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蒙山保护区峨眉栲、三脉水丝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1
作者 古朝山 陈娜 +2 位作者 杨科 刘恩德 李伟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0-55,62,共7页
以乌蒙山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峨眉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5种,隶属64个科103个属,... 以乌蒙山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峨眉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5种,隶属64个科103个属,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划为12个类型,总体上可分为广布型、热带型、温带型;(2)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分别为峨眉栲和三脉水丝梨、筇竹(Chimonobambusa tumidissinoda)、骤尖楼梯草(Elatostema cuspidatum),物种重要值与数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相关强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3)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4)整个群落以第Ⅰ龄级和高度Ⅰ级树木占优势,而乔木层则以第Ⅱ龄级和高度Ⅱ级树木占优势。群落物种丰富,优势种明显,生长稳定,有利于维持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峨眉栲 三脉水丝梨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一主三脉”模式下地方特色“表演性”非遗项目的传承策略研究——以鹤山“狮艺”“咏春拳”为例
2
作者 梁彩虹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6期30-32,共3页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研究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鹤山市两项历史悠久的重点非遗项目“狮艺”“咏春拳”的传承进行共性研究,通过“一主三脉”模式架构,形成具有鹤山地方特色的传承策略,目的是为我国非...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研究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鹤山市两项历史悠久的重点非遗项目“狮艺”“咏春拳”的传承进行共性研究,通过“一主三脉”模式架构,形成具有鹤山地方特色的传承策略,目的是为我国非遗项目的传承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主三脉 “表演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小花三脉紫菀和狭叶三脉紫菀的区别: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黎维平 刘胜祥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产自湖北神农架的狭叶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 var. gerlachii (Hance) Chang一直被各种文献和有关标本馆误定为小花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我们对二者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形态学、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导致... 产自湖北神农架的狭叶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 var. gerlachii (Hance) Chang一直被各种文献和有关标本馆误定为小花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我们对二者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形态学、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导致错误鉴定的原因,重新确定了二者的界限。小花三脉紫菀无横走地下茎,这一性状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核型研究发现,小花三脉紫菀为二倍体,2n=2x=18=18m,核型属1A型;狭叶三脉紫菀则是四倍体,2n=4x=36=32m+4sm (2SAT),核型属2A型。二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狭叶三脉紫菀在湖北为新分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三脉紫菀 狭叶三脉紫菀 形态学 细胞学 比较研究 横走地下茎 染色体 核型分析 神农架
下载PDF
卵叶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席荣英 白素平1 +2 位作者 孙祥德 郭兰青 周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5-786,共2页
关键词 卵叶三脉紫菀 化学成分 研究 提取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长毛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闫福林 董丽 +2 位作者 刘振岭 晁淑军 郝永兵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Angelicoidenol-2-O-β-D-gl...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1),(-)-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正十六烷酸(3),亚油酸(4),亚油酸甲酯(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长毛三脉紫菀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三脉紫菀有效组分配比的平喘作用及其毒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康林之 朱建成 +7 位作者 任刚 罗云 张婧 刘荣华 杨明 王芳 何小汝 赵海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056-5058,共3页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抗慢支组分平喘作用的最佳配比及其毒性。方法合格豚鼠72只,体质量(300±20)g,雄性,分为空白组、氨茶碱组(0.047g/kg)、三脉紫菀总皂苷与总黄酮不同配比组(8∶1、4∶1、2∶1、1∶1、1∶2、1∶4、1∶8,0.38g/kg)。...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抗慢支组分平喘作用的最佳配比及其毒性。方法合格豚鼠72只,体质量(300±20)g,雄性,分为空白组、氨茶碱组(0.047g/kg)、三脉紫菀总皂苷与总黄酮不同配比组(8∶1、4∶1、2∶1、1∶1、1∶2、1∶4、1∶8,0.38g/kg)。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d,每天1次,采用His-Ach雾化引喘法通过诱咳引喘仪优选最佳配比;制备豚鼠离体气管环标本,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考察豚鼠平滑肌条在正常克氏液条件下加入氯化乙酰胆碱(Ach)后的收缩变化,以及其他组分别在Ach致平滑肌收缩最明显时,加入氨茶碱(1.25mg/mL)后的平滑肌舒张百分率。