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近高铁盾构隧道地震响应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欣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3-76,共4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天津地铁七号线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区间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层及隧道结构相互作用三维空间模型,利用安评报告提供的时程曲线数据,通过三维时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邻近高铁盾构隧道在多遇地震E2和罕遇地震E3作...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天津地铁七号线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区间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层及隧道结构相互作用三维空间模型,利用安评报告提供的时程曲线数据,通过三维时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邻近高铁盾构隧道在多遇地震E2和罕遇地震E3作用下高铁桥桩沉降、变形情况和隧道结构受力的状况,成功解决了临近高铁的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高铁桥桩和隧道结构地震响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数值模拟 三维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下载PDF
泰州大桥北塔群桩基础三维动力非线性抗震计算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戚玉亮 冯紫良 +1 位作者 余俊 刘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3071-3081,共11页
采用三维八节点等参单元与无限元相组合的数值方法进行土和大桥桩基的地震反应分析。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承台-群桩-土体系统"的大型三维非线性时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的弹塑性模型与相应的计算方法。承台和桩采用混凝土损伤... 采用三维八节点等参单元与无限元相组合的数值方法进行土和大桥桩基的地震反应分析。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承台-群桩-土体系统"的大型三维非线性时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的弹塑性模型与相应的计算方法。承台和桩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土体采用传统莫尔-库仑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模型。考虑承台和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天然自重、江床浅部松散砂性土层部分振动液化等不利因素对桩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静、动力统一的黏弹性无限元边界概念,采用四CPU并行计算得到"承台-群桩-土体系统"同时承受竖向静载荷和水平动载联合作用时,群桩的动轴力、动剪力和动弯矩,桩周摩阻力和桩侧与桩周土体的接触压强等对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进而对大桥桩基的抗震性能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大桥群桩基础 三维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德云 赵继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4-231,共8页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工程为背景,研究和分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响应,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工程为背景,研究和分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响应,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差、层间位移角和结构静动力力学特性。基于场地条件下的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下顶底板处层间位移差最大值为12.00mm,位移角最大值为1/2083<1/550;在罕遇地震下顶底板处层间位移差最大值为21.82mm,位移角最大值为1/1145<1/250,总体上满足结构变形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除了静力计算工况,应综合考虑抗震工况,开展三维动力时程分析,以便全面掌握其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顶板、侧墙和底板等某些部位的内力值较静力计算工况大;大型地下空间主体结构开口处为薄弱环节,应在设计中进行相关加固措施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大型地下空间结构 抗震性能 三维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模型结构抗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忠根 陈荣毅 +2 位作者 孙文波 苏成 蔡伟华 《结构工程师》 2003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文用SAP2 0 0 0结构分析程序对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1/ 30模型进行了三维时程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与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广州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振动台 试验 结构抗震 三维时程分析 加速度 位移
下载PDF
空间非对称框架结构偏心扭转地震反应的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俊发 杨迪雄 +1 位作者 刘云贺 文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4期349-353,共5页
首先根据空间非对称框架结构的特点以及实施扭转振动控制的要求 ,采用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 RB(叠层橡胶支座 )和 LRB(叠层铅芯橡胶支座 )作为调控隔震元件 ,建立了一种空间杆系—层间计算模型。作者开发了多维地震动输入下的三维线性、... 首先根据空间非对称框架结构的特点以及实施扭转振动控制的要求 ,采用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 RB(叠层橡胶支座 )和 LRB(叠层铅芯橡胶支座 )作为调控隔震元件 ,建立了一种空间杆系—层间计算模型。作者开发了多维地震动输入下的三维线性、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 ,对一典型多层非对称框架结构采用传统非隔震和基础隔震方案 ,水平输入地震波 ,进行了一系列的平动—扭转耦联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设置隔震支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对称框架结构 偏心扭转效应控制 基础隔震 三维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Study on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a single-tower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with elastic-plastic steel damper 被引量:12
6
作者 WANG Hao ZHOU Rui +2 位作者 ZONG ZhouHong WANG Chen LI AiQ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496-1502,共7页
Elastic-plastic steel damper(EPSD) is a new device controlling seismic responses.The mechanical principle of EPSD was presented and a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and finite element(FE) si... Elastic-plastic steel damper(EPSD) is a new device controlling seismic responses.The mechanical principle of EPSD was presented and a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and finite element(FE) simulation of damper units.The verified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damper system was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to tests.The Nanjing Jiangxinzhou Bridge(NJB) was subsequently taken as the case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effect of EPSDs on single-tower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A 3-dimensional FE model of the bridge was established in ANSYS and the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of the bridge were conducted,the control effect of EPSDs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waves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through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validated model.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simplified theoretical and FE simulation methods can preferable reflect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EPSD,and that seismic responses of NJB with EPSDs a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 elastic connection device or fluid viscous damper.However,the control effect of EPSDs is influenced by seismic wav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plastic steel damper single-tower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FE model validation nonlinear time-historyanalysis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