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导电网络多孔敏感层的柔性电阻式应变传感器
1
作者 张鹏 张坤 +2 位作者 张齐峰 李玉霞 黄梁松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25,共5页
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人体运动检测、人机交互等可穿戴领域应用潜能巨大。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维导电网络多孔敏感层的柔性电阻式应变传感器。基于炭黑(CB)/石墨烯纳米片(GNP)/热塑性聚氨酯(TPU)导电复合材料构成敏感层的三维导电网络。采用非... 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人体运动检测、人机交互等可穿戴领域应用潜能巨大。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维导电网络多孔敏感层的柔性电阻式应变传感器。基于炭黑(CB)/石墨烯纳米片(GNP)/热塑性聚氨酯(TPU)导电复合材料构成敏感层的三维导电网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诱导TPU的分离在敏感层内部制造多孔结构。由于高效的协同导电网络和多孔微结构的有效结合,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变系数最大为40.66)、较宽的拉伸范围(ε=0~25%)和良好的循环拉伸可靠性。实验表明,该传感器的电阻输出变化在检测手指弯曲/恢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应变传感器 炭黑 石墨烯纳米片 三维导电网络 多孔微结构
下载PDF
磷酸铁锂极片导电网络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于宝军 方聪聪 +2 位作者 刘伯峥 董世佳 曾涛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38,70,共6页
炭黑(CB)、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石墨烯(Gr)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导电剂材料的结构和尺度具有明显区别。CB、MWCNTs和Gr在极片导电网络结构中负责构建短程导电网络结构,SWCNTs司职构建长程导电网络通路。文章依据导电剂材料特点设... 炭黑(CB)、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石墨烯(Gr)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导电剂材料的结构和尺度具有明显区别。CB、MWCNTs和Gr在极片导电网络结构中负责构建短程导电网络结构,SWCNTs司职构建长程导电网络通路。文章依据导电剂材料特点设计磷酸铁锂正极片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对极片导电网络结构进行表征及确认。结果表明,Gr片径大于MWCNTs长度,相比CB、MWCNTs和SWCNTs复合,CB、Gr和SWCNTs复合构建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具有短程导电网络结构尺度优势,在性能上对电芯循环寿命无劣化,可降低直流内阻,提升4 C倍率充放电性能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导电 三维导电网络 磷酸铁锂
下载PDF
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的储镁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长欢 李念武 +3 位作者 姚胡蓉 刘琳 殷雅侠 郭玉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镁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目前,镁二次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最近,我们通过水热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 镁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目前,镁二次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最近,我们通过水热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研究发现,在石墨烯的三维导电网络片层上,均匀分布了粒径小于100 nm的锡纳米颗粒.将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材料作为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当电流密度为15 mA·g^(-1)和300 mA·g^(-1)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达到了545.4 mAh·g^(-1)和238.8 mAh·g^(-1),经过15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3%,库伦效率为99%,表现出了较高的电化学活性.研究还发现,镁离子嵌入复合材料中形成镁锡合金,当镁离子脱出后,再次形成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镁离子的脱出和嵌入具有很高的可逆性.这对未来研究设计高性能镁离子电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镁材料 镁二次电池 纳米复合材料 三维导电网络 锡纳米颗粒 石墨烯纳米片
原文传递
石墨烯基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储能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文城 殷雅侠 +1 位作者 郭玉国 万立骏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0-1118,共9页
设计和构筑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对于优化储能电极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独特二维结构所具有的超高电荷传导、极大的表面负载空间和可形成三维孔(层)隙骨架结构等特性为制备多样化的复合电极材料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 设计和构筑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对于优化储能电极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独特二维结构所具有的超高电荷传导、极大的表面负载空间和可形成三维孔(层)隙骨架结构等特性为制备多样化的复合电极材料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基于石墨烯的三维网络结构复合电极材料的构筑及其在电化学储能(如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结构设计的科学原理,讨论了几种石墨烯复合结构,并对未来石墨烯复合结构体系的构筑及其应用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硫电池 二次电池 电极材料 石墨烯 三维导电网络
原文传递
ZIF-8@ZIF-67衍生的Co_(3)O_(4)-GN-CNT网络用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
5
作者 张舜喆 陈玉洁 +1 位作者 李华 刘河洲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5-2021,共7页
