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预应力锚拉桩锚头间距确定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成芳 叶晓明 +1 位作者 熊启东 吴德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5-830,836,共7页
讨论了传统预应力锚拉桩支护结构荷载传递路径存在的不足,根据其受力特性,首次提出了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力学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土拱的形状、土拱的拱高,进而提出了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同时对三维土拱的形... 讨论了传统预应力锚拉桩支护结构荷载传递路径存在的不足,根据其受力特性,首次提出了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力学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土拱的形状、土拱的拱高,进而提出了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同时对三维土拱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论证,建立了形成土拱的静力平衡条件及土的强度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锚头间距的控制方程,分析了抗剪强度参数c、φ及桩板后土压力q的对锚头间距的影响。最后,将上述分析成果应用于一工程案例,节约了工程造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拉桩 锚头间距 三维土拱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曹卫平 胡伟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性状比较复杂,土拱效应对路堤的承载变形性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土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桩-土相对位移、路堤高度、桩帽净间距和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拱效应发...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性状比较复杂,土拱效应对路堤的承载变形性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土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桩-土相对位移、路堤高度、桩帽净间距和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拱效应发挥程度与桩-土相对位移密切相关,存在一个临界桩-土相对位移使得桩土应力比达到最大值,该临界桩-土相对位移约为6~8 mm。路堤高度与桩帽净间距之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路堤顶面差异沉降越小;桩帽宽度与桩帽净间距之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路堤顶面差异沉降越小。设置水平加筋体能有效提高桩土应力比并减小路堤顶面沉降;路堤越低,水平加筋体对桩土应力比的提高作用及对路面沉降的减小作用越明显;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越高,这种作用越明显。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等沉面高度与桩帽净间距之比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三维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应力比 等沉面
下载PDF
考虑三维土拱效应的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杰 吴昭云 +1 位作者 路利民 杨超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共5页
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是悬臂式抗滑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考虑桩后三维土拱效应,假设土拱形状为抛物线,根据土拱效应沿土体深度逐渐减弱的特点,建立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模型。基于水平层分法,得到挡板土压力的表达式,并将理论分析结果... 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是悬臂式抗滑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考虑桩后三维土拱效应,假设土拱形状为抛物线,根据土拱效应沿土体深度逐渐减弱的特点,建立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模型。基于水平层分法,得到挡板土压力的表达式,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作用在挡板上的土压力沿土体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土压力值约在0.67 H(H为抗滑桩悬臂段高度)位置处达到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参数分析表明:挡板土压力和桩间净距呈正相关关系,和土体内摩擦角、挡板与土体间界面摩擦角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间挡板 压力 悬臂式抗滑桩 三维土拱效应
下载PDF
加筋桩承式路堤的三维土拱效应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波 黄茂松 叶观宝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真实反映加筋桩承式路堤的土拱效应,采用三维球形土拱假设,建立了一种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基于Hewlett土拱分析方法推导了无加筋体时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桩土荷载分担表达式;对于加筋桩承式路堤... 为真实反映加筋桩承式路堤的土拱效应,采用三维球形土拱假设,建立了一种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基于Hewlett土拱分析方法推导了无加筋体时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桩土荷载分担表达式;对于加筋桩承式路堤,依据桩帽顶部加筋体沉降的特征,将加筋桩承式路堤分为2个部分,采用不同的沉降假设分别建立其竖向平衡方程,求得桩帽顶面和桩间土表面对加筋体的支撑力;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采用参数分析法对影响土拱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加筋体抗拉强度对桩土应力比以及加筋体拉力均具有很高的影响等级,研究结果能够为分区域铺设加筋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承式路堤 球形假设 三维土拱效应 加筋体 应力比
原文传递
锚拉桩三维土拱效应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成芳 熊启东 孔凡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101,共5页
