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脊俯冲对智利三联点南部孕震区尺度影响的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郭长升 孙鹏超 魏东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37,共17页
智利三联点以北地震较多,智利三联点以南地震很少且热异常显著。为探究洋脊俯冲对由温度定义的孕震区的影响,以智利三联点区域的地质背景为基础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洋脊俯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俯冲角度和汇聚速率等因素对孕震... 智利三联点以北地震较多,智利三联点以南地震很少且热异常显著。为探究洋脊俯冲对由温度定义的孕震区的影响,以智利三联点区域的地质背景为基础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洋脊俯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俯冲角度和汇聚速率等因素对孕震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宽度减小,导致发生在智利三联点以南的地震远少于智利三联点以北。剖面附近的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可以大致反映智利三联点区域板块间的孕震区宽度和地表热流特征。当俯冲汇聚量相同时,板块间的汇聚速率越大,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则越宽且其下边界越深,海沟附近的地表热流越高。与汇聚速率相比,俯冲角度等因素对地表热流的影响较小。俯冲角度越大,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越窄。当数值模型包含剪切生热时,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宽度大约可减小至15 km,且孕震区很浅。这可导致智利三联点以南部分区域难以发生地震,出现观测不到和达-贝尼奥夫带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三联点 洋脊俯冲 孕震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似三联点构造特征 被引量:44
2
作者 田勤俭 丁国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5,共9页
在大陆内部,对于一定尺度的构造块体,似三联点构造是一种较普遍的构造形式。由于大陆内部块体旋转的普遍性,似三联点构造可形成顺旋型和逆旋型两种构造型式。随着块体的旋转和构造演化,似三联点逐渐改变原来的形状,在交接构造区内... 在大陆内部,对于一定尺度的构造块体,似三联点构造是一种较普遍的构造形式。由于大陆内部块体旋转的普遍性,似三联点构造可形成顺旋型和逆旋型两种构造型式。随着块体的旋转和构造演化,似三联点逐渐改变原来的形状,在交接构造区内部的沉积和构造变形不断记录着演化过程,因此通过对其研究可了解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根据运动学和几何学特点,可以应用似三联点构造的概念研究构造运动和应变的平面分配以及地震活动的规律性。似三联点构造往往是受控于深部构造运动的表层构造形式,三条构造支的活动强度有一定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北隅,北西西向的祁连山左旋挤压构造带和青藏高原东缘右旋剪切带具有深部构造背景,六盘山构造带则偏离深部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点构造 构造变形 青藏高原 断裂 地震地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松林 赖晓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从深部构造的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进行了探讨。人工地震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区的地壳结构与其它地区明显不同Moho面为一复杂的过渡带,而不是尖锐的速度间断面;在该区内存在一组弧形构造,各弧形断层在形态、规模和破碎程度... 从深部构造的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进行了探讨。人工地震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区的地壳结构与其它地区明显不同Moho面为一复杂的过渡带,而不是尖锐的速度间断面;在该区内存在一组弧形构造,各弧形断层在形态、规模和破碎程度方面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向东北方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及其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点构造 青藏高原 地壳结构 地震测深 弧形构造
下载PDF
三联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转 杨风丽 +2 位作者 张娜 王仔轩 王文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3-1143,共11页
三联点(Triple Junction)是指3个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和剪切型)的交汇处。三联点最早的认识是源于板块构造,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三联点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板块构造的窗口。不同的三联点形状或类型指示着不同的大地构... 三联点(Triple Junction)是指3个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和剪切型)的交汇处。三联点最早的认识是源于板块构造,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三联点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板块构造的窗口。不同的三联点形状或类型指示着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运动历史,同时它对油气的资源效应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论述了三联点概念的演变、类型、识别、演化过程、定量描述与模拟方面的进展,并对三联点产生的油气资源效应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三联点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点 识别 演化 模拟 展望
下载PDF
洋脊三联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树仁 陈庆宣 谭成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8,共6页