Co_(3)O_(4)由于较高的理论容量近年来被视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热门候选之一,然而其较差的电导率和循环性能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以ZIF-8@ZIF-67为自模板,三聚氰胺和g-C_(3)N_(4)为碳源,通过碳化和氧化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和石墨... Co_(3)O_(4)由于较高的理论容量近年来被视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热门候选之一,然而其较差的电导率和循环性能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以ZIF-8@ZIF-67为自模板,三聚氰胺和g-C_(3)N_(4)为碳源,通过碳化和氧化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导电桥梁和外壳的Co_(3)O_(4)/C三维导电网络。颗粒纳米化的策略和锌的高温挥发造孔使其在0.5、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800圈后仍具有1 139.7、1 002.1 mAh/g的比容量,从0.2 A/g逐渐增大充放电的电流密度至10 A/g又恢复到0.2 A/g后比容量仍有初始容量的94.9%。该网络结构和同类材料相比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Co_(3)O_(4) 三维导电网络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铜纤维/脲醛树脂复合膜片的导电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卢克阳 傅峰 +1 位作者 蔡智勇 张恩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9-174,共6页
Conductive sheets consisting of copper fibers,urea formaldehyde resins and decorative paper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composites had mut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o... Conductive sheets consisting of copper fibers,urea formaldehyde resins and decorative paper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composites had mut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pper fiber filling ratio.The sheets exhibited percolation threshold effect.The threshold of sheets filled with 5 mm copper fibers was about 16% and the threshold of sheets filled with 10 mm or 15 mm copper fibers were about 8.7%.Meanwhile,the sheets showed piezoresis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ductive structure of sheets have been gradually developped into "three-dimensional conductive network" from "two-dimensional conductive network".Moreover,the length of copper fibers showed strong effects to the conductivity.Under the same fiber filling ratio,the larger length of fiber was,the higher conductivity and the lower percolation threshold could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纤维 脲醛树脂 导电膜片 渗滤效应 三维导电网络
下载PDF
MOF衍生的分层多孔三维N-CoP_(x)/Ni_(2)P大电流密度下加速析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兰 公宁 +5 位作者 周洲 张启成 彭文朝 李阳 张凤宝 范晓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76-1183,共8页
氢气(H_(2))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清洁能源载体.目前,电催化水裂解大规模制氢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可行的方法.析氢反应(HER)涉及多个步骤,首先形成吸附的氢(Volmer步骤),然后是脱附步骤(Heyrovsky步骤)或两个... 氢气(H_(2))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清洁能源载体.目前,电催化水裂解大规模制氢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可行的方法.析氢反应(HER)涉及多个步骤,首先形成吸附的氢(Volmer步骤),然后是脱附步骤(Heyrovsky步骤)或两个相邻的吸附氢形成H_(2)(Tafel步骤).与酸性介质相比,碱性介质中的HER可与现有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偶合,降低电解水的设备成本,因此研究碱性条件下HER更具应用价值.但是,HER在碱性介质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打破较强的共价键H–O–H,动力学缓慢,导致需要高过电位驱动反应.因此,开发适用于广泛的pH范围,特别是碱性介质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成为当务之急.金属铂是最高效的HER催化剂,但昂贵的价格严重阻碍了其在电解水中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过电位低和稳定性持久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特别是可以在大电流密度(>500 mA cm^(-2)的质子交换膜和碱性电解槽)下稳定工作的催化剂,对实际工业应用至关重要.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尤其是CoP和Ni_(2)P在HER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有限的电子结构、低电导率和大电流密度测试过程中的团聚仍然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瓶颈.近年来,具有金属可调性、多孔型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多交叉开放通道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已被证明是制备TMPs的理想前驱体.但是,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无法避免MOF结构坍塌,导致开放通道和电导率降低,限制了电子/离子的传输以及在高电流密度下的电催化活性.本文通过TMPs和Co-MOF之间的简单拓扑化学转化制备了一种自支撑结构的N掺杂二元TMPs电催化剂(N-CoP_(x)/Ni_(2)P),以Co-MOF作为模板和前驱体,一部分泡沫镍原位磷化成Ni_(2)P,形成异质结构的双金属磷化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呈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充分暴露活性位点.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催化剂表面化学状态,发现形成了Co–N键,说明N掺杂成功.通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CoP_(x)/Ni_(2)P在全pH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HER活性,尤其在碱性介质中,当电流密度为650 mA cm^(-2)时,仅需要152 mV过电位.催化剂转化率为3.2 s^(-1),法拉第效率接近100%,该催化剂在200 mA cm^(-2)电流密度下连续工作24 h无明显衰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N-CoP_(x)/Ni_(2)P催化活性的增强归因于氮掺杂及双金属磷化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位点,从而优化了氢吸附能和水结合能.综上,本文为廉价电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氢反应 金属有机骨架模板 N-CoP_(x)/Ni_(2)P 三维导电网络 大电流密度
