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顾康康 靳晶 +3 位作者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运超 邢红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79-80,共2页
目的:探究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颅内肿瘤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1月,均行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掌握颅内肿瘤术前情况,包括血供、与周围血管关系等,有以... 目的:探究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颅内肿瘤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1月,均行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掌握颅内肿瘤术前情况,包括血供、与周围血管关系等,有以此为基础设计手术入路。结果:100例患者,蝶骨嵴内1/3脑膜瘤18例,鞍结节脑膜瘤32例,鞍结节脑膜瘤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12例,胶质瘤7例。模拟入路与手术入路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可用于颅内肿瘤的术前评估,可清晰显示多数肿瘤颅骨结构、影响特征等,有效评估手术入路,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颅内肿瘤 术前评估
下载PDF
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明 肖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3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究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分析... 目的探究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分析DSA及3D-CTA检查结果,另分析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及一致性。结果95例患者经DSA检查共检出76例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共检出71例颅内动脉瘤。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灵敏度为92.11%、特异度为94.74%、准确度为92.63%。kappa检验:3D-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90,P=0.000)。结论256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利于早期开展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在复杂性肾结石PCNL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训保 梁朝朝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6-7,12,共3页
目的评估在三维螺旋CT造影、重建技术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在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先行俯卧位螺旋CT扫描,造影后再进行三维重建,根据结石的部位、形状、大小和有无肾盏积水的情况,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 目的评估在三维螺旋CT造影、重建技术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在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先行俯卧位螺旋CT扫描,造影后再进行三维重建,根据结石的部位、形状、大小和有无肾盏积水的情况,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建立理想的穿刺通道。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中有107例1次穿刺成功,13例经微调后2次穿刺成功。手术历时50~150 min,平均100 min。术中无通道建立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一次性行PCNL取净结石98例,22例1周后经肾造瘘管再行PCNL取石,其中多发性肾结石未取净14例;结石取净106例,总取净率为88.33%。结论三维螺旋CT有助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术中明确穿刺定位、经皮肾通道的建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结石的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三维螺旋ct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德辉 李智勇 +2 位作者 刘晓峰 王克礼 刘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4期185-185,共1页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门静脉系统 疾病 临床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广立 《大医生》 2023年第10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疑似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均接受3D-CTA、DSA检查,统计患者的检... 目的 研究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疑似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均接受3D-CTA、DSA检查,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对比3D-CTA、DSA检查的瘤体最大径、瘤颈径;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及其与DSA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在10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83例颅内动脉瘤,3D-CTA共检出84例颅内动脉瘤。以DSA为“金标准”进行分析,发现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7.59%、特异度为86.96%、准确度为95.28%、漏诊率为2.41%、误诊率为13.04%。3D-CTA检查的瘤体最大径、瘤颈径与DS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及测量的判读,3D-CTA与DSA之间判读一致性为优。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且3D-CTA诊断与DS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一致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顾同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动脉瘤28例,动静...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24例,先天性发育异常的18例,脑血管狭窄10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患者血管造影清晰,可观察其形态、大小,检查阳性率为95.0%。结论:脑血管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对照分析
8
作者 仪维武 赵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9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资料,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结果为标...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资料,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3D-CTA与3D-DSA对于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以及3D-CTA与3D-DSA对于不同直径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98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最终经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96例(97.96%),其中瘤体直径为3~5 mm者51例(53.13%),直径<3 mm者45例(45.92%)。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3D-CTA(P <0.05),两者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对于直径<3 mm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高于3D-CTA(P <0.05),3D-CTA与3D-DSA对于直径3~5 mm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3D-CTA,3D-DSA对于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更为理想,进一步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小动脉瘤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睿 朱继 孙晓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29-2031,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9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9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79例患者,阴性2例,余77例患者共检出83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3D-DSA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齐星亮 刘佳林 +1 位作者 宋丹丹 李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LAN)诊断的成像对比,并评价256层3D-CTA对LAN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在神经外科诊断疑似为LAN且均接受3D-CTA和3D-... 目的:探讨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LAN)诊断的成像对比,并评价256层3D-CTA对LAN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在神经外科诊断疑似为LAN且均接受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以3D-DSA技术检查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3D-CTA技术对发现LA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3D-CTA与3D-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上的差异。结果:3D-CTA与3D-DSA在LAN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3D-DSA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所见情况,80例患者中共有68例最终确诊为LAN85个。其中单发动脉瘤46例,多发动脉瘤22例。动脉瘤直径为1.2~21.5 mm,平均直径为7.8 mm;<3 mm的动脉瘤23个(占27.1%),3~5 mm的动脉瘤38个(占44.7%),5~10 mm的动脉瘤18个(占21.2%),10~25mm的动脉瘤6个(占7.1%)。3D-CTA技术准确检出动脉瘤78个,漏诊动脉瘤7个(平均直径为2.8mm);CTA诊断准确率为91.8%,灵敏度为88.6%~92.3%,特异度为90.7%~100%,阳性预测值为96.7%,阴性预测值为77.3%。动脉瘤CTA诊断的灵敏度<3 mm、3~5 mm和>5 mm分别为88.6%、92.3%和100%。结论:3D-CTA可以替代3D-DSA进行LAN术前的诊断以及术后的复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 256层螺旋ct
下载PDF
