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羟乙基芦丁对照品的制备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厚全 任慧霞 +1 位作者 王本杰 程秀民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8-549,共2页
目的 制备三羟乙基芦丁对照品用于曲克芦丁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超越终点合成法减少产品中二羟乙基芦 丁含量。结果 制备出符合要求的三羟乙基芦丁对照品并用于曲克芦丁质量标准的制订。结论 三羟乙基芦丁的纯度达到 95.9%。
关键词 芦丁 三羟乙基芦丁 对照品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脑心通胶囊中二羟丙茶碱和三羟乙基芦丁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修虹 黄榕珍 赖清福 《海峡药学》 2002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脑心通胶囊中二羟丙茶碱和三羟乙基芦丁的的含量。方法 Hypersil ODS2(5μm4.0×250mm),流动相:乙腈-10%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5)(10:10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 目的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脑心通胶囊中二羟丙茶碱和三羟乙基芦丁的的含量。方法 Hypersil ODS2(5μm4.0×250mm),流动相:乙腈-10%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5)(10:10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1,柱温45℃。结果 二羟丙茶碱和三羟乙基芦丁分别在0.1595~0.7976mg·ml-1,r=0.9998,0.1248~0.6240mg·ml-1,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n=9,RSD=1.1%),96.8%(n=9,RSD=0.9%)。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控制脑心通胶囊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测定 HPLC法 脑心通胶囊 二羟丙茶碱 三羟乙基芦丁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克炎肿片中三羟乙基芦丁的含量
3
作者 黄榕珍 修虹 《海峡药学》 2006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炎肿片中三羟乙基芦丁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5μm 4.0×250mm),流动相:乙腈-10%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5)(10∶10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 l.m in-1,柱温45... 目的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炎肿片中三羟乙基芦丁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5μm 4.0×250mm),流动相:乙腈-10%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5)(10∶10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 l.m in-1,柱温45℃。结果三羟乙基芦丁在1.460μg^2.71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99.8%(n=9,RSD=0.5%)。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控制克炎肿片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乙基芦丁 HPLC
下载PDF
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雅普 苏圆圆 +7 位作者 刘祺 刘俊豪 黄祖成 黄志平 侯秀伟 吴广良 吴晓亮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7-446,共10页
目的:探讨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e组,n=8);损伤组(Injury组,n=12);三羟乙基芦丁50mg/kg治疗组(T50组,1次/日,腹腔注射,n=12);三羟乙基芦丁100mg/kg治疗组(T... 目的:探讨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e组,n=8);损伤组(Injury组,n=12);三羟乙基芦丁50mg/kg治疗组(T50组,1次/日,腹腔注射,n=12);三羟乙基芦丁100mg/kg治疗组(T100组,1次/日,腹腔注射,n=12),后三组均采用C5脊髓半侧挫伤大鼠模型(挫伤深度为1.2mm)。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评价各组大鼠前肢运动功能评分(forelimbs locomotor scores,FLS)、梳理实验等行为学变化。12周时各组大鼠随机选取1只进行硫酸钡-明胶灌注剂进行颈脊髓微血管灌注,4℃过夜后显微镜下取颈脊髓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颈脊髓微血管改变,脊髓组织连续冰冻切片铬花青EC染色统计各组损伤情况。结果:术后3d时,Injury组、T50组及T100组的FLS分别为11.33±0.71分、11.55±0.81分和12.36±1.15分,与Shame组(17.0分)相比均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FLS均逐渐改善,T50组和T100组于术后8周时恢复正常,Injury组于术后10周时恢复正常。梳理实验结果与FLS相似,至12周时T100组恢复正常(5.0分),T50组为4.92±0.08分,与Sham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njury组为4.17±0.11分,与Shame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时,Injury组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T50组也明显减少,但优于Injury组,T100组的微血管数量减少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2周时Injury组、T50组及T100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3.50±1.75、31.33±1.36和33.00±1.27,均较Shame组明显减少,T50组、T100组与Injur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C染色结果发现,T50组和T100组损伤侧的总面积(包括空洞面积)明显高于Injury组;Injury组损伤中心的空洞面积最大,而T50组和T100组损伤中心空洞面积显著小于Injury组;T50组和T100组损伤侧残余灰质面积均明显多于Injury组。结论:三羟乙基芦丁通过保护颈脊髓微血管结构,减轻脊髓结构破坏,对大鼠颈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乙基芦丁 脊髓损伤 行为学 组织学 微血管
下载PDF
