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地区三维生态足迹自然资本可持续评价及驱动力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婧 魏珍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296,共13页
本文基于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黄河上游4个省区2012-2021年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012年的2.089 9 hm^(2)·人^(-1)上升至2021年的2.536 5 hm^(2)... 本文基于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黄河上游4个省区2012-2021年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012年的2.089 9 hm^(2)·人^(-1)上升至2021年的2.536 5 hm^(2)·人^(-1),10年间仍处于生态可持续状态;研究期间黄河上游各省区的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均超过1 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在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整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值偏高,2021年达到3.87 hm^(2)·人^(-1);5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为青海省和甘肃省;驱动力分析模型表明,黄河上游地区自然资本驱动力整体受人口、社会消费、生态建设、科技和环境污染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未来需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三维生态足迹 黄河上游地区 驱动力 自然资本 可持续发展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渭河流域甘肃段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吕啸 赵双红 +4 位作者 周冬梅 高雅娟 陈建坤 马静 朱小燕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36-46,共11页
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2005—2020年期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此,对... 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2005—2020年期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此,对渭河流域的生态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段内,渭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均呈增长趋势,其中生态足迹的增速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增速,导致生态赤字持续增加,反映出该地区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生态足迹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均有所增加,反映出该区域存量资本被过度利用,且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对资源流量的占用水平上升,而水域和草地的占用水平下降。此外,生态足迹的变化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其中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各产业产值与之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区域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已从基本平衡转变为轻度不可持续状态,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适度人口比例实际人口的比例下降,人口增长空间减小,使得生态可持续性难以稳定保障。本研究为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省公顷 渭河流域甘肃段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资源供需 环境经济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疏勒河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曼 韩丽 +2 位作者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三维生态足迹 人均足迹广度 人均足迹深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下西藏生态承载力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4
作者 侯霞 胡春含 《西藏发展论坛》 2023年第6期66-72,共7页
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西藏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西藏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一是西藏人均生态足迹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年均值为6.18hm2/人,其中草原的生态足迹占比最高,为89.45%。二是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年... 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西藏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西藏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一是西藏人均生态足迹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年均值为6.18hm2/人,其中草原的生态足迹占比最高,为89.45%。二是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年均12.0115hm2/人,呈现先迅速下降后大幅上升,又小幅度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最高,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仅次于草地。三是西藏整体生态盈余,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略微超载状态,林地、草地和水域为生态盈余状态。四是西藏建设用地和耕地足迹深度年均值为3.11和1.50,草地足迹深度在0.5-0.9之间波动上涨,林地和水域的足迹深度都接近于0。最后从健全碳交易市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西藏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足迹深度 西藏
下载PDF
河南省三维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业宁 张小磊 +1 位作者 裴颖春 梁少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7-225,共9页
作为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和矿产资源大省,河南省的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河南省18个城市不同地类的均衡与产量因子,刻画各市2009-2016年生态足迹广度、足迹深度、三维... 作为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和矿产资源大省,河南省的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河南省18个城市不同地类的均衡与产量因子,刻画各市2009-2016年生态足迹广度、足迹深度、三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揭示各地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因素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生态足迹广度高值主要集聚于豫东、豫南,低值分布于豫北地区,最高值为商丘(192.53×10^(4)~276.02×10^(4)hm^(2)),济源最低(15.73×10^(4)~16.81×10^(4)hm^(2))。耕地、草地对足迹广度的贡献率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显示空间上其组分存在土地互补性;(2)各市足迹深度均大于1.00,许昌的足迹深度高达5.40~12.65,大多数城市在研究期间呈增加趋势,仅焦作、周口的年均增长率为负值。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是影响足迹深度的重要地类。三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与足迹广度较为一致。(3)中学生在校生、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GDP的增长将导致生态足迹的持续扩大,小学生在校生、科技人员全时当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的增加可改善生态赤字状态,在不同年份、不同城市中有明显异质性,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本利用在市域上具备复杂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省市间生态补偿、产业优化转型、土地综合规划等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广度 生态足迹深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构建——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鸣 尹海伟 +1 位作者 孔繁花 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21-9132,共12页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LiDAR、高分辨率遥感及建筑属性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因子叠置与电路理论等方法,构建了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整合分析框架:即采用多因子叠置方法,从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建筑年代、历史文化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屋顶绿化建设的适宜性;其次,结合建筑与植被三维结构特征数据,采用电路理论构建了有无屋顶绿化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最后,通过比较生态廊道数量、长度、平均阻力等指标分析了屋顶绿化对城市三维生态网络结果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46.59%的屋顶适宜进行绿化,表明屋顶绿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顾及屋顶绿化的生态廊道数量由205条增加到209条,生态网络总长度增加,单位长度阻力值减小,表明屋顶绿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景观连通性、增加生态廊道密度,为高流动性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垫脚石。