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考察三脉紫菀总皂苷、总黄酮及其1∶2配比的急性毒性。结果较之空白组,氨茶碱组、其他各给药组的致喘潜伏期延长显著(P<0.05),其中1∶1、1∶2、1∶4组与其他配比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又以1∶2组引喘潜伏期最长。氨茶碱组与各配比组均能明显松弛Ach导致收缩的豚鼠气管平滑肌,其中氨茶碱组舒张百分率最大(24.12±1.20)%,各配比组舒张百分率不及氨茶碱组(P<0.05),但以1∶2组与之最接近。三脉紫菀总皂苷、总黄酮及其1∶2配比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300、345、325g/kg。结论在给药总量恒定的情况下,三脉紫菀总皂苷与总黄酮1∶2平喘解痉作用明显,其总黄酮、总皂苷及1∶2配比的急性毒性实验未显示明显的毒性作用,安全性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紫菀 皂苷类 黄酮类 平喘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三脉血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VEGF bFGF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春 温彦芳 +6 位作者 檀清照 王天群 王玉玞 靳占峰 张永春 刘相杰 王树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2-1004,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三脉血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VEGF、bFGF的影响及其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三脉血大剂量组(C组),三脉血小剂量组(D组),1... 目的研究中药三脉血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VEGF、bFGF的影响及其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三脉血大剂量组(C组),三脉血小剂量组(D组),14 d后处死动物,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梗死-非梗死交界处区VEGF、bFGF表达,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其毛细血管数。结果与B组相比C、D组VEGF、bFGF表达增加(P<0.05),毛细血管数增加(P<0.05);C组和D组相比,VEGF、bFGF表达及毛细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脉血注射液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分泌VEGF、bFGF,并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湖南紫菀属(菊科)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 被引量:2
8
作者 黎维平 陈功锡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0,共3页
报道了湖南紫菀属Aster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A.ageratoidesvar.pendulusW.P.Li&G.X.Chen。新变种与宽伞三脉紫菀A.ageratoidesvar.laticorymbus(Vant.)Hand.-Mazz.最为接近,但以如下特征与之相区别:茎下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背... 报道了湖南紫菀属Aster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A.ageratoidesvar.pendulusW.P.Li&G.X.Chen。新变种与宽伞三脉紫菀A.ageratoidesvar.laticorymbus(Vant.)Hand.-Mazz.最为接近,但以如下特征与之相区别:茎下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背面常为紫色,茎生叶常条形,叶上面被糙毛,总苞片较宽。新变种因叶常条形和舌状花白色而与小花三脉紫菀A.ageratoidesvar.microanthusLing相似,但总苞片顶端呈绿色,1.25–1.75mm宽,具明显横走地下茎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属 垂茎三脉紫菀 菊科 新变种 湖南 中国
下载PDF
卵叶三脉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跃 郭兰青 +1 位作者 牛晓明 席荣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393-394,397,共3页
目的 对卵叶三脉紫菀中三萜及甾体成分进行系列研究。方法 利用柱层析进行化合物分离 ,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此植物中分离到 4个化合物 ,经结构鉴定分别为波甾醇、表木栓醇、β-谷甾醇、豆甾醇 -β-D-葡萄糖甙。结论  4个化... 目的 对卵叶三脉紫菀中三萜及甾体成分进行系列研究。方法 利用柱层析进行化合物分离 ,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此植物中分离到 4个化合物 ,经结构鉴定分别为波甾醇、表木栓醇、β-谷甾醇、豆甾醇 -β-D-葡萄糖甙。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此植物分离而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叶三脉紫菀 甾体 结构解析 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海波 杨晓燕 +1 位作者 侯相民 刘航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9期23-23,51,共2页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脉紫菀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脉紫菀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紫菀 化学成分 研究
下载PDF
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测定
11
作者 何可群 李相兴 杨琼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全草70%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结果三脉紫菀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3.37%,精密度实验RSD为1.16%;卢丁对照品在...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全草70%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结果三脉紫菀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3.37%,精密度实验RSD为1.16%;卢丁对照品在0.013 75~0.220 0 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9.926 1C+0.013,相关系数R2=0.999 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为三脉紫菀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扩大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紫菀 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下载PDF
右三脉球静脉波高斯函数逐波解析法的研究
12
