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新七针三联针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
作者 陈震 刘舒怡 +1 位作者 张文福 王同亮 《山西中医》 2024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立新七针三联针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及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组予立新七针三联针法及腰椎牵引治疗。2周为1... 目的:观察立新七针三联针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及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组予立新七针三联针法及腰椎牵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新七针三联针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立新七 三联针法 灸疗
下载PDF
截瘫三联针法治疗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肌力、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安霞 刘畅 +2 位作者 张黎明 潘化杰 杨傲然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分析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对下肢肌力、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方法:选定92例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分析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对下肢肌力、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方法:选定92例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截瘫三联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下肢肌力、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BI评分、FMA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分级、下肢肌力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量、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联合NMES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加快血液流动速度,提高下肢肌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下肢运动障碍 截瘫三联针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肌力 深静脉血流
下载PDF
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文春 王倩 +5 位作者 庞日朝 赵娟妮 王彧 田恬 柏玲 张安仁 《四川中医》 2012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目的:客观评价"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4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 目的:客观评价"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4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截瘫三联针"法,对照组采用目前常用体针穴位针刺。两组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时(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分别进行ASIA感觉(针刺觉、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统计分析中,以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为因变量分别拟合最优多水平模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组间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在几个评定时间点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增长趋势看,在观察的4个月内,所有患者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有呈增长的趋势,但是趋势不为线性,而且增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即抛物线形式增长;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没有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变化趋势相同。其中,针刺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8.467+3.799time-0.640time2,轻触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回归模型:y(估计值)=76.943+2.803time-0.487time2,运动评分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58.556+4.415time-0.659time2。即说明两组的治疗效果在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方面没有任何差异。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和常用体针法均能改善外伤性胸腰段SCI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但两种方法在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方面没有疗效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截瘫三联针法 运动点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艳 王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960,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三联针法(电针、穴位注射、火针)进行治疗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三联针法(电针、穴位注射、火针)进行治疗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率、治疗前及治疗后Portmann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ortman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 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安全性和减少不良情绪,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针法 周围性面瘫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三联针法与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娜 郝世飞 张汉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比较三联针法与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三联针法组(试验组30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不同阶段(治疗前、治疗14天后... 目的:比较三联针法与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三联针法组(试验组30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不同阶段(治疗前、治疗14天后及28天后)评定NDS和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14天、28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优于康复疗法。三联针法在恢复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方面比康复疗法起效快。三联针法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具有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针法 康复训练 中风后偏瘫
下载PDF
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易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51-2352,共2页
面瘫是以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略多,常为单侧发病,偶见双侧,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病急速,表现为单纯的一侧面部肌肉突然瘫痪,口角歪向一侧,前... 面瘫是以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略多,常为单侧发病,偶见双侧,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病急速,表现为单纯的一侧面部肌肉突然瘫痪,口角歪向一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针法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娜 刘雅玲 +1 位作者 郝世飞 张汉伟 《山西中医》 2013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头针针刺组、腹针针刺组、体针针刺组及三联针刺组,每组30例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三联针法组临床疗效最佳,有效率为96.7%,与头针组(P<0....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头针针刺组、腹针针刺组、体针针刺组及三联针刺组,每组30例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三联针法组临床疗效最佳,有效率为96.7%,与头针组(P<0.05)、腹针组(P<0.01)和体针组(P<0.01)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头、腹、体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后遗症 三联针法 灸疗
下载PDF
三联针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40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移生 彭易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三联针法 治疗 MRI检查 门诊患者 头颅CT 颅内病变 平均
下载PDF
三联针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移生 彭易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84-78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联针法 治疗 MRI检查 住院患者 头颅CT 颅内病变
下载PDF
三联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6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江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228-229,共2页
目的三联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6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6例门诊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采用针灸、水针、针刀三联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占78%;显效4例,占11%;有效4例,占11%;无效0例,总有效率1... 目的三联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6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6例门诊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采用针灸、水针、针刀三联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占78%;显效4例,占11%;有效4例,占11%;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三联针法是在临床上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 皮神经炎 三联针法
下载PDF
立新七针三联针法治疗膨隆型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福 陈震 +4 位作者 王浩全 徐晓燕 李艳 路等荣 李元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立新七针中圆利针、毫针、大针三联疗法治疗膨隆型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膨隆型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立新七针中圆利针、毫针、大针三联疗法治疗膨隆型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膨隆型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立新七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新七针三联针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成本低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新七 三联针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三联针法治疗寻常性痤疮60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移生 陈敏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7期62-63,共2页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面部、前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主要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及非炎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等。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范围不断扩大,对患者的心理和社...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面部、前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主要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及非炎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等。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范围不断扩大,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造成极大的影响。我科采用三联针法(即围刺、刺络放血、穴位埋线)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痤疮 三联针法 灸疗