3)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网络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城市中心区的优化作用最大,工业区次之,在生态良好片区优化作用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城市高密度区域地面生态空间与屋顶绿化空间的整合分析与统筹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三维生态网络 LIDAR 电路理论 南京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黄山市三维生态足迹变化及旅游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洪琼 章锦河 +2 位作者 胡雯洁 王静玮 马敬轩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29-38,共10页
旅游业作为黄山市主导产业,其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黄山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利用2000—2019年黄山市经济社会相关数据,基于“地区公顷”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法,测度... 旅游业作为黄山市主导产业,其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黄山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利用2000—2019年黄山市经济社会相关数据,基于“地区公顷”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法,测度分析黄山市近20年生态足迹变化及旅游对其影响。研究表明:(1)黄山市“地区公顷”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与“全球公顷”下因子存在一定差别,能更精准反映黄山市生态环境状况。(2)2000—2019年,黄山市生态赤字波动下降。人均生态足迹由1.51 ha·cap^(–1)减少到1.20 ha·cap^(–1)。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稳定在0.79 ha·cap^(–1)左右;(3)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变化平缓,黄山市居民占用的自然资本流量主要来自于耕地和林地;(4)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大于1,2019年大约需1.53个黄山市空间上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才能满足黄山市居民需求,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和草地资源存量透支较多;(5)旅游发展可改善黄山市自然环境,一定程度缓解了黄山市生态压力。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城镇化、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可降低黄山市生态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市 “地区公顷”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
8
作者 李竹 王兆峰 +1 位作者 曹文萍 杨贤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从六大地类角度测算生态安全指数,利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别探讨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大多数省市生态安全...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从六大地类角度测算生态安全指数,利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别探讨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大多数省市生态安全指数大于1,且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中警和重警。(2)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趋势,且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热点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其重心移动由西南方向转向东北方向。(3)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恶化主要是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消费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 生态安全 地理探测器 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的长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盛若愚 纪荣婷 +6 位作者 陈苏娟 蔡金傍 陈梅 赵志强 刘臣炜 苏良湖 曾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7-826,共10页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群自然资本及其可持续利用带来较大的威胁。为明确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变化特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同时添加水资源账户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以反...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群自然资本及其可持续利用带来较大的威胁。为明确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变化特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同时添加水资源账户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以反映长三角地区水资源潜力与压力,研究分析了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协调指数变化、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为4.46和1.59 hm^(2)/人,平均人均生态赤字为2.87 hm^(2)/人,但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资源利用率不断上升;2)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压力指数由2.48升至3.25,生态协调指数由1.30变为1.25;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资本存量利用程度越来越大,且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更新起到较大抑制作用,2019年研究区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2.26倍;4)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工业产值、能源消耗总量、建筑用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对生态足迹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对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较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自然资本可持续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珠江干流4省区资源利用分析及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璐瑶 张建兵 +3 位作者 龚慧芹 光家材 黄丽排 胡宝清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开展珠江流域资源利用时空格局、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及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揭示珠江流域内部资源消耗格局、生态补偿区与受偿区,推动全流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统一保护与治理。本文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10-2019... 开展珠江流域资源利用时空格局、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及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揭示珠江流域内部资源消耗格局、生态补偿区与受偿区,推动全流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统一保护与治理。本文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10-2019年珠江干流4省区[云南(滇)、贵州(黔)、广西(桂)、广东(粤)]的能值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承载力;综合绿色贡献系数、基尼系数和重心模型、重心距离模型,评估4省区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合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各省生态应付及社会应付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珠江干流4省区能值生态承载力呈现出滇>黔>桂>粤的格局,但资源消耗程度(能值生态足迹)与之相反;同时,下游地区(黔、桂、粤)足迹深度均大于1,呈生态赤字及不可持续状态;②流域能值生态足迹综合基尼系数超过0.5,贵、黔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经济重心、人口重心、能值生态足迹重心均偏向下游的粤,均表明流域内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失衡,需通过生态补偿进行调节;③2014-2019年,除滇为受偿区外,粤、桂、黔均为补偿区,补偿金额为粤>桂>黔,且受偿与补偿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受社会支付能力限制,桂、黔补偿区的社会应付金额低于生态应付金额。珠江流域应加快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形成生态补偿机制,以抑制流域资源过度利用、生态赤字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达到实现新时期流域协调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自然资源分配 自然资源利用率 时空格局 生态补偿
