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洲前缘相储层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元庆 杜庆龙 +1 位作者 刘志胜 李德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29,共3页
通过对大庆油田南部杏 1 3区三次加密试验区地质及剩余油的综合分析解剖 ,研究了各类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沉积特征 ,利用检查井及开发动态资料 ,分析研究了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动用状况、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动用条件。在此基础上 ,总结出... 通过对大庆油田南部杏 1 3区三次加密试验区地质及剩余油的综合分析解剖 ,研究了各类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沉积特征 ,利用检查井及开发动态资料 ,分析研究了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动用状况、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动用条件。在此基础上 ,总结出各类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指出了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挖潜的方向。研究认为 ,外前缘Ⅱ类、外前缘Ⅲ类及外前缘Ⅳ类储层剩余油相对富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相 沉积特征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立军 侯颖 +2 位作者 段强国 孙博宇 张世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67-2171,共5页
针对以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为主的油藏,结合沉积微相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层间、层面、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有水下分流主河道及主体席状砂体侧缘剩余油、断层遮挡... 针对以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为主的油藏,结合沉积微相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层间、层面、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有水下分流主河道及主体席状砂体侧缘剩余油、断层遮挡型、注采不完善型、层间干扰型,并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对应的挖潜对策,井网加密、注采系统调整、注水井调剖、酸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相 沉积微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挖潜对策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构型研究——以SH油田一区沙二下亚段为例
3
作者 宋晓倩 《内江科技》 2023年第12期73-75,共3页
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单元间矛盾突出,导致储层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为此,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针对三角洲前缘亚相开展储层构型特征研究,明确不同级次的储层构... 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单元间矛盾突出,导致储层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为此,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针对三角洲前缘亚相开展储层构型特征研究,明确不同级次的储层构型单元及层次界面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由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油提出优化挖潜措施,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 三角洲前缘 油田开发 沙二下亚段 分析化验 储层非均质性 挖潜措施
下载PDF
井震联合在陆相三角洲前缘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太北开发区为例
4
作者 陈国飞 宋微 +1 位作者 杨会东 白雪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73-79,3,共7页
陆相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薄,河道砂体窄小且分布零散,单一技术难以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及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砂体。优选了区分砂泥岩明显的自然电位(Usp)曲线并用其重构拟波阻抗曲线,应用地震特征参数反演结果的高频部分,与Inver TraceP... 陆相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薄,河道砂体窄小且分布零散,单一技术难以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及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砂体。优选了区分砂泥岩明显的自然电位(Usp)曲线并用其重构拟波阻抗曲线,应用地震特征参数反演结果的高频部分,与Inver TracePlus反演相结合来拓宽反演结果的频带,提高了地震纵向上小层的识别能力。编制了井震联合绘制沉积微相图流程,对太北开发区葡萄花油层组Ⅰ层三角洲前缘相储层进行了再认识研究,砂体变化体现在宽带状分布的河道砂体分叉增多,窄条带状分布的河道砂体连续性变差,这些认识在补充调整井部署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重构 井震联合反演 三角洲前缘相 沉积微 太北开发区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精细描述——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国景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0,111,共4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性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7—8砂层组属于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为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性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7—8砂层组属于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为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废弃河道和三角洲泥共8种沉积微相。其中,河口坝及远砂坝均可进一步细分出坝核、坝缘2个次级微相;分流间湾可进一步划分为间湾滩地和间湾洼地2个次级微相。沙二段7砂层组各单砂层中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局部分布水下决口扇及废弃河道;8砂层组各单砂层中以河口坝为主,其次是远砂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远砂坝 分布规律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薛欣宇 刘宗堡 +1 位作者 张云峰 方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5-1283,1319,共10页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高含水期油田井网优化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靶区,利用122个时间单元的密井网资料,首先构建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模型,进而开展不同...