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壳结构数据库设计及模型构建——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葛伟鹏 袁道阳 +1 位作者 张元生 何文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学三维建模理论、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存储方法和三维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总结出由基础数据到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模型的技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地质数据库 实体模型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三维地壳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远震层析成像中的地壳校正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国明 赵大鹏 张贵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8-1514,共7页
远震层析成像是研究一个地区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有力手段.但由于远震射线在地壳内的交叉较差,因此无法准确约束地壳内的三维速度结构.为了消除地壳内横向不均匀性对深部速度成像产生的影响,必须进行地壳校正.本文详细描述了地壳校正... 远震层析成像是研究一个地区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有力手段.但由于远震射线在地壳内的交叉较差,因此无法准确约束地壳内的三维速度结构.为了消除地壳内横向不均匀性对深部速度成像产生的影响,必须进行地壳校正.本文详细描述了地壳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主要包括三维地壳模型的选取、地壳内走时差的计算以及校正后的相对走时差的计算.以勘察加地区为例,通过计算各台站的平均相对走时差和远震层析成像结果分析了地壳校正的实际效果,同时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校正 远震层析成像 走时差 三维地壳模型
下载PDF
地壳校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远震层析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峣 张贵宾 +1 位作者 江国明 姚永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4-233,共10页
利用布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47个固定台站所接收到的473个远震事件,对该地区进行了地壳校正研究。结果显示:(1)内陆地区下方的地壳呈现为低速异常,而沿海地区下方的地壳却呈现为高速异常;(2)地壳校正前后的速度异常确有变化,但差别不是... 利用布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47个固定台站所接收到的473个远震事件,对该地区进行了地壳校正研究。结果显示:(1)内陆地区下方的地壳呈现为低速异常,而沿海地区下方的地壳却呈现为高速异常;(2)地壳校正前后的速度异常确有变化,但差别不是很大,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壳结构比较稳定;(3)随着深度的增加,速度异常的差别越来越小,说明地壳校正对浅部的速度结构影响较大,而对深部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远震层析成像研究中,若缺少浅部信息,可以进行地壳校正,以消除或减少地壳结构对最终反演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深部结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地壳校正 远震层析成像 地壳三维模型
下载PDF
基于近震P波走时的南加州地区速度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茜茜 陈强 +1 位作者 张一君 黄小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4-679,767,共7页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5 km。不同深度的速度结构表明:南加州地区P波速度不仅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地区地壳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演结果显示:中地壳以上的速度结构与地壳岩层和断层系统密切相关,下地壳以下的速度结构存在大范围低速区,呈现横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 P波走时 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middle-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HBCrust1.0) 被引量:31
5
作者 DUAN YongHong WANG FuYun +6 位作者 ZHANG XianKang LIN JiYan LIU Zhi LIU BaoFeng YANG ZhuoXin GUO WenBin WEI YunH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477-1488,共12页
Lithosphere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in the middle-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NCC), a region susceptible to strong earthquakes,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solid earth science. All 42 seismic wide-angle reflect... Lithosphere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in the middle-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NCC), a region susceptible to strong earthquakes,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solid earth science. All 42 seismic wide-angle reflection/refraction profiles have been completed in the middle-eastern NCC. We collect all the 2-D profiling results and perform gridding of the velocity and interface depth data, building a 3-D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for the middle-eastern NCC, named HBCrust1.0, by using the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Our result shows that the first-arrival times calculated by HBCust1.0 fit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upper crust is the main seismogenic layer, and 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occurs at depths near interface C(the interfac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crust). The depth of interface Moho varies beneath the source area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a low-velocity structure is found to extend from the source area to the lower crust.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stress accumula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may have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gr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mantle materials. Comparisons of the average velocities of the whole crust,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rust show that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the lower crust under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asin(NCB) in the east of the crato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regional average. This high-velocity probably results from long-term underplating of the mantle 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easter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SS profil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Earthquake Craton destr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