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4,4-四对羟甲基酚氧基-6,6-二苯基三聚磷腈的合成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源 邵宗龙 +3 位作者 董华 余亚平 毛羽华 范维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将本基引入到六氯环三磷腈上,然后由亲核取代反应和氢化还原反应,合成了2,2,4,4-四对羟甲基酚氧基-6,6-二苯基三聚磷腈,探索了各步的合成、分离方法,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四对羟甲基 酚氧基 二苯基 三聚磷腈
下载PDF
含双螺环取代三聚磷腈结构苯并口恶嗪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房晓敏 胡永佳 +4 位作者 余丽丽 张璞 徐元清 丁涛 任艳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124,共3页
以六氯环三聚磷腈,1,1′-二羟基联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含活泼官能团的苯并口恶嗪单体为原料合成了含双螺环取代三聚磷腈结构的苯并口恶嗪单体(HCP)。采用FT-IR,1 H-NMR,13 C-NMR,和31P-NM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固化行为以及HCP均聚物... 以六氯环三聚磷腈,1,1′-二羟基联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含活泼官能团的苯并口恶嗪单体为原料合成了含双螺环取代三聚磷腈结构的苯并口恶嗪单体(HCP)。采用FT-IR,1 H-NMR,13 C-NMR,和31P-NM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固化行为以及HCP均聚物和HCP与双酚A苯并口恶嗪树脂(Bz)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HCP均聚物在氮气氛下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33℃,800℃时残炭42%。HCP/Bz共聚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67℃,800℃残炭率达52%,具有比HCP和Bz均聚物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环三聚磷腈 苯并嗪 耐热性能 残炭
下载PDF
三聚磷腈的制备新工艺 被引量:9
3
作者 颜红侠 宁荣昌 马晓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3-164,共2页
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was prepared by reacting ammonium chloride and phosphorus pentachloride in an inert organic solvent at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metal compounds and pyridine. The conbination of MgCl2... 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was prepared by reacting ammonium chloride and phosphorus pentachloride in an inert organic solvent at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metal compounds and pyridine. The conbination of MgCl2·6H2O with pyridine showed an ideal catalytic activity to give 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in yield of 87% under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The method is time s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磷腈 氯化铵 五氯化 催化合成
下载PDF
含咔唑生色团的三聚磷腈分子玻璃的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丽 杨正 +2 位作者 姜治伟 石军 曹少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8-241,共4页
利用后重氮偶合方法制备了2种含咔唑双功能生色团的三聚磷腈,并用1H NMR、31P NMR、IR、UV-V is以及DSC等测试技术对磷腈小分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31P NMR谱图上的单峰说明,六氯环三磷腈上的氯已经全部被咔唑基团取代。1H NMR、IR... 利用后重氮偶合方法制备了2种含咔唑双功能生色团的三聚磷腈,并用1H NMR、31P NMR、IR、UV-V is以及DSC等测试技术对磷腈小分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31P NMR谱图上的单峰说明,六氯环三磷腈上的氯已经全部被咔唑基团取代。1H NMR、IR、UV-V is谱图表明,对硝基偶氮苯基团以不同比例连接在咔唑环上。DSC结果显示,磷腈小分子为完全无定型态,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生色团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磷腈 后重氮偶合 咔唑 光折变分子玻璃
下载PDF
环三聚磷腈多齿配体的合成及DNA的切割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乐 叶勇 +2 位作者 钟尚宾 张迪 赵玉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3-496,共4页
为了得到具有核酸切割功能的人工核酸酶,设计合成了5种环三聚磷腈多齿配体,并初步检测了其对DNA的切割活性.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由IR,1HNMR,31P NMR,13C NMR和ESI-MS确认.在生理条件下对pUC19 DNA切割活性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合物5a^5e... 为了得到具有核酸切割功能的人工核酸酶,设计合成了5种环三聚磷腈多齿配体,并初步检测了其对DNA的切割活性.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由IR,1HNMR,31P NMR,13C NMR和ESI-MS确认.在生理条件下对pUC19 DNA切割活性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合物5a^5e的Cu(Ⅱ)配合物存在下,保温24 h后,pUC19 DNA由FormⅠ断裂为FormⅡ,即合成目标化合物有明显的DNA切割活性.同时,考察了配合物5b+Cu在不同时间下对DNA的切割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磷腈 多齿配体 pUC19 DNA 切割
下载PDF
六溴环三聚磷腈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原 乔晋忠 朱福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报道了六溴环三聚磷腈的实验室合成方法,讨论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六溴环三聚磷腈分离、提纯方法,并用31PNMR谱、IR谱和MS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六溴环三聚磷腈的纯度在98%以上,总转化率可以达到90%.