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高含水期油田井网优化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靶区,利用122个时间单元的密井网资料,首先构建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模型,进而开展不同砂地比和井距条件下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砂地比为评价储层井间连通性的宏观评价参数,即存在一个"渗流阈值",当砂地比低于渗流阈值时,井间连通性不超过20%变为不连通,当砂地比达到渗流阈值后,井间连通性迅速增长至80%以上变为完全连通,整个过程反映的砂地比和井间连通性函数图像呈S形曲线;(2)通过对砂体最大横截面面积沿垂直于井钻进方向的投影和井距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建立了以井距为变量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概率模型,同时提出各微相砂体所占比例影响储层井间连通性整体变化趋势;(3)储层井间连通性渗流阈值与井距呈正相关,随着井距变小,砂地比与井间连通性的S形曲线函数图像趋于"线性",当平均井距为70 m(1倍井距)条件下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的渗流阈值为0.20,平均井距为140 m(2倍井距)和210 m(3倍井距)条件下储层井间连通性的渗流阈值分别为0.24和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连通性 定量评价 三角洲前缘 大庆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单砂体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窦洪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165-167,340,共3页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席状砂单砂体识别,总结出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席状砂实际上是众多单砂体的组合。根据席状砂发育特点,确定单砂体的3种成因类型:溢岸型、决口型和河口叶状体。并归纳了三...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席状砂单砂体识别,总结出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席状砂实际上是众多单砂体的组合。根据席状砂发育特点,确定单砂体的3种成因类型:溢岸型、决口型和河口叶状体。并归纳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与原则,即从不同类型砂体的成因入手,根据徽相组合关系、厚度演变趋势、测井曲线微细差别、泥岩尖灭区的分布规律等特征综合分析,闭合对比,实现对单一砂体的追溯与识别。并为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挖潜、更精确地认识剩余油分布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单砂体 成因类型 识别方法 开发应用
下载PDF
尕斯库勒E3^1油藏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舒明媚 陈河青 +1 位作者 王健 刘强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尕斯库勒E31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常规静态储层地质模型已不能满足开发需要,流动单元从渗流特征上对储层进行刻划可有效指导后期开发调整。研究表明该区渗透率、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比值两个参数与吸水强度相关性较好,可依此描述本区流动... 尕斯库勒E31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常规静态储层地质模型已不能满足开发需要,流动单元从渗流特征上对储层进行刻划可有效指导后期开发调整。研究表明该区渗透率、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比值两个参数与吸水强度相关性较好,可依此描述本区流动单元渗流差异。尕斯库勒E31油藏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可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受沉积环境控制,纵向分布规律受沉积环境与沉积韵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渗流屏障 流动单元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古地形平衡剖面恢复方法及其应用
9
作者 岳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针对三角洲前缘古地形斜坡的特征,在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的过程中,结合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时古地形处于近似水平的沉积特征,精确求取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层古坡度角,保证了平衡剖面恢复时每一期构造基准面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 针对三角洲前缘古地形斜坡的特征,在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的过程中,结合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时古地形处于近似水平的沉积特征,精确求取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层古坡度角,保证了平衡剖面恢复时每一期构造基准面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利用该方法对牛庄洼陷沙三段沉积时期进行了构造发育演化恢复,分析了构造演化对三角洲前缘坡积砂体形成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发育演化对三角洲前缘古坡度角和地层厚度控制作用强,对坡积砂体发育个数、面积和体积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古地形恢复 构造演化 古坡度角 牛庄洼陷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分布模式分析及应用——以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洪亮 李云鹏 +3 位作者 刘宗宾 柴秋会 陈善斌 颜冠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河道砂体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泛连通分布。在泛连通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相反,不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则相对较差。目前JX油田部分油井表现为地层压力低,邻近注水井表现为自溢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采收率。通过沉积标志识别、沉积特征研究以及井-震结合砂体描述,确定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分布模式为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渐减薄,迅速相变为泥岩,垂直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并列分布或叠置切割,砂体厚度呈现厚—薄—厚特征,岩性上表现为砂岩—泥岩—砂岩特征。经动态资料验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储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开发措施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井-震结合 储层分布模式 连通性JX油田
