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速度成像 被引量:4
1
作者 赖晓玲 张先康 李松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5,共6页
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方法,处理了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得到强震区 2 0km以上深度的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震区地壳内 8km以上速度结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反映了该区厚达数公里的沉积盖层介质特征;1 2~ 1 8km深度速度成像存... 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方法,处理了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得到强震区 2 0km以上深度的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震区地壳内 8km以上速度结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反映了该区厚达数公里的沉积盖层介质特征;1 2~ 1 8km深度速度成像存在北东和北西的低速异常带,它们相交于极震区下方,反映了区域发震构造特征;沿极震区的东西和南北正交方向以及强震群分布的两侧,地壳结构均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处理 三维速度成像 近场地震资料 三维速度反演 伽师强震区 地壳结构 震源位置 地震观测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_S 7.1级震区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
2
作者 莘海亮 杨卓欣 +4 位作者 张元生 刘巧霞 贾宇鹏 李源 沙成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5-1853,共9页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整体沿北西向玉树-甘孜断裂呈条带状分布,长约120km;以隆宝镇为界,呈现两段不同的分布特征;震区上地壳速度分布存在横向非均匀性;沉积层厚约6~7km,壳内存在厚约为7~8km的低速层;地震多发生于低速层上方即高、低速过渡区域,区内多条断裂走向与高低速过渡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 1地震 三维速度成像 震源参数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朝鲜半岛南部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成像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清河 张元生 So Gu KIM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3-1081,共9页
对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用朝鲜半岛陆地和近海的地震记录,对朝鲜半岛南部(34.5°N~39°N,125°E~130°E)进行地震波走时反演,获得了本研究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分析了沉积层、基底、上地壳... 对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用朝鲜半岛陆地和近海的地震记录,对朝鲜半岛南部(34.5°N~39°N,125°E~130°E)进行地震波走时反演,获得了本研究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分析了沉积层、基底、上地壳、康腊面、下地壳和莫霍面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地质区的深部结构的主要差别、主要断裂特征、海陆交界的地壳特征等.可以发现京畿山地与沃川褶皱带、太白山褶皱带、临津江褶皱带深部结构的差异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南部 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深部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