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顾康康 靳晶 +3 位作者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翠菊 丁长伟 +2 位作者 刘志刚 李松柏 徐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6-428,共3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诊断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电子束CT三维血管造影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爽 冯晓源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三维血管造影(3D-EBCTA)在评价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和方法:选择11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术前和术后的3D-EBCTA和 DSA对照研究,采用最大信号强度... 目的:探讨电子束CT三维血管造影(3D-EBCTA)在评价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和方法:选择11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术前和术后的3D-EBCTA和 DSA对照研究,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进行重建。结果:与DSA相比,术前3D-EBCTA对瘤巢、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形态)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和81.8%,术后瘤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处理情况显示满意率为100%。结论:3D-EBCTA无创、价廉,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好方法,在术后随访方面可替代DSA,但在术前诊断上尚不能取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CT三维血管造影 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德辉 李智勇 +2 位作者 刘晓峰 王克礼 刘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4期185-185,共1页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门静脉系统 疾病 临床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灿 胡丹 +1 位作者 贺礼进 桂成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9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 93例患...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 93例患者,3D-DSA检出86例98个动脉瘤,7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3DCTA检出81例85个动脉瘤,12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对长轴直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与3D-DSA的一致性分别为100%、83.33%、53.33%。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4.25%,准确性为93.62%,Kappa值为0.841。结论 3D-CTA对长轴直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长轴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牛云 王磊 +3 位作者 柴汝昌 戴成国 苏云杉 谷震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h到3d).并行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h到3d).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经3D-CTA、DSA和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4例共49个动脉瘤.在44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42例47个动脉瘤.DSA发现43例48个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3D-CTA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和t=0.49,均为P>0.05).表明3D-CT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等结果与DSA检查基本相符.53例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在行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率,与DSA检查互补可得到颅内动脉瘤更完整的信息其有快捷、经济、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用于筛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正用 黄崇权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前DSA已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DS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并能清晰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且清晰度较高。但DSA为有创操作,检查中射线剂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及神经系统外的不良反应。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目前DSA已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DS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并能清晰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且清晰度较高。但DSA为有创操作,检查中射线剂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及神经系统外的不良反应。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CTA)属于微创性检查,扫描速度较快,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笔者对95例均行CTA和DSA检查的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CTA诊断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三维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临床研究 DSA检查 筛查 神经系统 CTA
下载PDF
评价腹腔镜取石术前肾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应用效果
8
作者 石伟辉 贾洪顺 +2 位作者 张伟恒 刘旭忠 梁东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4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在腹腔镜取石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拟行腹腔镜取石术治疗的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3例。以术前未接受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者为对照组,以术前接... 目的探讨肾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在腹腔镜取石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拟行腹腔镜取石术治疗的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3例。以术前未接受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者为对照组,以术前接受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行腹腔镜取石术治疗时,建立皮肾通道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75.75%,而观察组9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照组周围脏器副损伤发生率为90.90%,而观察组69.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取石术前应用肾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可有效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术后副损伤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64层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腹腔镜取石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合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贾维维 刘飞 鲁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9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确诊为脑动脉瘤的80例为观察组,非脑动脉瘤的80例为对照...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确诊为脑动脉瘤的80例为观察组,非脑动脉瘤的8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64层3D-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诊断,并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动脉瘤检出率及动脉瘤检查结果。