下载PDF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三维生态足迹平衡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汪中华 侯丹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5期56-61,共6页
资源过度开发使得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型经济困局”,客观分析三维生态足迹的平衡性和影响因素将对深入探索具有龙江特色的经济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9个资源型城市的6类32个指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和... 资源过度开发使得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型经济困局”,客观分析三维生态足迹的平衡性和影响因素将对深入探索具有龙江特色的经济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9个资源型城市的6类32个指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和基尼系数测算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三维生态足迹、生态供需平衡性和空间平衡性,并利用LMDI模型和脱钩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人均足迹广度与地方经济和居民消费对自然资本的占用开发程度,生态环境调节能力和弹性能力息息相关,大庆市最高,大兴安岭市最低;双鸭山、七台河和大兴安岭的人均足迹深度数值均大于1,三个城市依靠如煤炭、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与砍伐,缺少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单一;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第二,资源型城市在生态供需方面具有不平衡性,但在空间方面达到平衡。第三,不同的资源型城市结构、人口、经济和技术效应因素会影响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第四,资源型城市脱钩状态演变趋势波动较大,强脱钩和弱脱钩占半数。基于上述结论,为提升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三维生态足迹平衡性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三维生态足迹 基尼系数 LMDI模型 脱钩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
12
作者 海小辉 田悦 王许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7-84,共8页
作为一种有力的生态环境核算工具,生态足迹模型运用直观的数学公式,对社会消费量和生态环境的阈值进行计算,可以有效评估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本文根据改进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内蒙古2010—2019年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和... 作为一种有力的生态环境核算工具,生态足迹模型运用直观的数学公式,对社会消费量和生态环境的阈值进行计算,可以有效评估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本文根据改进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内蒙古2010—2019年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和生态赤字,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最后利用灰色GM模型预测内蒙古2020—202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蒙古人均生态足迹缓慢上升,人均生态承载力波动明显,整体表现为增长,但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状况存在日益严重趋势。人口、人均GDP、环境保护支出、第二生产总值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内蒙古的生态足迹影响较为显著。2020—2025年内蒙古人均生态足迹广度、深度和三维生态足迹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GM(1 1)模型
下载PDF
校长专业发展的三维生态系统研究
13
作者 陈未琼 胡东芳 《中小学校长》 2023年第7期42-48,共7页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校长素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关注校长的角色和能力,而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为此,创造性地提出“时·空·人”三维生态系统模型,试图从时间维度...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校长素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关注校长的角色和能力,而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为此,创造性地提出“时·空·人”三维生态系统模型,试图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人际维度构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弥补现有研究框架单维化,对时代变迁空间维度和人际关系的关注不足等问题,形成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系统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系统 校长专业发展 人际关系
下载PDF
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测算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32
14
作者 胡美娟 周年兴 +1 位作者 李在军 亓秀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1-2011年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南京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5%,人均生态承载...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1-2011年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南京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5%,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年均0.79%的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等是导致南京市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而交流与贸易、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结构则有利于缓解生态压力扩大的态势;3)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显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工业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对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大,与回归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未来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等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南京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76
15