概述了80年代后期以来洋脊三联点构造研究方面的某些新资料和新成果,综合分析了全球洋脊三联点构造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重点论述RRR型和RRF型洋脊三联点轨迹结构特性、几何形态、运动状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以具有微板块的... 概述了80年代后期以来洋脊三联点构造研究方面的某些新资料和新成果,综合分析了全球洋脊三联点构造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重点论述RRR型和RRF型洋脊三联点轨迹结构特性、几何形态、运动状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以具有微板块的三联点结构演化过程分析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 三联点 转换断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迁移的构造热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石耀霖 王其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北美盖层厚度为20km时,计算预测的地热分布、部分...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北美盖层厚度为20km时,计算预测的地热分布、部分熔融百分比、岩浆岩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等都与实际地热、地震和地质观测很好地吻合,确认了角落流机制和它引起的暂态热过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多西诺三联点 板片窗 热演化 岩浆活动 断层
下载PDF
三联点构造地质变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左仁广 汪新庆 《地质与资源》 CAS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地质变量的研究包括地质数据类型、地质变量类型、地质变量的选取原则和方法、地质变量变换的方法.着重对三联点构造的3个基础模型变量的选取及用数学统计方法处理变量提供思路并提出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质数据 地质变量 三联点构造变量 数学统计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地质调查三联点地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左仁广 汪新庆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2004年第1期1-4,10,共5页
多联点地质构造野外数据采集是计算机辅助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的难点之一,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该难点的解决使"计算机辅助野外地质调查系统"更适用,野外地质工作更方便、高效。本文重点阐述了地质观察点... 多联点地质构造野外数据采集是计算机辅助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的难点之一,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该难点的解决使"计算机辅助野外地质调查系统"更适用,野外地质工作更方便、高效。本文重点阐述了地质观察点的新的分类、三联点地质基础模型的建立、多联点点数与需要描述构造个数间的关系,并为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提出简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数学模型 地质调查 地质填图 计算机技术 三联点
下载PDF
印度洋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凯晖 韩喜球 +2 位作者 王叶剑 邱中炎 李洪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60,共17页
本文研究了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AOC)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样品在主量、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特征上的差异和联系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AOC附近卡尔斯伯格脊和希巴洋脊的玄武岩均为正常型洋脊玄武岩(N-MORB),起源自亏损地幔... 本文研究了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AOC)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样品在主量、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特征上的差异和联系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AOC附近卡尔斯伯格脊和希巴洋脊的玄武岩均为正常型洋脊玄武岩(N-MORB),起源自亏损地幔,其中卡尔斯伯格脊的样品较希巴洋脊样品更亏损;欧文洋脊玄武岩样品为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其地幔源区可能有残余陆块物质的混染;亚丁洋脊玄武岩样品类型包括N-MORB、E-MORB和可能的大陆玄武岩,与洋壳形成过程中大陆岩石圈物质的贡献程度有关。除了卡尔斯伯格脊外,阿法热点对各洋脊的岩浆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三联点 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端元
下载PDF
智利三联点南部扩张洋脊俯冲区域岩石层热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佳静 王振山 +1 位作者 王少坡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29-4737,共9页
智利三联点(CTJ)位于纳兹卡板块、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板块的交界处,由南极洲—纳兹卡板块之间的智利洋脊俯冲到智利海沟而形成.巴塔哥尼亚板片窗的发展是智利洋脊长期扩张俯冲的结果之一.随着纳兹卡板块的不断东向俯冲,纳兹卡板块范围逐... 智利三联点(CTJ)位于纳兹卡板块、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板块的交界处,由南极洲—纳兹卡板块之间的智利洋脊俯冲到智利海沟而形成.巴塔哥尼亚板片窗的发展是智利洋脊长期扩张俯冲的结果之一.随着纳兹卡板块的不断东向俯冲,纳兹卡板块范围逐渐变小,CTJ同时向北移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关于洋脊海沟碰撞的简单二维模型,来研究智利三联点南部扩张洋脊俯冲区域岩石层的热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洋脊的位置、板块相对汇聚速度及上覆大陆板块的存在均对俯冲区域海洋板块的温度结构有着很大影响,并且大陆板块下方海洋板块温度变化最大的位置距洋脊的水平距离与洋脊到板片窗范围的水平距离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当存在两两板块间的相对汇聚时,洋脊右侧大陆板块下表面的温度升高,俯冲带内海洋板块温度接近于地幔温度.纳兹卡板块以7.8 cm·a-1的速度急速俯冲于南美板块之下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智利洋脊的持续扩张俯冲,在智利三联点南部,南美板块之下纳兹卡板块的温度因而可以更快地达到地幔软流层的约1300℃温度,并最终消亡于地幔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洋脊俯冲 智利三联点 温度结构 板片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智利三联点相关的板块相对运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鸿瑞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67-3575,共9页