结果:64层3D-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97.50%,DSA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0%、96.25%,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检出动脉瘤88个,其中多发动脉瘤8例,单发动脉瘤72例,64层3D-MSCTA脑动脉瘤检出率为95.45%,DSA为92.04%,两种检查的动脉瘤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3D-MSCTA、DSA及手术在瘤颈最大直径、动脉瘤最大直径中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且为无创操作,安全性高,速度快,应用价值高,可作为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特异度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陈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究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多层面螺旋C 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应用多层面螺旋C 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均为我院... 目的:探究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多层面螺旋C 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应用多层面螺旋C 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实现临床诊断,观察组应用多层面螺旋C 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成像清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多层面螺旋C 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相较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效果显著,安全性更佳,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开展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与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对比度的关联研究
11
作者 刘国伟 赵幼平 +1 位作者 何淑韫 李汝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81-29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质量和对比度的关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影像科行3D-DSA检查的疑似颅内血管病变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质量和对比度的关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影像科行3D-DSA检查的疑似颅内血管病变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3.0mL/s(26例)、3.0~4.0mL/s(48例)、>4.0mL/s(19例),对比3种对比剂注射速率下的容积数字减影图像、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IP)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3种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大脑前动脉垂直段(A2)、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中动脉脑岛段(M2)数字减影图像的CT值。结果:<3.0mL/s、3.0~4.0mL/s、>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的数字减影图像、VR及MIP图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M1段数字减影图像CT值在<3.0mL/s、3.0~4.0mL/s、>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A2段的CT值在<3.0mL/s与>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M2段CT值随对比剂注射速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A1、A2、M1段增强显影效果与对比剂注射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625、0.286、0.527,均P<0.05);线性回归显示:A1、A2、M1段增强显影效果与对比剂注射速率呈显著线性特征(R^(2)=0.545、0.197、0.428,均P<0.05)。结论:3D-DSA检查中,1.80~4.68mL/s碘海醇注射液注射速率下,A1、A2、M1段脑动脉数字减影图像客观对比度随对比剂注射速率上升呈现显著增强,但M2段数字减影图像客观对比度与对比剂注射速率无显著增强关联。鉴于3D-DSA检查中,对于管腔较小的脑动脉显影,需谨慎采用提升对比剂注射速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对比剂注射速率 图像质量 图像对比度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造影随访测量颅内动脉瘤栓塞残余的临床比较
12
作者 姜兴丰 刘璋 黄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随访测量颅内动脉瘤栓塞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患者均常规行3D-DSA与MRA检查,并对患者...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随访测量颅内动脉瘤栓塞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患者均常规行3D-DSA与MRA检查,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残余中的测量效果,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3D-DSA检查显示:完全闭塞45例,颈部闭塞28例,残留动脉瘤14例;MRA检查显示:完全闭塞47例,颈部残留30例,残留动脉瘤10例,不同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3、0.81)。3D-DSA检查显示2例(2.30%)发生并发症;MRA检查无并发症发生;3D-DSA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1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血管重叠;MRA检查图像清晰,4例伴有轻微干扰,未对结果产生影响。3D-DSA与MRA检查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管显示平均分支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3D-DSA与MRA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残余测量中均能实现病灶分级,且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残留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辅助经皮穿刺腹膜透析导管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东亮 曹志国 +1 位作者 张莹 付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实施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辅助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立体定位,观察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实施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1年1... 目的实施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辅助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立体定位,观察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实施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3D-DSA辅助手术为观察组,既往实施的常规经皮穿刺置管手术为对照组,对两组导管位置满意率、手术时长、二次手术率进行对比,对腹透技术并发症及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观察组患者9例,对照组11例,随访中位时间5.00个月(3.00个月,8.7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长为中位时间52.0分(43.5,58.0),对照组为66.0分(58.0分,90.0分),差异有显著性(Z=-2.548,P=0.010);观察组PD导管位置不佳率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11例(χ2=5.182,P=0.038);观察组无二次手术,对照组5/11例(χ2=5.182,P=0.038)。两组均无死亡、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结论3D-DSA辅助经皮穿刺PD置管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华娟 成艳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性恶性病变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40例为恶性病变,占55.56%(小细胞肺癌10例,腺癌23例,鳞癌5例,其他2例);32例为良性病变,占44.44%(肺炎20例,肺结核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体积为(636.74±1.32)mm^(3)、曲面成像(6.62±0.52)分、最大密度投影(6.78±0.53)分、容积再现(6.58±0.46)分。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恶性性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7.50%(35/40)、特异度93.75%(30/32)、准确度为90.28%(65/72)。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检测体积、直径、曲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参数,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占位性病变 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曲面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5
作者 黎庶 朱玉森 +4 位作者 王强 孙应实 金巨光 韩铭均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47-848,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肺动静脉畸形 诊断