作者 张珣 陈凯杰 李志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当前的脉像检测方法中,脉像传感器的设计与脉像信息分析方法两方面关键技术尚未能实现根本的突破。由于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动脉和静脉两大系统构成,桡动脉波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左心系统的状况,对其研究比较深入,而右心系统的检测常常为... 当前的脉像检测方法中,脉像传感器的设计与脉像信息分析方法两方面关键技术尚未能实现根本的突破。由于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动脉和静脉两大系统构成,桡动脉波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左心系统的状况,对其研究比较深入,而右心系统的检测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当前单靠桡动脉脉像的检测很难诊断如"双高型"高血压等一些系统性、关联性疾病。该文围绕人体右心系统,针对右三脉球静脉波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归纳了四个重要特征参数,同时采用了逐波分段归一化方法,采用高斯函数进行了静脉波拟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而为静脉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 高斯函数 曲线拟合
下载PDF
三脉菝葜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江丽 朱根华 +4 位作者 梁芳 刘敏 刘星 李风琴 黄慧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2-785,共4页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脉菝葜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9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脉菝葜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9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4-ylβ-D-glucopyranoside(1)、(-)-8'-epilyoniresin-4-ylβ-glucopyranoside(2)、(+)-lyoniresin-4'-ylβ-glucopyranoside(3)、(-)-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4)、(+)-南烛木树脂酚(5)、淫羊藿醇A2(6)、淫羊藿醇A2-4-O-β-D-吡喃葡萄糖苷(7)、7S,7'S,8R,8'R-淫羊藿醇A2-9-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菝葜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卵叶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跃 刘振岭 +1 位作者 卢光洲 郭兰青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卵叶三脉紫菀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 NM,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卵叶三脉紫菀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 NM,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降碳-12-齐墩果烯(I)、(24R)-5(-豆甾-7,22(E)-二烯-3(-醇(II)、谷甾醇(III)、1,3-二亚油酸甘油酯(IV)。结论I为新化合物,II-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卵叶三脉紫菀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长毛三脉紫菀萜类成分的提取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晓杰 郭兰青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1),2β,3β-二羟基-16-O-β-吡喃葡萄糖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2),(-)-Angelicoideno-2-O-β-D-glucopyranoside(3),(-)-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木栓酮(5)和木栓醇(6),其中化合物3和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长毛三脉紫菀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三脉紫菀 菊科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鲁遇 余英才 梁永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645-2649,共5页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为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层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肺癌细胞株A549...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为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层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以及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80只KM小鼠通过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S180细胞悬液的方法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并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2次),环磷酰胺(阳性药物)组(0.025 g/kg,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三脉菝葜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以浸膏计给药剂量均分别为0.1、0.05、0.025 g/kg,每天灌胃2次),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检测各组小鼠的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体外试验表明,三脉菝葜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6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作用最强,其对各肿瘤细胞的IC50在40~210μg/mL范围内,对MCF-7细胞、MDA-MB-231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70.56、83.58、44.67μg/mL。体内实验表明,各给药组小鼠的瘤质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三脉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萃取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瘤质量显著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环磷酰胺组、三脉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脾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环磷酰胺组小鼠胸腺指数较模型组和其余各给药组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4个极性部位中,三脉菝葜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抗肿瘤效果最佳,并且免疫抑制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菝葜 醇提物 不同部位 抗肿瘤 小鼠