下载PDF
三维纳米硅/多孔碳的储锂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金华 倪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8-331,共4页
以纳米硅粉为活性材料,乙炔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一步法原位制得核壳结构可控的三维硅/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制备了厚度可控的无定形碳包覆纳米硅颗粒核壳结构,并形成串珠状三维导... 以纳米硅粉为活性材料,乙炔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一步法原位制得核壳结构可控的三维硅/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制备了厚度可控的无定形碳包覆纳米硅颗粒核壳结构,并形成串珠状三维导电网络。以200 m A/g在0.01~1.00 V循环100次,复合材料中硅的可逆比容量保持在1 270 m Ah/g。这主要是因为:原位生成的无定形碳可缓冲纳米硅颗粒的体积变化,Li+扩散通道更好;三维网络改善了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三维导电网络 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石墨烯/MnO_(2)纳米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欣健 贾金柱 +4 位作者 吴忠辉 杨雄智 孙菱浩 杨小兰 周俊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采用两步界面组装法制备石墨烯/MnO_(2)纳米片(GMTF)三维复合薄膜电极,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MnO_(2)的赝电容和石墨烯的双电层电容相互协调,使得GMTF复合薄膜材料比单一的MnO_(2)纳米片或者石墨烯材料具有更佳的电化... 采用两步界面组装法制备石墨烯/MnO_(2)纳米片(GMTF)三维复合薄膜电极,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MnO_(2)的赝电容和石墨烯的双电层电容相互协调,使得GMTF复合薄膜材料比单一的MnO_(2)纳米片或者石墨烯材料具有更佳的电化学性能。在三电极体系中,GMTF电极的比电容在5mV/s时达156.54mF/cm^(2),远高于石墨烯(40.24mF/cm^(2))和MnO_(2)纳米片(69.03mF/cm^(2))。此外,在两电极体系中,基于GMTF复合薄膜的固态超级电容器也显示出较高的面积比电容(120.49mF/cm^(2))和质量比电容(204.22F/g)、优良的循环性能。在功率密度为39mW/cm3时,能量密度能够达到1.735mWh/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导电网络 复合薄膜 柔性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具有分级三维离子电子混合导电网络结构的纳微复合电极材料 被引量:3
10
作者 索鎏敏 吴兴隆 +2 位作者 胡勇胜 郭玉国 陈立泉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3-647,共5页
文章评述了分级三维离子电子混合导电网络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纳微复合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进展.首先介绍了纳微复合电极结构相关概念及其优缺点,然后列举了一些运用此概念设计并构筑出的电极材料实例.研... 文章评述了分级三维离子电子混合导电网络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纳微复合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进展.首先介绍了纳微复合电极结构相关概念及其优缺点,然后列举了一些运用此概念设计并构筑出的电极材料实例.研究证明,此新型电极结构能够大幅提高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储锂性能,并且该结构设计还可推广到其他电化学储能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混合导电网络 纳微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对铅酸电池负极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丽 高颖 +4 位作者 马洪涛 沈浩宇 马永泉 刘孝伟 王振波 《蓄电池》 2013年第6期252-255,259,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及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添加于铅酸蓄电池负极后,对极板表面形貌及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碳纳米管可促进活性物质均匀分布,并可形成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3种碳纳米管均可提高电池性能,电池初容量最多可提高6.8%。在...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及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添加于铅酸蓄电池负极后,对极板表面形貌及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碳纳米管可促进活性物质均匀分布,并可形成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3种碳纳米管均可提高电池性能,电池初容量最多可提高6.8%。在低温-15℃下容量最多可提高20.7%。并可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铅酸蓄电池 负极添加剂 三维导电网络
下载PDF
Mo和N共掺杂的一体化膜电极用于锂硫电池
12
作者 姜福林 李祥村 +4 位作者 初众 姜晓滨 肖武 吴雪梅 贺高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采用相转化法构建了电极膜-隔膜一体化膜,并进一步通过Mo单质的掺杂制得MoNCNTs/CNTs-PAN,用以简化电池结构,提升电池性能.Mo、N共掺杂的正极膜层可以吸附并催化多硫化物转化,有效抑制“穿梭效应”.膜层内部交错的三维多孔网络和良好的... 采用相转化法构建了电极膜-隔膜一体化膜,并进一步通过Mo单质的掺杂制得MoNCNTs/CNTs-PAN,用以简化电池结构,提升电池性能.Mo、N共掺杂的正极膜层可以吸附并催化多硫化物转化,有效抑制“穿梭效应”.膜层内部交错的三维多孔网络和良好的孔隙结构,在增强导电性的同时能有效缓冲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一体化膜电极应用于锂硫电池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较低载硫量0.6~0.8mg/cm^(2)时,在0.5C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927.2mAh/g,库伦效率为98.9%,在高载硫量4.0mg/cm^(2)时,在0.2C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循环后仍保持530.1mAh/g的放电比容量,平均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9%.结果表明,一体化膜在锂硫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法 一体化膜电极 催化作用 三维导电网络 锂硫电池
下载PDF