3D-DA与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张平 陈世沛 滕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与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4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3D-DA及3D-MSCTA影像资料,分别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与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4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3D-DA及3D-MSCTA影像资料,分别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并咨询神经外科医师。评估两种方法检测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以常规DSA影像和手术所见作为参考。结果 41例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或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35例,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28例,2个动脉瘤5例,3个动脉瘤2例。3D-MSCTA检查发现41个动脉瘤,3D-DA发现44个动脉瘤,两种方法对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3.2%、85.7%、97.6%、66.7%和100%、85.7%、97.8%、100%。3D-MSCTA与3D-DA都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体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3D-DA在多发的复杂、微小动脉瘤细节显示上更具优势。结论 3D-MSCTA具有安全、快捷、无创、准确等特点,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邻近解剖关系,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3D-DA能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图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3D-DSA与3D-CTA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西 刘启榆 +3 位作者 林华 王忠 钟唐力 杨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均行3D-DSA及3D-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22例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均行3D-DSA及3D-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共发现143个颅内动脉瘤,其中3D-DSA检出139个,检出率97.2%;3D-CTA检出119个,检出率83.2%。对于多发动脉瘤、不同部位、不同大小动脉瘤两者检出率差异明显,3D-DSA检出率、准确率高于3D-CTA。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精确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CTA结合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飞 陈文荣 +3 位作者 郑伟武 李永生 杨少锋 张增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7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09~2009-08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9例,行3D-CTA、DSA检查,研究比较CTA、DSA影像特点。结果69例患者,阴性3...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09~2009-08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9例,行3D-CTA、DSA检查,研究比较CTA、DSA影像特点。结果69例患者,阴性3例,余66例患者共检出72个动脉瘤。3D-CTA与DS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DSA各有优势。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瑞敏 孙兴智 王忠耕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6期695-695,697,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入院后均分别行DSA及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D-CTA和DSA诊断准确率。结果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入院后均分别行DSA及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D-CTA和DSA诊断准确率。结果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行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临床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文 康建省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胰管疾病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三维螺旋ct胆胰管造影 超声内镜 结石 良性梗阻
下载PDF
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卓文利 徐廷昭 +3 位作者 吴卫真 杨顺良 蔡锦全 谭建明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治疗的9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治疗的96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CTA检查,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避开血管精准穿刺建立F16~18的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CTA可提供肾血管的清晰图像,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96例患者均成功行PCNL术,时间50~160min,平均(96±47)min.术后复查腹部平片,11例显示残余结石>5 mm,行二期PCNL术,一期净石率约88.5%.术中发生较明显出血而影响手术视野1例,予留置肾造瘘管1周后进行二期PCNL术.本组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性大出血2例,但2例均经保守治疗血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明确结石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的建立,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PCNL术具有定位精准、损伤轻、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可作为经皮肾镜引导穿刺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精准穿刺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随访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华 姚声涛 +10 位作者 李刚 范瑞明 夏湘平 焦松 韩冲 曾尤超 刘锐 唐均 曹芳 吴海涛 孙晓川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随访的患者。有41例患者随访,44个夹闭...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随访的患者。有41例患者随访,44个夹闭动脉瘤纳入研究。以3D-DSA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价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狭窄、闭塞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率。结果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患者,3D-CTA及3D-DSA检查均发现动脉瘤残留,未发现动脉瘤复发病。另外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患者,3D-CTA及3D-DSA检查均发现载瘤动脉闭塞,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病例。3D-CTA评价动脉瘤残留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阳性预测率均为100%,准确性与3D-DSA一致。结论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及软件技术的发展,3D-CTA能够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术后随访
下载PDF
3D-DSA及3D-CTA脑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丽霞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7期165-166,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脑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96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D-CTA与3D-DSA脑血管成像,并实...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脑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96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D-CTA与3D-DSA脑血管成像,并实施介入术治疗。以介入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CTA与3D-DSA脑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介入术检查结果显示,96例患者中确诊脑动脉瘤患者90例,3D-DSA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3D-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TA、3D-DSA检出≥3 mm且<5 mm、≥5 mm且<10 mm、≥10 mm且<25 mm、≥25 mm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DSA<3 mm动脉瘤检出率高于3D-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与3D-DSA各具优势,3D-CTA对机体损伤更小,诊断时间更短,风险更小,较适用于大部分动脉瘤的诊断,但在微小动脉瘤检出方面仍需3D-DSA诊断,因此,临床诊断中需合理结合两种手段,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血管影像检查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王海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7期26-28,共3页
目的 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影像学方法 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正确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后期经诊断和随访均证实为颅内动脉瘤。80例患者入院... 目的 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影像学方法 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正确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后期经诊断和随访均证实为颅内动脉瘤。80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3D-CTA检查和MR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 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 80例经后期随访证实共颅内动脉瘤102个,其中3D-CTA的检出率97.06%,MRA的检出率83.33%。3D-CTA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MRA,3D-CTA对脉络膜动脉瘤和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检出率(均为100.00%)明显高于MRA对脉络膜动脉瘤的检出率(0)和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检出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效果优于MRA,属于微创检查,较安全,对于微小动脉瘤、脉络膜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检出,3D-CTA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