智利三联点作为典型的RTT型三联点,伴随智利洋脊俯冲到南美大陆板块下方,通过建立纳兹卡—南极—南美—太平洋四板块系统,并基于GPS、地震滑移矢量、洋中脊扩展速率及转换断层方位角等观测资料,给出了前三个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的欧拉... 智利三联点作为典型的RTT型三联点,伴随智利洋脊俯冲到南美大陆板块下方,通过建立纳兹卡—南极—南美—太平洋四板块系统,并基于GPS、地震滑移矢量、洋中脊扩展速率及转换断层方位角等观测资料,给出了前三个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的欧拉矢量,据此进一步得到了各板块两两之间的相对欧拉运动矢量.结果显示,整个智利海沟处,三联点以北表现为纳兹卡板块相对南美板块的约83.0 mm·a^(-1)的近东向俯冲,快速下降到三联点以南的南极板块相对南美板块的约22.0 mm·a^(-1)的东偏南俯冲,由于洋脊俯冲效应,智利三联点自5.3Ma以来,整体由南向北作迁移运动,同时因为智利洋脊被转换断层切割成多个小段,导致智利三联点的性质在RTT型与FTT型间不断转变,当智利三联点为FTT型时,其运动方向改变为反向自北向南迁移,使得部分地区会经历多段洋脊的重复俯冲,从而导致洋壳玄武岩多次经历800~900℃的温度条件和低压(10~20 km深度)下的部分熔融,使熔体与残留物从第一次相平衡后形成的中性岩石,在经历又一次的部分熔融后形成酸性岩,这也是我们在三联点交替向北向南迁移的位置,多处发现弧前酸性岩存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三联点 欧拉矢量 板块相对运动 洋脊俯冲 弧前酸性岩
下载PDF
智利三联点南部含洋脊海洋板块俯冲过程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原一哲 郭长升 +1 位作者 胡才博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7,共12页
“三联点”是全球板块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张的智利洋脊向南美板块俯冲形成了智利三联点,并造成了智利三联点以南数百千米范围内剧烈的地形变化.智利三联点区域的初始板块俯冲角度、洋脊扩张速率等因素的差异对南美板块岩石层热... “三联点”是全球板块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张的智利洋脊向南美板块俯冲形成了智利三联点,并造成了智利三联点以南数百千米范围内剧烈的地形变化.智利三联点区域的初始板块俯冲角度、洋脊扩张速率等因素的差异对南美板块岩石层热结构及地形起伏造成了显著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构建了智利三联点区域洋脊俯冲的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洋脊俯冲的动力学过程,探究扩张洋脊俯冲过程中的岩石层变形机制、地表热流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俯冲速率相比,俯冲角度对地表热流的影响相对较大,较小俯冲角度(15°)情况下的计算热流分布与基于观测点的插值数据较为吻合,并且俯冲速率越大,上覆板块岩石层温度异常区的水平长度越大,其距海沟的距离最大可至190 km.我们的模拟结果支持智利三联点南部南极洲板块以低角度俯冲至南美大陆板块下方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点 伴随洋脊俯冲 岩石层热结构 热流
下载PDF
走滑断层对洋中脊热结构与流动场的影响规律及对太平洋南部边界RRF型三联点的解释
13
作者 王振山 魏东平 +1 位作者 徐佳静 王少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71,548,共14页
选取太平洋板块南部边界的板块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两个洋脊-洋脊-转换断层(RRF)型三联点,即麦夸里(Macquarie)三联点和南太平洋三联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该类型三联点走滑断层边界两侧的板块相对运动速度对三联点附近... 选取太平洋板块南部边界的板块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两个洋脊-洋脊-转换断层(RRF)型三联点,即麦夸里(Macquarie)三联点和南太平洋三联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该类型三联点走滑断层边界两侧的板块相对运动速度对三联点附近地区地幔流动场和温度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太平洋南部边界RRF三联点走滑断层边界两侧的板块相对运动速度控制着三联点附近的温度分布和地幔流动;随着走滑断层边界两侧板块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转换断层相对滑动速度增加,温度上升,距洋脊边界100 km范围内的地幔流体速度变大;麦夸里三联点和南太平洋三联点处3个板块的相对运动,使得三联点的转换断层边界浅部产生剪应力集中,导致震源深度集中在15—25 km;同时相对运动产生的地幔流动引起温度结构变化,该变化控制着地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RRF型三联点 温度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加拉帕戈斯三联点北部岩石层的开裂
14
作者 H. Schouten D. K. Smith +5 位作者 L. G. J. Montesi Wenlu Zhu E. M. Klein 陈升(译) 陶春辉(校) 吕春来(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2期77-83,共7页
加拉帕戈斯三联点是由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处汇聚形成的脊-脊-脊型三向连接构造。在科科斯—纳斯卡裂谷的大部分内斜坡以北区域,长约250km、宽约50km的西北—东南向的火山岩裂谷横插在东太平洋海隆的... 加拉帕戈斯三联点是由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处汇聚形成的脊-脊-脊型三向连接构造。在科科斯—纳斯卡裂谷的大部分内斜坡以北区域,长约250km、宽约50km的西北—东南向的火山岩裂谷横插在东太平洋海隆的南北向海山上。在过去的4百万年中,东北—西南向的东太平洋海隆为一系列的较小裂谷提供了条件,使得那些小裂谷通常与东太平洋海隆共同形成三联点,而且与正在扩张的科科斯—纳斯卡裂谷有50~100km的距离。本文假设该裂谷的位置是由压力控制的,并且压力与占主导作用的科科斯—纳斯卡裂谷相关,随着与东太平洋海隆的距离增大而增大。我们推测,在科科斯—纳斯卡裂谷的南侧也曾有类似的短暂性的裂谷发生,并且曾有助于旋转的加拉帕戈斯微板块的初期形成(大约是1.5百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拉帕戈斯三联点 板块边界 岩石层应力
下载PDF
白垩纪中期西南太平洋海盆Tongareva三联点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Roger L Larson 文凤英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0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白垩纪 太平洋 海盆 Tongareva三联点 汇集带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北太平洋板块及太平洋-FaraUon-lzanagi三联点区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
16
作者 W.W.Sager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2期39-39,共1页