下载PDF
LCC-MTDC系统换流器直流改进三脉动谐波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陵 刘河林 +3 位作者 文俊 蔡永军 罗忠游 谈萌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7,共6页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多端直流(LCC-MTDC)输电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直流滤波器设计的优劣极大地依赖于LCC直流谐波模型的准确性。LCC-MTDC系统中各换流器的谐波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对换流器直流谐波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分...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多端直流(LCC-MTDC)输电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直流滤波器设计的优劣极大地依赖于LCC直流谐波模型的准确性。LCC-MTDC系统中各换流器的谐波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对换流器直流谐波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分段线性法,对换流阀在每个周期中的全过程进行机理分析,进而形成改进三脉动谐波模型的电压和电感模型,因此改进三脉动谐波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交流系统不对称及背景谐波的影响。以并联三端LCC-MTDC系统为例,通过与PSCAD/EMTDC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换流器直流谐波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输电 换流器直流谐波 三脉动谐波模型 直流滤波器
下载PDF
三脉血注射液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玲 王新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21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 探讨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 ,从而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大鼠主动脉段的离体培养 ,内皮细胞从动脉段切口处向外生长 ,形成具有分支结构的微血管样结构 ,于不同时间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 目的 探讨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 ,从而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大鼠主动脉段的离体培养 ,内皮细胞从动脉段切口处向外生长 ,形成具有分支结构的微血管样结构 ,于不同时间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样结构的数量 ,即能动态、定量的反映微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 三脉血注射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均可产生特异性的血管生成作用 ,明显促进血管生长 ,明显增加新生毛细血管数目 (P <0 .0 1)。二者相比 ,前者促进血管生长作用强于后者 ,还可使血管新生作用提前 (P <0 0 1)。bFGF组对毛细血管的新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P <0 .0 1) ,而三脉血组未发现此效应 (P >0 .0 5 )。结论 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其效应优于b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形成 三脉血注射液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三脉紫菀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爱红 袁金斌 +3 位作者 刘荣华 钟国跃 郑燕梅 任刚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12期55-57,共3页
目的:考察三脉紫菀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L9(34)正交实验,以总皂苷含量为优化指标,考察了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对三脉紫菀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料液比... 目的:考察三脉紫菀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L9(34)正交实验,以总皂苷含量为优化指标,考察了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对三脉紫菀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料液比为1∶6、提取2次、每次提取1小时。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三脉紫菀总皂苷含量为75.23mg/g,总皂苷提取率为1.51%。结论:该工艺简便、实用,可以为三脉紫菀总皂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紫菀 总皂苷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心叶三脉蕨(新属、新组合)及大羽羊齿类的分类位置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家柟 张秀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314-320,共7页
报道大羽羊齿类中的一真蕨植物新属和新组合。标本采自福建将乐县晚古生代的“龙潭组”。曾以脉序介于重网状和单网状之间,鉴定为心叶单网羊齿(新种)(Gigantonoclea cardio-phylla Zhu etGeng... 报道大羽羊齿类中的一真蕨植物新属和新组合。标本采自福建将乐县晚古生代的“龙潭组”。曾以脉序介于重网状和单网状之间,鉴定为心叶单网羊齿(新种)(Gigantonoclea cardio-phylla Zhu etGeng)。重新研究后,根据其三出脉和不完全的重网状脉式,又发现了其孢子囊群,从营养叶看,可归入大羽羊齿类,介于大羽羊齿和单网羊齿之间,从孢子囊群看,则肯定是真蕨,重新命名为心叶三脉蕨(新属、新组合)[Trinerviopteris cardiophylla (Zhu et Geng)Zhu gen.et com b.nov.]。与之同时发现的其它植物有:Sphenophyllum em arginatum 、Bow -m anites laxus、Lobatannularia lingulata、Chansitheca palaeosilvana、Ch. cf. kidstonii、Pecopteris anderssonii、P.echinata、P.? taiyuanensis、P.unita、Danaeites m irabilis、Fascipterisdensata、Cladophlebis ? perm 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羽羊齿类 心叶三脉 二叠纪 古植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