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雅普 苏圆圆 +6 位作者 刘祺 杨舟 李榕 黄祖成 黄志平 吴晓亮 朱青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5868-5874,共7页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三羟乙基芦丁可改善颈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但缺乏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三羟乙基芦丁对颈脊髓损伤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①细胞实验:大鼠肾上腺P...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三羟乙基芦丁可改善颈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但缺乏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三羟乙基芦丁对颈脊髓损伤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①细胞实验:大鼠肾上腺PC12细胞购于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细胞库。MTT法检测梯度浓度(0,25,75,100,150,200,250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梯度浓度三羟乙基芦丁(0,50,100,200,400μmol/L)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TBHP和三羟乙基芦丁的实验浓度。②动物实验: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三羟乙基芦丁50 mg/kg组、三羟乙基芦丁100 mg/kg组、STAT3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行大鼠颈脊髓损伤,三羟乙基芦丁50 mg/kg组和100 mg/kg组损伤造模后分别予以腹腔注射三羟乙基芦丁50 mg/kg(1次/d)和100 mg/kg(1次/d);抑制剂组在损伤造模后给予STAT3抑制剂2000μg/kg(1次/d);假手术组动物行椎板切除术,但未行挫伤打击操作。假手术组和损伤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3 d。采用DCFH荧光探针检测三羟乙基芦丁对TBHP刺激PC12细胞中活性氧合成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羟乙基芦丁和STAT3抑制剂对PC12细胞及颈脊髓损伤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atalase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三羟乙基芦丁对颈脊髓损伤组织中STAT3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三羟乙基芦丁可显著降低由TBHP诱导的PC12细胞内活性氧形成(P<0.05);②三羟乙基芦丁和STAT3抑制剂可显著上调PC12细胞和颈脊髓损伤组织内的Catalase蛋白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的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抑制STAT3和NCK1蛋白表达量(P<0.05);③三羟乙基芦丁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降低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的破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TAT3的表达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乙基芦丁 颈脊髓损伤 大鼠 氧化应激 STAT3
下载PDF
三羟乙基芦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丽冬 官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7期177-177,共1页
目的:探讨三羟乙基芦丁的制备过程与条件,筛选最佳结晶溶剂,以优化其制备工艺及提高其含量。方法:以芦丁与环氧乙烷为原料,以甲醇、水等溶媒,在碱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三羟乙基芦丁。结果:显示三羟乙基芦丁的合成有一个最佳反应点(此时含量... 目的:探讨三羟乙基芦丁的制备过程与条件,筛选最佳结晶溶剂,以优化其制备工艺及提高其含量。方法:以芦丁与环氧乙烷为原料,以甲醇、水等溶媒,在碱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三羟乙基芦丁。结果:显示三羟乙基芦丁的合成有一个最佳反应点(此时含量最高),其粗品含量可达73%以上。结论:甲醇为最佳结晶溶剂,精制后其含量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三羟乙基芦丁 合成 工艺
下载PDF
利用HPLC法测定维脑路通输液中三羟乙基芦丁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少纯 王美芳 +3 位作者 徐士飞 纪克红 周立宏 范秀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维脑路通输液是由维脑路通和氯化钠组成,临床上采用静脉滴注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中心性视网膜炎、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维脑路通是由一、二、三、四羟乙基芦丁组成的混合物,其显效成分... 维脑路通输液是由维脑路通和氯化钠组成,临床上采用静脉滴注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中心性视网膜炎、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维脑路通是由一、二、三、四羟乙基芦丁组成的混合物,其显效成分主要为三羟乙基芦丁。市售常见规格为250mL和500 mL,其含量测定采用紫外法,测定结果为总黄酮,专属性较差,正相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已见报道,但效果不理想,我们参考文献[4]的流动相进行了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维脑路通输液 三羟乙基芦丁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三羟乙基芦丁的合成和精制
8
《中国高校科技》 1997年第4期14-14,共1页
三羟乙基芦丁是维脑路通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在合成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关键问题没有解决,产品中三羟乙基芦丁含量不稳,一般在20~50%。国外药品标准规定应不低于45%;国内除山东省药品标准规定不低于30%外,大部分省市标准中没有规定其含... 三羟乙基芦丁是维脑路通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在合成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关键问题没有解决,产品中三羟乙基芦丁含量不稳,一般在20~50%。国外药品标准规定应不低于45%;国内除山东省药品标准规定不低于30%外,大部分省市标准中没有规定其含量,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乙基芦丁 维脑路通 药品标准 有效成分 临床治疗效果 合成过程 关键问题 山东省 产品 注射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