关键词 六溴环三聚磷腈 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 工艺条件 加料方式 反应温度
下载PDF
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岳鑫 刘景东 刘慧 《电池工业》 CAS 2011年第3期180-183,共4页
采用亲核取代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三聚磷腈复合硫,并以金属锂为负极组装成扣式模拟电池。红外吸收光谱及XRD实验表明:材料为聚磷腈与硫的混合物,聚磷腈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溶入到电解液中的多硫... 采用亲核取代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三聚磷腈复合硫,并以金属锂为负极组装成扣式模拟电池。红外吸收光谱及XRD实验表明:材料为聚磷腈与硫的混合物,聚磷腈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溶入到电解液中的多硫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电化学迟缓过程,复合材料吸附及驻留了部分电解液,对"飞梭效应"有抑制作用;交流阻抗谱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硫已经在聚磷腈基质中得到高度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三聚磷腈复合硫 飞梭现象
下载PDF
三聚磷腈为核的酰胺星型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液晶行为的研究
8
作者 杨丽娜 高建峰 +2 位作者 周光强 杨宁 韩亚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87,共3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酸酐合成对乙酰氧基苯甲酸;然后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对氨基苯酚通过酰化反应合成酰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再与六氯环三聚磷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以三聚磷腈为核的酰胺星型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 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酸酐合成对乙酰氧基苯甲酸;然后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对氨基苯酚通过酰化反应合成酰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再与六氯环三聚磷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以三聚磷腈为核的酰胺星型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和DSC测试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六氯环三聚磷腈的氯原子已全部被取代;液晶基元为向列型碎片状织构,星型化合物为向列型花束状织构;液晶基元和星型化合物的液晶相范围分别为85~130℃、100~168℃,星型化合物的清亮点和液晶相变范围均比液晶基元的高,此星型化合物有望在液晶材料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磷腈 酰胺化合物 液晶 织构 星型化合物
下载PDF
六(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三聚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殷跃凡 黄荣 +1 位作者 李艳梅 毕韵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8-260,共3页
以六氯三聚磷腈和甲氧基乙氧基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全取代的六(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三聚磷腈,并用IR、31P NMR、1HNMR、13C NMR、FABMS等现代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经生物活性试验证明,此化合物对腐生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 以六氯三聚磷腈和甲氧基乙氧基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全取代的六(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三聚磷腈,并用IR、31P NMR、1HNMR、13C NMR、FABMS等现代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经生物活性试验证明,此化合物对腐生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三聚磷腈 甲氧基乙氧基乙醇 合成
下载PDF
六溴化环三聚磷腈合成工艺研究
10
作者 程原 王建中 +1 位作者 朱福田 王苏 《塑料助剂》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报道了六溴化环三聚磷腈合成、分离、提纯的实验室方法 ,并用 31PNMR谱。
关键词 六溴化环三聚磷腈 合成工艺 分离 提纯 ^31PNMR谱 IR谱 MS谱
下载PDF
