.680,P=0.012;(17.21±4.75),(24.15±5.82),t=1.132,P=0.023;(9.83±5.98)mm,(7.69±6.03)mm,t=-3.265,P=0.002]。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和NDI均较治疗前降低,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较治疗前增加(t=2.946,P=0.004;t=2.685,P=0.013;t=-3.496,P=0.001);传统治疗组的VAS评分、NDI及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617;t=0.632,P=0.582;t=0.182,P=0.632)。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治愈39例、有效8例、无效2例,传统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三维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组(R_(三维康复组)=38.51,R_(传统治疗组)=60.49,Z=-4.339,P=0.000)。结论: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可有效减轻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颈椎生理曲度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牵引术 抗阻训练 三维动静态平衡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