作者 靳相木 柳乾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82-2993,共12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算上的统一。以温州市为例,运用扩展后的三维模型计算了2000—2012年间温州市的生态足迹、足迹深度、生态赤字(盈余)。在此基础上,引入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建设压力指数和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等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数,判断当前市域土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以及超载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温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整体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生态赤字严重且逐年上升,温州市土地承担着巨大压力;2000—2012年间温州市足迹深度在4—6之间,自然资源流量远远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存量来支撑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温州市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水域、林地均处于超载状态,且自2000年以来,温州市土地所承载的自然资源消费压力是其承载能力的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足迹深度 扩展 土地承载力评价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口市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1 位作者 孙丕苓 刘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169-176,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张家口市2003—2013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张家口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张家口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三维生... [目的]定量分析张家口市2003—2013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张家口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张家口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三维生态足迹,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其未来生态可持续变化趋势。[结果]2003—2013年张家口市人均生物承载力整体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均呈整体增加趋势;化石燃料土地、建筑用地、水域、耕地、草地与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增加趋势;除草地和林地外,其他生物生产性土地人均生物承载力不断减少;建筑用地、耕地与林地表现为生态盈余,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处于自然原长;化石燃料土地、草地与水域呈生态赤字状态,草地与水域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不断增加;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逐年增加,人均生物承载力将逐年减少,张家口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未来应采取开发新型能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增加生态用地面积等措施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三维生态足迹 GM(1 1)模型 张家口市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三维生态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被引量:50
17
作者 张浩 王祥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负反馈调节功能的重要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各种生态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绿地在抗逆性和对环境的改造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可归结为绿地的三维生态特征差异所致.在对上海市区绿地生...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负反馈调节功能的重要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各种生态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绿地在抗逆性和对环境的改造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可归结为绿地的三维生态特征差异所致.在对上海市区绿地生态效应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绿地三维生态特征对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三维生态特征 生态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
下载PDF
四川省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晚秋 潘洪义 +1 位作者 房力川 朱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2期172-176,273,共6页
研究区域资本利用程度是三维生态足迹的意义之一,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5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四川省三维生态足... 研究区域资本利用程度是三维生态足迹的意义之一,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5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四川省三维生态足迹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四川省整体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为增加,表明对资源的占用水平越来越高;(2)各地市州的人均足迹广度变化类型有连续下降型、先降后升型、波动变化型三种情况,足迹广度最大的是广元市,最高值为0.5833hm2/人,最小的是成都市,最低值为0.1822hm2/人;(3)人均足迹深度主要有波动上升与波动下降两种类型,德阳市是足迹深度最高的地区,年均1.7789hm2/人;甘孜、阿坝两州存量资本未被占用,足迹深度为原长1;(4)对四川省三维生态足迹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发现VIP值较大的多为经济因素,它发挥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广度 足迹深度 驱动力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洞庭湖区生态可持续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熊鹰 艾赣雄 +2 位作者 周晨 姚颖 谢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5-1179,共15页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科学评估洞庭湖区生态可持续状态,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对探究其生态可持续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降低生态赤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足迹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改进的三维生态...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科学评估洞庭湖区生态可持续状态,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对探究其生态可持续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降低生态赤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足迹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填补了化石能源无法核算生态承载力的问题,同时调整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参数因子。在对洞庭湖区25个区县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分析中,计算了2000-2019年生态赤字、足迹广度与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洞庭湖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致使人均生态赤字在时间维度上不断增大,空间维度上呈湖滨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2)洞庭湖区除林地之外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存在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且表现为高生态赤字;(3)三次产业结构的分配、土地利用的变化、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等均会对洞庭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4)改进后的化石能源账户相较于传统账户的计算方法更能反映真实的碳排量与碳吸收量。研究以期为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碳足迹 时空分布 自然资本存量
下载PDF
三维生态系统理念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艳玲 张禾裕 +2 位作者 肖武 张国强 张萍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2期181-183,共3页
通过对生态旅游规划理论基础的综述,总结了国内有关生态旅游规划方法与应用的研究,提出了"三维生态系统"的规划理念。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探讨了该理念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对文化—科技—景观三个维度进行了规划... 通过对生态旅游规划理论基础的综述,总结了国内有关生态旅游规划方法与应用的研究,提出了"三维生态系统"的规划理念。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探讨了该理念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对文化—科技—景观三个维度进行了规划设计,从而为生态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规划 三维生态系统 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