杂质对六氯环三聚磷腈热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大凯 梁焕 +1 位作者 陆茵 安全福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7-752,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磷核磁共振谱、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凝胶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六氯环三聚磷腈(HCCP)在存放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以及不同纯化方法对这些杂质的去除效果,探讨了这些杂质对HCCP单体真空热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HCCP... 利用红外光谱、磷核磁共振谱、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凝胶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六氯环三聚磷腈(HCCP)在存放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以及不同纯化方法对这些杂质的去除效果,探讨了这些杂质对HCCP单体真空热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HCCP在存放过程中接触空气中的水汽在环上氯基团处易被水解,产生Trimer-1、Gem-2、Dimmer-3等杂质,重结晶能去除Gem-2、Dimmer-3和少量的Trimer-1,升华能较好地去除Trimer-1.杂质Gem-2、Dimmer-3中的羟基引发聚二氯磷腈交联,生成不可溶的交联态聚二氯磷腈,而Trimer-1则会降低聚合速度,并在聚合物中引入磷氧基和亚胺基杂链,从而影响后续聚磷腈取代产物的性质,表现为聚合物中晶态发生变异,结晶度降低,玻璃化温度、晶态转化温度和熔融温度出现差别.用重结晶结合升华的方法对HCCP单体进行纯化后,应用FTIR或31P-NMR分析来验证纯化效果,以确保能控制聚合速度和时间,使聚合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环三聚磷腈 热开环聚合 杂质
下载PDF
热处理对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岳鑫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8期16-18,20,共4页
通过亲核取代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TPS,并对其进行了热处理。TPS是环部分破裂的硫化三聚磷腈和单质硫的混合物,磷腈基团将表面修饰呈棱角形貌;热处理后氮磷链断裂,主体结构为硫,在Li CF3SO3/DME+DGM电解液50u A电... 通过亲核取代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TPS,并对其进行了热处理。TPS是环部分破裂的硫化三聚磷腈和单质硫的混合物,磷腈基团将表面修饰呈棱角形貌;热处理后氮磷链断裂,主体结构为硫,在Li CF3SO3/DME+DGM电解液50u A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58.7m Ah/g,高于热处理前的627.4m Ah/g。热处理后硫引起的"飞梭效应"较严重,前15次循环比容量都高于TPS,从第5次开始,容量保持率要低于TPS。3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02m Ah/g,小于TPS的197.44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三聚磷腈复合硫 热处理
下载PDF
间硝基苯胺基取代的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性能研究
13
作者 岳鑫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7期45-47,共3页
采用间硝基苯胺制备混合取代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MPS,并对其进行了热处理。MPS上没有发生锂离子在苯胺基上的嵌入和脱嵌反应,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47.3 mAh/g,3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99.1 mAh/g。MPS电化学性能与TPS相似,间硝基苯胺基对S-... 采用间硝基苯胺制备混合取代三聚磷腈复合硫正极材料MPS,并对其进行了热处理。MPS上没有发生锂离子在苯胺基上的嵌入和脱嵌反应,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47.3 mAh/g,3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99.1 mAh/g。MPS电化学性能与TPS相似,间硝基苯胺基对S-S键起一定保护催化作用,晶态硫含量增加,比容量相对TPS有提高,衰减速率稍变大。热处理后,断裂的磷腈基团和间硝基苯胺取代基在活性硫表面较厚的包覆,导致放电比容量有较大幅度降低,首次为320 mAh/g。但相比热处理前,比容量下降缓慢,第二次容量保持率为93.1%,平均容量衰减率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三聚磷腈复合硫 间硝基苯胺
下载PDF
环状六氯三聚磷腈的合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启新 王利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8-20,共3页
采用氯化铵和五氯化磷为原料,氯苯为溶剂,无水氯化镁加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环状六氯三聚磷腈。在较佳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85.1%。氯苯的回收率>96%。
关键词 环状六氯三聚磷腈 催化 合成 氯化铵 五氯化 氯苯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六溴环三聚磷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木子 刘颖 +1 位作者 谢吉星 徐建中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4期20-22,共3页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催化合成六溴环三聚磷腈,该方法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反应时间短,产率提高到50%以上,并用TG/DTA,IR谱,31PNMR谱和X-ray衍射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六溴环三聚磷腈 复合催化剂 微波 合成
下载PDF
改性六氯环三聚磷腈在聚酯中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兴勇 汪娇宁 毛志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98,共5页