原文传递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广立 《大医生》 2023年第10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疑似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均接受3D-CTA、DSA检查,统计患者的检... 目的 研究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疑似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均接受3D-CTA、DSA检查,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对比3D-CTA、DSA检查的瘤体最大径、瘤颈径;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及其与DSA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在10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83例颅内动脉瘤,3D-CTA共检出84例颅内动脉瘤。以DSA为“金标准”进行分析,发现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7.59%、特异度为86.96%、准确度为95.28%、漏诊率为2.41%、误诊率为13.04%。3D-CTA检查的瘤体最大径、瘤颈径与DS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及测量的判读,3D-CTA与DSA之间判读一致性为优。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且3D-CTA诊断与DS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一致性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对照分析
17
作者 仪维武 赵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9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资料,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结果为标...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资料,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3D-CTA与3D-DSA对于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以及3D-CTA与3D-DSA对于不同直径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98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最终经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96例(97.96%),其中瘤体直径为3~5 mm者51例(53.13%),直径<3 mm者45例(45.92%)。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3D-CTA(P <0.05),两者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对于直径<3 mm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高于3D-CTA(P <0.05),3D-CTA与3D-DSA对于直径3~5 mm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3D-CTA,3D-DSA对于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更为理想,进一步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小动脉瘤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赵茹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拟诊为ASO患者10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确诊为ASO患者50例,非ASO患者5...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拟诊为ASO患者10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确诊为ASO患者50例,非ASO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分析3D-CE-MRA检查价值。结果:100例拟诊患者经DSA检查,共显示动脉480段,其中50例确诊为ASO,共发现186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其中3D-CE-MRA检查发现182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2%、97.96%、96.67%、96.70%、96.64%。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总符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拟诊患者经3D-CE-MRA检查480段下肢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其中检出的182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中,股动脉76条(41.76%),髂总动脉25段(13.74%),髂内外动脉30段(16.48%),腘动脉23段(12.64%),胫前后动脉15段(8.24%),腓动脉13段(7.14%)。结论:3D-CE-MRA诊断ASO的临床价值高,与DSA诊断符合率高,图像质量显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攀 黄静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在2014年11月~2016年10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76例腹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分为实验组...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在2014年11月~2016年10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76例腹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8例)。实验组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方法,对照组应用腹部彩超诊断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参照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方法的正确诊断率)。结果 :实验组正确诊断率为97.37%(37/38,10例门静脉系统疾病、5例腹主动脉瘤、5例脾血管瘤、6例肝血管瘤、7例肾动脉钙化狭窄、2例腹主动脉钙化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1例骼动脉钙化狭窄),对照组正确诊断率为81.58%(31/38,4例门静脉系统疾病、2例腹主动脉瘤、2例脾血管瘤、8例肝血管瘤、4例肾动脉钙化狭窄、5例腹主动脉钙化狭窄、3例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3例骼动脉钙化狭窄),实验组正确诊断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多方位地观察腹部血管疾病血管走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腹部血管性疾病 应用价值 预后影响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游梦星 虞希祥 +2 位作者 林永胜 郝伟远 吴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6-68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同时行3D-CTA及平板DSA(包括2D-DSA、3D-DSA)检查,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诊断效能、3D-CTA容积再现(VR)与3...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同时行3D-CTA及平板DSA(包括2D-DSA、3D-DSA)检查,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诊断效能、3D-CTA容积再现(VR)与3D-DSA容积再现(VR)对共同检出的动脉瘤之瘤体长径差异、瘤颈及载瘤动脉清晰度。结果 44例自发性SAH患者经外科手术或血管内介入证实36例为动脉瘤患者,共46个动脉瘤(其中26例单发,10例多发)。3D-CTA共检出40例48个动脉瘤(灵敏度83.3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66.67%)。2D-DSA检出38例患者中44个动脉瘤(灵敏度77.78%,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73.68%,阴性预测值75%)。3D-DSA最大密度投影(MIP)检出34例动脉瘤患者共44个动脉瘤(灵敏度94.44%,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3D-DSA(VR)检出36例动脉瘤患者共46个动脉瘤,无漏诊及误诊。就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3D-CTA与2D-DSA、3D-DSA(MIP)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CTA(VR)与3D-DSA(VR)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3 mm的动脉瘤还是<3 mm的动脉瘤,3D-CTA(VR)与3D-DSA(VR)对瘤体长径的测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在瘤颈及载瘤动脉清晰度显示方面,3D-CTA(VR)与2D-DSA和3D-DSA(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D-CTA(VR)与3D-DSA(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对瘤体长径≥3 mm的颅内动脉瘤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一种微创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对长径<3 mm的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漏诊及误诊率,对其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SSAH患者应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