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显微CT扫描系统的X射线源焦点投影坐标测量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民 刘静华 +2 位作者 李保磊 吴文晋 王钢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5-1280,共6页
针对实际的三维显微CT成像系统射线源焦点和探测器成像面位置不能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射线源焦点投影坐标精确测量方法。基于球体在锥束射线场中的投影为椭圆的原理,利用双球目标体成像获得的数字射线投影图像,配合图... 针对实际的三维显微CT成像系统射线源焦点和探测器成像面位置不能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射线源焦点投影坐标精确测量方法。基于球体在锥束射线场中的投影为椭圆的原理,利用双球目标体成像获得的数字射线投影图像,配合图像、图形处理方法和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求取二椭圆的长轴交点,该点坐标即为射线源焦点的投影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测量精度达到了实际显微CT扫描系统的重建要求,并且实现简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处理 三维显微ct 焦点投影坐标 最小二乘拟合 X射线检测
原文传递
微型单轴煤岩试验机的研制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东 冯增朝 赵阳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4-1322,共9页
针对较小煤岩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和破坏规律研究的不足,设计针对φ5mm×10mm的微小试件单轴试验的微型试验机,对煤岩破坏过程中的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进行研究。该试验机主要由预应力装置、主加载应力装置、试件腔和液压传... 针对较小煤岩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和破坏规律研究的不足,设计针对φ5mm×10mm的微小试件单轴试验的微型试验机,对煤岩破坏过程中的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进行研究。该试验机主要由预应力装置、主加载应力装置、试件腔和液压传输系统组成,与现有试验机相比,有如下特点:(1)能够在煤岩试件加载过程中,与三维显微CT耦合使用,观测内部裂纹裂缝的产生、发展和对试件破坏的影响;(2)可以绘制出与普通试验机相类似的煤岩全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尺度效应换算系数a得出任意大小煤岩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微型煤岩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各个变形阶段;(3)与之前对煤岩破坏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并比较其结果的异同点,得出的结论可以深化煤岩破坏规律的相关理论。装置操作性和便携性较强,为了使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还将对各部件进行改进,提高加载装置的刚度和加载对试件产生的最大应变值,使其能够测定更高强度的岩石试件。初步的试验结果证实试验机研究的可行性,试验机的研制弥补普通试验机和大型试验机对煤岩破坏规律研究的不足,对岩石力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型试验机 单轴压缩 三维显微ct 全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micro defect morphologies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using focused ion beam tomography 被引量:1
3
作者 WAN KeShu SUN Wei +1 位作者 TANG ChunKai RONG ZhiD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539-1544,共6页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research of cracks of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s using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wo-dimensional (2D) imaging methods, the real three-dimensional (3D) crack shapes have not previousl...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research of cracks of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s using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wo-dimensional (2D) imaging methods, the real three-dimensional (3D) crack shapes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revealed. Thanks to the focused ion beam (FIB) tomography and the follow-up image processing, two 3D subsurface cracks and a cluster of inner cracks were picked out and discussed in this research.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bsurface crack (its length is about 15 part, width about 1-5 prn, and opening about 1 ~tm) was much larger than the inner crack (its length and width are about 1-5 pro, opening is from 200 nm to 1 pan), which arose from the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Besides, it wa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inner cracks were in the form of 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ed ion beam (FIB) MICROSTRUctURE CRACK cement-based materials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