将六氯环三聚磷腈用季戊四醇改性后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性能的测试判定其在PET中的阻燃效果,协同热失重分析和燃烧后炭渣的表面形貌探讨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阻燃剂含量仅为6%时... 将六氯环三聚磷腈用季戊四醇改性后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性能的测试判定其在PET中的阻燃效果,协同热失重分析和燃烧后炭渣的表面形貌探讨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阻燃剂含量仅为6%时,试样的LOI达35%以上,而在阻燃剂含量仅为3%时试样的阻燃级别达到UL94 V–0级。材料燃烧后炭渣的扫描电镜图表明,内表面是多孔型的,而外表面是连续致密的,为改善材料的热性质和降低可燃气体的扩散提供了一层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环三聚磷腈 改性 聚酯 阻燃复合材料
下载PDF
六(4-乙氧羰苯氧基)三聚磷腈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毕韵梅 遇丽 +2 位作者 杨海燕 王凌云 白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1-423,共3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高分子模型化合物———六(4-乙氧羰苯氧基)三聚磷腈,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证实了该中间体的结构,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该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合成六(4-乙氧羰苯氧基)三聚磷腈的较好方法为:以2.4 g K2... 合成了一种新的高分子模型化合物———六(4-乙氧羰苯氧基)三聚磷腈,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证实了该中间体的结构,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该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合成六(4-乙氧羰苯氧基)三聚磷腈的较好方法为:以2.4 g K2CO3为催化剂,用1 g六氯三聚磷腈与3.5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在丙酮中回流8 h,产率为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4-乙氧羰苯氧基)三聚磷腈 合成方法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三聚氯化磷腈取代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亚青 王志军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2-165,共4页
 通过三聚氯化磷腈分子中的氯原子被苯氧基、胺乙氧基取代的反应制得四苯氧基-二胺乙氧基三聚磷腈衍生物,然后再使该取代产物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获得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为三聚氯化磷腈转化为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三聚氯化 取代反应 四苯氧基-二胺乙氧基三聚磷腈 甲苯二异氰酸酯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
下载PDF
基于环三聚磷腈的超分子液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晓红 贺庆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综述了以环三聚磷腈为核设计合成的系列树枝状超大分子及它们呈现的超分子液晶行为.依据核上引入的液晶基元的结构,这类化合物能自组装形成具有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纳米结构的液晶相,如向列相、层列相、柱相及三维立方相等.这些液晶相的... 综述了以环三聚磷腈为核设计合成的系列树枝状超大分子及它们呈现的超分子液晶行为.依据核上引入的液晶基元的结构,这类化合物能自组装形成具有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纳米结构的液晶相,如向列相、层列相、柱相及三维立方相等.这些液晶相的出现取决于环三聚磷腈衍生物对空间的最优化填充作用、刚硬核与柔性链间的微观相分离作用及微观相分离后形成的界面曲率的大小等.研究表明,以环三聚磷腈为核的树枝状超大分子可以作为研究非常规超分子液晶的典型范例,由此获得的复杂超分子液晶结构也将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磷腈 液晶 超大分子 自组装
原文传递
六(乙氧基吡咯烷酮)三聚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殷跃凡 黄荣 +1 位作者 李艳梅 毕韵梅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2-554,共3页
以N-羟乙基吡咯烷酮与氢化钠作用生成相应的钠盐,再将此钠盐与六氯三聚磷腈(HCCP)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六(乙氧基吡咯烷酮)三聚磷腈,用IR、31P NMR、1H NMR、13C NMR、DEPT、FABMS等现代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表... 以N-羟乙基吡咯烷酮与氢化钠作用生成相应的钠盐,再将此钠盐与六氯三聚磷腈(HCCP)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六(乙氧基吡咯烷酮)三聚磷腈,用IR、31P NMR、1H NMR、13C NMR、DEPT、FABMS等现代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表明,此化合物1mg/mL时对腐生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的72h致死率为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乙氧基吡咯烷酮)三聚磷腈 N-羟乙基吡咯烷酮 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