针对锚拉桩设计中土压力计算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维土拱效应模型这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锚头间距、土体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弹性模量对三维土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针对锚拉桩设计中土压力计算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维土拱效应模型这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锚头间距、土体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弹性模量对三维土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锚头间距增大,土拱效应减小;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土拱效应增强,但增大到一定值后,荷载分担比例变化较小,且粘聚力值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比内摩擦角更显著;土体弹性模量增大,荷载分担比例也增大,最大可达到100%,此时结构体系可采用点锚,三维土拱效应存在于整个锚索自由段。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挡板后水平及竖向均存在土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拉桩 荷载分担比例 数值分析 三维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滑体为黏土层的悬臂式抗滑桩三维土拱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蒋建平 姚均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025,共15页
为优化抗滑桩的设计,针对滑体为黏土层的悬臂式抗滑桩,基于ABAQUS软件构建了桩间距分别为3b、4b、5b、6b(b为矩形桩宽度)的4个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顶下1、3、5、7、9、11m深度处的水平土拱效应,以研究竖向上水平土拱效应的变化即三... 为优化抗滑桩的设计,针对滑体为黏土层的悬臂式抗滑桩,基于ABAQUS软件构建了桩间距分别为3b、4b、5b、6b(b为矩形桩宽度)的4个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顶下1、3、5、7、9、11m深度处的水平土拱效应,以研究竖向上水平土拱效应的变化即三维土拱效应.桩顶下1m处,桩间距为4b时桩后土拱中大主应力占桩后大主应力的95.3%,此时土拱抗滑性能发挥得最好.深度为5m时的大主应力云图中依然有十分明显的土拱,但是相较于较浅处其桩后壁处以及桩后土拱处的大主应力均为负值,说明随着滑坡推力的增大,逐渐大于桩后土拱的抗滑力,这时桩间土拱逐渐发挥作用,但此时桩后土拱并未破坏.桩顶以下7m处土拱在各桩间距下均有形成,但桩间土拱的拱高均有所降低,桩间土拱破坏后,大主应力的拱形弧线向桩间移动,新的桩间土拱再次形成,说明土拱的形成和破坏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有几个往复的阶段.深度为9m时的桩后土拱比深度为7m时的桩后土拱承担了较小比例的滑坡推力,说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桩后土拱承担的滑坡推力的比重在下降.而当深度变为11m时,桩后土拱和桩间土拱已变得不太明显.三维土拱的拱高从桩顶向下逐渐减小,是由于滑体推力随深度由大变小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能为抗滑桩桩间距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土拱效应 悬臂式抗滑桩 滑坡推力
原文传递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 被引量:168
7
作者 陈云敏 贾宁 陈仁朋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单桩等效处理范围内堤身土体受力平衡,改进了传统的HEWLETT极限状态空间土拱效应分析方法,求得了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桩间距、桩帽大小和填料内摩擦角对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土拱处于弹性状态时,改... 基于单桩等效处理范围内堤身土体受力平衡,改进了传统的HEWLETT极限状态空间土拱效应分析方法,求得了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桩间距、桩帽大小和填料内摩擦角对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土拱处于弹性状态时,改进方法计算出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小于HEWLETT极限状态计算结果;土拱处于塑性状态时,改进方法计算结果与HEWLETT计算结果相同。设计桩承式路堤时,若填料内摩擦角较大,则应优先考虑增大桩帽宽度来提高桩体荷载分担比;若内摩擦角较小,则可适当减小桩距来提高桩体荷载分担比。大内摩擦角填料有助于提高桩体荷载分担比。给出了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图,便于工程应用。最后对一个工程实例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体荷载分担比 三维土拱效应分析 路堤 桩帽桩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预应力锚拉桩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成芳 叶晓明 李有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3-1689,共7页
针对预应力锚拉桩设计中土压力计算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工程设计中的点锚和格构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模式。利用土条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作用在桩及挡板上的土压力,建立了表征土压力强度的1... 针对预应力锚拉桩设计中土压力计算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工程设计中的点锚和格构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模式。利用土条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作用在桩及挡板上的土压力,建立了表征土压力强度的1阶线性微分方程,得到了沿桩身轴线的土压力分布曲线,并从参数φ和δ的变化对土压力的影响方面,与《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板上所受土压力沿桩板竖向呈锯齿状分布,土压力强度计算值远小于规范计算值;δ的变化对土压力有明显影响,工程设计中不应忽略δ对减小土压力的贡献;考虑土拱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受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拉桩 压力分布 极限平衡法 三维土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