磷酸锰铁锂复合三元体系及对复合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志龙 田爽 +2 位作者 刘兆平 杜强 蒋亚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5-1748,共4页
将LiMn0.75Fe0.25PO4与LiNi0.6Co0.2Mn0.2O2以常规搅拌方式制成复合正极,搭配常规人造石墨及陶瓷隔膜,所组装的电池表现出与三元电池相似的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更优的低温性能(-20℃低温放电容量相当于常温容量的74.5%)以及更长的循环寿... 将LiMn0.75Fe0.25PO4与LiNi0.6Co0.2Mn0.2O2以常规搅拌方式制成复合正极,搭配常规人造石墨及陶瓷隔膜,所组装的电池表现出与三元电池相似的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更优的低温性能(-20℃低温放电容量相当于常温容量的74.5%)以及更长的循环寿命(常温循环寿命为3 672次@86.7%),并且能够通过针刺安全测试。而先将LiMn0.75Fe0.25PO4包覆在LiNi0.6Co0.2Mn0.2O2上,再正常合浆的正极,对比常规搅拌方式得到的正极在针刺安全性方面略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NCM 复合方式 三维导电网络 安全
下载PDF
硅/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鸣 曾永浩 +3 位作者 何跃 方鹏飞 王晓亮 沈丁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9-1696,共8页
以商业纳米Si颗粒(60 nm)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静电原位自组装和水热还原的方法,设计开发了具有三维笼状导电网络结构的硅/还原氧化石墨烯(Si/rGO)纳米复合材料,以该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Si/rGO纳米复合材料储锂性... 以商业纳米Si颗粒(60 nm)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静电原位自组装和水热还原的方法,设计开发了具有三维笼状导电网络结构的硅/还原氧化石墨烯(Si/rGO)纳米复合材料,以该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Si/rGO纳米复合材料储锂性能及储能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颗粒均匀地分布在rGO三维笼状导电网络结构中,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该网络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纳米Si颗粒的体积膨胀,并且提供了更多的离子传输通道。在0.1 A/g电流密度下,Si/rGO纳米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246 mA·h/g,第5次循环Coulombic效率为98.2%,容量保持率达到95.5%,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快的稳定性。2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在852 mA·h/g,Coulombic效率稳定在99.9%,容量保持率达到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还原氧化石墨烯 三维导电网络结构 储锂性能 负极材料
原文传递
轻木基碳海绵/TPU复合压力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
15
作者 刘玉慧 柳仕林 +2 位作者 吴聪影 何敬宗 吴琪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716-5725,共10页
近年来,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展现出高度可逆压缩性和良好灵敏性等特点,其复杂的网络形态也有利于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医疗诊断等领域。本文围绕构建稳定的三维导电网络和传感性能优... 近年来,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展现出高度可逆压缩性和良好灵敏性等特点,其复杂的网络形态也有利于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医疗诊断等领域。本文围绕构建稳定的三维导电网络和传感性能优化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天然轻木的具有三维层状结构的碳海绵(CW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压力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催化处理、碳化工艺、传感性能及人体适用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催化处理和高温碳化得到的轻木基CWS/TPU复合压力传感器,其碳化得率达到20.15%,压缩应变可达60%,在0~4 kPa压力范围内,最高压力传感灵敏度达12.87 kPa^(-1),并且在超过5000次的压缩/释放周期后仍具有良好的传感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表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应用该传感器成功地对手部活动、行走和脉搏进行了实时监测,显示了该传感器在运动和健康监测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海绵 催化碳化 三维导电网络 压力传感器 高灵敏度
原文传递
基于醋酸纤维素/MXene复合纤维膜的柔性触觉传感器
16
作者 梁虎 张礼兵 +2 位作者 吴婷 宋海军 汤成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28-6240,共13页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医疗健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针对压阻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灵敏度低和响应/恢复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近场电流体动力学直写方法制备基于醋酸纤维素(CA)/MXene多层纳米片复...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医疗健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针对压阻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灵敏度低和响应/恢复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近场电流体动力学直写方法制备基于醋酸纤维素(CA)/MXene多层纳米片复合纤维薄膜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以具有多孔结构的CA纤维作为桥联剂,将MXene纳米片组装成连续的具有孔隙结构的三维(3D)导电网络。与传统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通过高压静电场作用有效提高CA/MXene复合纤维薄膜的电学性能,从而提高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柔性触觉传感器触觉压力感知范围为9 Pa~10.2 kPa,在9 Pa~5.6 kPa压力范围内,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7.36 kPa^(-1),并且具有快速的响应/恢复性能(60.31/74.35 ms)。实验结果表明该柔性触觉传感器能够识别手指的运动状态、呼吸状态和脉搏等信号,在人体运动检测和生理信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触觉传感器 醋酸纤维素 MXene 三维多孔导电网络 近场电流体动力学直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