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调强放疗结合CT引导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作者 关明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放疗(IMRT)结合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行IMRT)和研究组(49例...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放疗(IMRT)结合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行IMRT)和研究组(49例,行IMRT结合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高于对照组的51.02%(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胸苷激酶1(TK1)及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下降,CD8^(+)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IMRT结合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治疗方案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可进一步提升肿瘤病灶治疗效果,降低血清因子表达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疗 三维腔内后装治疗
下载PDF
CT引导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阳 刘梦雨 +6 位作者 尹萍 李越 朱晨静 林丽 张丝雨 孙志华 徐寒子 《中国辐射卫生》 2024年第4期447-453,471,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1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短期疗...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1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以logistics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短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共计纳入18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发现治疗有效率达90.65%且在治疗期间下消化道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IIIC期患者根据FIGO 2009标准重新分期并纳入影响分期的因素,发现患者近距离治疗前肿瘤体积是影响该期患者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P=0.004);结论作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关键手段,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在地区肿瘤中心以外的基层院区快速普及开展宫颈癌近距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后装治疗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自适应后装与传统A点后装治疗宫颈癌剂量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燕红 叶伟军 +2 位作者 詹时兆 欧阳翼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2-887,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 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cm3∶62.1cm3,P<0.001及3.1cm∶4.4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CT引导徒手内联合组织植后疗法 宫颈肿瘤/传统A点二维后装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不同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先桃 陈绍俊 +3 位作者 谭军文 李钢 冯永富 龙雨松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90-29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63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后装治疗技术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腔内治疗组(45例)、腔内+插植治疗组(55例)。按患者每个计划的HRCTV大小分为6个体积范围进行分析,即HR-CTV≤40 cm^(3)、40 cm^(3)<HR-CTV≤50 cm^(3)、50 cm^(3)<HR-CTV≤60 cm^(3)、60 cm^(3)<HR-CTV≤70 cm^(3)、70 cm^(3)<HR-CTV≤80 cm^(3)、HR-CTV>80 cm^(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种后装治疗技术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当HR-CTV≤40 cm^(3)时,单纯腔内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及靶区高量(D50、V_(150)、V_(200))均高于腔内+插植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6~3.927,均P<0.05),但靶区适形指数(CI)、OAR膀胱和直肠D2 cm^(3)(2 cm^(3)的OAR体积接受的最低照射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6、1.871、0.258,均P>0.05)。当70 cm^(3)<HR-CTV≤80 cm^(3)和HR-CTV>80 cm^(3)时,腔内+插植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CI、OAR直肠和膀胱D2 cm^(3)剂量均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2~3.782,均P<0.05),而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高量(D50、V_(150)、V_(2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1.918,均P>0.05)。当40 cm^(3)<HR-CTV≤70 cm^(3)时,2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以及直肠D2 cm^(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59~0.710,均P>0.05),但腔内+插植治疗组的CI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0、−4.577、−3.144,均P<0.05)。结论对于小体积靶区(≤40 cm^(3)),单纯腔内治疗技术在不增加OAR剂量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和靶区内高剂量体积;当靶区体积较大特别是>70 cm^(3)时,腔内+插植治疗技术能在显著提高靶区处方剂量和适形度的同时更好地保护O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三维后装治疗 腔内治疗 组织间治疗 高危临床靶体积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文翠 赵林 +4 位作者 田晓刚 任锦霞 罗莉 安永伟 张骞文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IC/ISBT组,每组50例。然后进行CT,将图像传至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行靶区勾画,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方式进行计划设计,比较ICBT组和IC/ISB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或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ISBT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0%,高于ICBT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8.0%,高于ICBT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4.0%,低于ICBT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8.0%,与ICBT组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0%,低于ICBT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0.0%,与ICBT组的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照射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宫旁控制率和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联合宫旁治疗 腔内后装治疗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自由式插植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霞 王嘉鹏 +5 位作者 王春宇 刘福旭 路双臣 姜斯文 韩志龙 侯吉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体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及三维腔内治疗[IC(3D)]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经体外放射治疗(EBRT)50.4 Gy/28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局部...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体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及三维腔内治疗[IC(3D)]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经体外放射治疗(EBRT)50.4 Gy/28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局部病灶≥5 cm的患者47例,分别采用IC(3D)(IC组,n=20)即宫腔管加卵圆体和宫腔管加插植针(IC/IS组,n=27)两种方式进行植入,行CT扫描、靶区勾画[宫颈癌的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计划设计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方式,比较腔内治疗IC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之间剂量学差异。结果 IC/IS组HR-CTV的D90[(6.34±0.18)Gy vs(5.08±0.54)Gy]、D100[(4.30±0.37)vs(3.01±0.48)Gy]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IS组HR-CTV的V100[(93.64±1.80)%vs(80.27±5.69)%]明显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R-CTV的V150及V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受量与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采用IC(3D)治疗虽可以保证正常组织达到剂量限制要求,但容易导致HR-CTV剂量不足;采用IC/IS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正常组织的剂量限制要求,而且可以满足HR-CTV的D90受量、得到更好的靶区适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治疗 三维腔内治疗 宫颈癌 局部晚期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