下载PDF
截瘫三联针法在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高二廷 《四川中医》 2015年第5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截瘫三联针法在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4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观察组给予截瘫三联针法。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能力(FCA)、下肢运动功能(FMA... 目的:探讨截瘫三联针法在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4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观察组给予截瘫三联针法。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能力(FCA)、下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I、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与常规针刺法均能改善患者综合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但截瘫三联针法长期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三联针法 综合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头体电三联针法治疗脑梗塞41例疗效观察
14
作者 郭苏江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1期67-67,共1页
我们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期间,对41例脑梗塞患者,在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配合头体电三联针法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常规方法是扩容、抗凝、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发病满72h且生命体征稳定者,配合头体电三联针法,取得满意... 我们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期间,对41例脑梗塞患者,在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配合头体电三联针法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常规方法是扩容、抗凝、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发病满72h且生命体征稳定者,配合头体电三联针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头体电三联针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7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军 柴菲 +2 位作者 彭易雨 黄移生 张玉丰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随访...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喷嚏、鼻塞、流涕、鼻痒)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6%(67/72),对照组为76.06%(5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及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三联针法 下关穴 深位注射
原文传递
三联针法配合下关穴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军 柴菲 +2 位作者 彭易雨 黄移生 张玉丰 《湖北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43-45,共3页
过敏性鼻炎为Ⅰ型变态反应[1]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相关研究发现,IL-4和IL-5可促进IgE介导的免疫反应[2-3],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4-5]。而中医学将其归为“鼻鼽”范畴,以针灸为代表的一些中医特色治... 过敏性鼻炎为Ⅰ型变态反应[1]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相关研究发现,IL-4和IL-5可促进IgE介导的免疫反应[2-3],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4-5]。而中医学将其归为“鼻鼽”范畴,以针灸为代表的一些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逐渐被患者所接受。然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笔者采用三联针法配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去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5)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三联针法 下关穴 深位注射
原文传递
癃清胶囊联合会阴三联针刺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潘日润 陈熵忠 +5 位作者 邓日森 史亚磊 林勇 黄伟聪 林虔 程宛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癃清胶囊联合会阴三联针刺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湿热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药物组(A组)、针刺组(B组)和药物+针刺治疗组(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口服... 目的探讨癃清胶囊联合会阴三联针刺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湿热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药物组(A组)、针刺组(B组)和药物+针刺治疗组(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口服癃清胶囊治疗,B组采用会阴三联针刺治疗,C组予以癃清胶囊联合会阴三联针刺治疗。比较三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5.0%、90.0%,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NIH-CPSI症状影响、疼痛症状、尿路症状、生活质量积分与总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2周后,C组NIH-CPSI症状影响、疼痛症状、尿路症状、生活质量积分与总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76±0.21)、(9.27±2.09)、(5.15±0.05)、(4.44±0.72)、(20.62±4.25)、(18.35±4.23)分,B组分别为(2.07±0.62)、(13.29±2.25)、(5.29±0.02)、(4.75±0.65)、(25.40±3.20)、(26.35±5.10)分,A组分别为(1.96±0.56)、(13.27±2.24)、(5.27±0.03)、(4.85±0.25)、(25.35±3.22)、(26.37±5.09)分。治疗4周后,C组NIH-CPSI症状影响、疼痛症状、尿路症状、生活质量积分与总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2±0.20)、(5.13±1.10)、(3.30±0.24)、(3.28±0.06)、(12.73±2.22)、(12.20±2.08)分,B组分别为(1.48±0.42)、(6.25±0.25)、(4.31±0.27)、(3.60±0.06)、(15.64±2.12)、(13.23±2.00)分,A组分别为(1.52±0.25)、(6.23±0.15)、(4.55±0.95)、(3.56±0.04)、(15.86±2.09)、(13.22±2.13)分。治疗2、4周后,三组NIH-CPSI症状影响、疼痛症状、尿路症状、生活质量积分与总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出现腹痛、腹泻,B组未见不良反应,C组出现1例腹痛、腹泻;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湿热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采用癃清胶囊联合会阴三联针刺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快的治疗方法,可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会阴三联 癃清胶囊 疗效
下载PDF
“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文春 卢家春 +5 位作者 王倩 庞日朝 赵娟妮 田恬 孙年怡 张安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比较"截瘫三联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外伤性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8例外伤性胸腰段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比较"截瘫三联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外伤性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8例外伤性胸腰段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截瘫三联针法",即针刺脊髓损伤平面上两节段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在电刺激引导下针刺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并给予脉冲电刺激;对照组采用目前常用体针穴位针刺,穴取环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两组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综合功能进行评定,并以MBI、FCA得分为双反应变量拟合多水平模型,观察两组的MBI、FCA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随访时两组MBI、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两组间MBI和FCA评分在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观察的4个月内,两组MBI和FCA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长的趋势,且趋势大致呈线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组的增长幅度更大些,说明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无差别,但是观察组的远期效果更优。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改善外伤性胸腰段SCI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综合功能,但从远期效果来看,"截瘫三联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截瘫三联针法
原文传递
“截瘫三联针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柯晓华 王彧 +7 位作者 张安仁 江玥 董超 王倩 张姗姗 陈莎莎 黄彬洋 龚思慧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观察"截瘫三联针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截瘫三联针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 目的:观察"截瘫三联针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截瘫三联针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针刺损伤段上下端两个椎体旁的督脉穴、背俞穴及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B组针刺损伤段上下端两个椎体旁的督脉穴、背俞穴及双下肢"环跳""后三里""阳陵泉""跟端";C组造模后不针刺,进行同步抓取和固定。A、B两组每次留针15min,每天针刺1次,共14次。分别于造模后1d、7d、14d观察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损伤段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d,各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第7d、第14d,A、B组评分明显优于C组(均P<0.05),而A组评分高于B组(均P<0.05)。2各组均可见CGRP阳性细胞表达,A、B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而治疗14d后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调控神经保护因子CGRP的大量表达,可能是其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三联针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原文传递
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易雨 景绘涛 +1 位作者 栾兰 涂赢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0-262,268,共4页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三联针法,即电针、水针、火针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三联针法,即电针、水针、火针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7/50),优于对照组的80%(40/50,P<0.05)。结论: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三联针法 穴位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