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试验初探 被引量:87
1
作者 宫凤强 李夕兵 刘希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9-1190,共12页
基于对深部岩石承受高地应力并在动力开挖扰动下发生破坏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利用改造的三维霍普金森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开展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的初步研究。选取3个围压水平(0,5,和10 MPa)和3个典型轴压水平(60,80... 基于对深部岩石承受高地应力并在动力开挖扰动下发生破坏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利用改造的三维霍普金森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开展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的初步研究。选取3个围压水平(0,5,和10 MPa)和3个典型轴压水平(60,80和100 MPa),开展不同应变率下的三维组合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围压一定,轴压比在0.52~0.87范围内变化时,砂岩的抗压强度都会随着轴压的增大而逐步减小。当轴压一定,围压为5 MPa时砂岩的抗压强度跟无围压情况下差别不大。但是当围压增大到10 MPa,砂岩的抗压强度会有较大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冲击过程中轴压对砂岩内部的裂纹起催生作用,弱化微元体的承载能力,导致割线模量降低;围压则可以抑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强化了微元体的承载能力,使得割线模量会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本文轴压比范围内,当围压一定时,砂岩单位体积释放能会随着轴压的增大而降低,当常规静载轴压比为0.6~0.7时,转化为吸能状态。在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会呈现出"单锥"压剪破裂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岩石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 霍普金森压杆 抗压强度 动态强度
下载PDF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破坏形态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牛勇 李克钢 李祥龙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3-37,58,共6页
为研究岩爆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力学机制,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杆试验装置,对红砂岩进行预加载三维静应力下受冲击载荷试验,分析红砂岩的破坏形态、能量耗散规律及变形强度特征.研究表明,红砂岩的破坏形态在有无围压情况下,都随着轴压的增大... 为研究岩爆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力学机制,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杆试验装置,对红砂岩进行预加载三维静应力下受冲击载荷试验,分析红砂岩的破坏形态、能量耗散规律及变形强度特征.研究表明,红砂岩的破坏形态在有无围压情况下,都随着轴压的增大破坏程度增大,在无围压及有围压情况下分别呈现出"X"型和"圆锥台"型的压剪破坏形态.当轴压固定时,红砂岩的破坏程度随围压的增大而降低.在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红砂岩入射能及单位体积吸收能与平均应变率呈线性递增关系,且递增的程度随轴压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红砂岩应力应变曲线在不同平均应变率下表现出应变回弹、应力跌落及峰后塑性三种类型.红砂岩抗压强度增长因子与平均应变率1/3次幂呈线性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霍普金森杆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 破坏形态 平均应变率
原文传递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花岗岩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少森 陈卫忠 赵武胜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2,共8页
利用改造的三维霍普金森试验系统(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选取4个轴压水平(25,50,75和100 MPa)和4个围压水平(0,5,10和15 MPa),对应开展4种应变率(约70,90,110和130 s-1)下花岗岩三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研究,分析静载轴压... 利用改造的三维霍普金森试验系统(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选取4个轴压水平(25,50,75和100 MPa)和4个围压水平(0,5,10和15 MPa),对应开展4种应变率(约70,90,110和130 s-1)下花岗岩三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研究,分析静载轴压、静载围压和应变率对花岗岩受冲击过程中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并讨论其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轴压增大时,花岗岩破坏时单位体积吸收能逐渐降低;围压或应变率增大时,单位体积吸收能逐渐升高。岩石储能极限在能量耗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且不同情况下具体表现不同:储能极限与初始储能的差值影响岩石受冲击时的吸能值;当岩石在静载下进入损伤阶段初期时,储能极限与初始储能的比值决定岩石受冲击时的释能值;当岩石在静载下进入损伤阶段后期甚至发生屈服时,储能极限值正比于岩石释能值。此外,岩石破坏模式与单位体积耗散能关系密切:应变率相似静载组合变化时,破碎程度与单位体积吸收能变化呈负相关;静载组合确定应变率梯度变化时,破碎程度与单位体积吸收能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 应变率 能量耗散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不同赋存深度下两种岩石动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4
作者 武永博 李祥龙 +2 位作者 王建国 赵泽虎 袁芝斌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3,共7页
根据大红山铜矿不同赋存深度下地应力监测结果,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进行三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得到了两种矿岩在不同赋存深度下的强度和能量特性;利用标准筛对破碎后的岩块进行筛分,基于碎块粒径分布的质量分形模型计算出... 根据大红山铜矿不同赋存深度下地应力监测结果,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进行三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得到了两种矿岩在不同赋存深度下的强度和能量特性;利用标准筛对破碎后的岩块进行筛分,基于碎块粒径分布的质量分形模型计算出分形维数;最后分析了分形维数D赋存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种矿岩均随赋存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满足呈线性相关关系,且黑云母片岩的增长速率高于白云石大理岩。两种矿岩的吸收能、反射能随着赋存深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而透射能逐渐增加。赋存深度越大,岩石破碎程度越高,分形维数越大;分形维数与岩石破碎耗能密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且白云石大理岩的增长速率高于黑云母片岩。基于碎块粒径分布的质量分形模型计算出分形维数D,发现岩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碎块度分布符合分形规律,岩石赋存深度越大,破碎程度越大,且分形维数与赋存深度之间呈线性降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 吸收能密度 分形维数 动态破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