太平洋西北部Shatsky海台附近的磁性条带表明了从M21到M10时间,北太平洋板块的构造历史痕迹。在M22期间,太平洋-Farallon-Izanagi(P-F-I)三联点位于海台的西南,并向北北西方向迁移。此后不久,由于作用于三个板的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太平洋西北部Shatsky海台附近的磁性条带表明了从M21到M10时间,北太平洋板块的构造历史痕迹。在M22期间,太平洋-Farallon-Izanagi(P-F-I)三联点位于海台的西南,并向北北西方向迁移。此后不久,由于作用于三个板的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太平洋-Izanagj洋脊受其影响,M21到M19期间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 三联点 构造演化 北北西 晚侏罗世 微板块 应力场 几何形态 历史痕迹 顺时针方向
下载PDF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玛积雪山三联点以及东古特提斯多岛洋启示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安林 张国伟 +2 位作者 孙延贵 程顺有 姚安平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49-261,共13页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布于南侧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北侧宗务隆构造带和两者间的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构成了以玛积雪山OIB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过渡为MORB的古洋脊热点构造,苦海-赛什塘带的镁铁质火山岩由E-M...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布于南侧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北侧宗务隆构造带和两者间的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构成了以玛积雪山OIB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过渡为MORB的古洋脊热点构造,苦海-赛什塘带的镁铁质火山岩由E-MORB和大陆裂谷玄武岩构成,而宗务隆构造带的岩石则为略显富集的N-MORB.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反映了区域性的镁铁质岩浆源区OIB物质的的影响.从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和构造关系分析,阿尼玛卿带与苦海-赛什塘带构成一古三联点构造.而苦海-赛什塘坳拉谷的形成为宗务隆带镁铁质火山岩源区遭受玛积雪山OIB物质可能的交代混染提供了构造通道.古三联点构造的出现和宗务隆带的开裂分割了本区诸造山带和地块.热点构造是本区晚古生代拉张体制主要的深部动力学原因,而它引发的三联点构造是形成多块体洋陆格局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B N-MORB 大陆裂谷玄武岩 玛积雪山三联点 多岛洋构造格局 东古特提斯
原文传递
全球板块运动三联点形成与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振山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34-1843,共10页
三联点是三个板块边界的交点,三个板块在三联点附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记录了板块相互运动的历史,为研究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实验室.前人最初利用地震、测深、地磁等数据研究三联点的演化历史.随着探测与... 三联点是三个板块边界的交点,三个板块在三联点附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记录了板块相互运动的历史,为研究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实验室.前人最初利用地震、测深、地磁等数据研究三联点的演化历史.随着探测与计算技术的发展,GPS数据、层析成像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应用到三联点的研究中.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不同类型三联点的研究,统计了全球已发现的七种类型的19个三联点,论述不同类型三联点演化过程,给出了数值模拟在三联点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目前,三联点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对简单的RRR型、RTT型及FFT型这三类三联点,且三联点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针对RRR型三联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越来越丰富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相关的观测资料,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其他类型三联点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点 板块边界 演化过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19
作者 刘荣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66-167,共2页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文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多起点、有重点,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形成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提高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 三联 新生代农民工 多起 联合体 职业教育模式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东端破裂生长点的最新构造变形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萍 王增光 +1 位作者 雷生学 张克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阿尔金断裂向东扩展的新破裂生长点,两断裂构造与新生的红柳峡断裂构成似三联点构造。破裂生长点附近的最新构造变形表现为:阿尔金断裂的旋转隆升和向北扩展;祁连山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兼右旋走滑... 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阿尔金断裂向东扩展的新破裂生长点,两断裂构造与新生的红柳峡断裂构成似三联点构造。破裂生长点附近的最新构造变形表现为:阿尔金断裂的旋转隆升和向北扩展;祁连山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兼右旋走滑;红柳峡断裂的挤压拖曳弯曲,它们共同受制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和向外扩张作用。推测阿尔金断裂自西而东的破裂扩展就是似三联点构造逐一形成而又被切割贯通的过程。阿尔金断裂以蠕滑活动为主,2002年玉门地震与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及其伴生的调节断层的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东端 破裂生长 三联点构造 旋转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