下载PDF
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复合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划分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晔 师永民 +2 位作者 刘新菊 万琳 冯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砂体的7种12类接触组合关系,对研究区复合单砂体进行表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砂体发育最广,强分流改道与汇流区域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型;席状砂沟通其他类型砂体时油层连片分布,但侧向切叠的席状砂不具备挖潜条件;分离型砂体在下游区最为发育,砂体直接接触泥岩,却不为井网所控制。该项研究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操作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相 复合单砂体构型 单一成因砂体组合 测井曲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2段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夹层分布模式 被引量:16
12
作者 国景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其综合解释成果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内夹层以泥质、钙质为主,局部发育过渡性夹层;并总结、建立了各类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标准。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充分利用开发区密井网特征,对三角洲前缘亚相... 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其综合解释成果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内夹层以泥质、钙质为主,局部发育过渡性夹层;并总结、建立了各类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标准。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充分利用开发区密井网特征,对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夹层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内主要为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横向分布不稳定,夹层倾角一般小于2°;河口坝的不同位置,夹层的岩石类型、厚度及分布稳定性不同。坝主体位置以过渡性夹层、钙质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稳定,夹层倾角一般小于1.5°;坝缘和坝侧翼砂体内以泥质夹层为主,厚度稍大且相对稳定,夹层倾角一般小于1.0°。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夹层不甚发育,规模较小的顺直河道段砂体内夹层数量少且以钙质夹层为主;而规模较大的弯曲段河道砂体侧翼多发育泥质夹层,中部多发育钙质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夹层 分布模式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三角洲前缘储集层地震属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东成 周宗良 +3 位作者 王静 宋玉辉 池永红 许惠芳 《录井工程》 2014年第4期68-71,104,共4页
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如何提取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地震属性来描述其空间展布特征是三角洲前缘储集层预测的基础。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地层发育特征为出发点,以已钻井资料为约束,优选出与已钻井资料匹配最... 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如何提取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地震属性来描述其空间展布特征是三角洲前缘储集层预测的基础。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地层发育特征为出发点,以已钻井资料为约束,优选出与已钻井资料匹配最好的地震均方根振幅及频率属性进行储集层预测,分析认为该地区有利储集层分布在G 984井—G 994井—G 40-62井一带以及G 36-80井以东区域。同时,通过对目的层段地层切片的提取与解释,对储集层展布规律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油气有利评价地区。后经钻探证实,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河口坝 前积结构 地震属性 孔南地区 储集层 预测
下载PDF
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砾质扇三角洲储层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胜和 张一伟 +2 位作者 谭时勇 柏森林 龚姚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4-43,共10页
从储层沉积学的角度,对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砾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重点阐述了扇三角洲前缘岩石相及“复模态”岩石结构对油气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并对各种成岩-储集相的孔... 从储层沉积学的角度,对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砾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重点阐述了扇三角洲前缘岩石相及“复模态”岩石结构对油气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并对各种成岩-储集相的孔隙演化史及其储集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储层成因机理的角度,指出了有利储集砂体的发育规律,从而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准备阶段有利钻探区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斜坡 沙河街组 扇(地质) 三角洲前缘相 沉积特征 成岩作用
下载PDF
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柏 杨少春 +2 位作者 张建良 汪嘉月 刘金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90-795,共6页
通过分析各种沉积体的岩性、结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和电性特征,划分了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沉积相;根据滩和坝在剖面、平面以及岩性上所呈现的特征,划分了滩和坝的类型,建立了各种相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模型的演化历... 通过分析各种沉积体的岩性、结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和电性特征,划分了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沉积相;根据滩和坝在剖面、平面以及岩性上所呈现的特征,划分了滩和坝的类型,建立了各种相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模型的演化历史。据此指出:阜一段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至下而上发育前缘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呈现出三角洲进积的特点,三角洲前缘亚相在阜一段沉积末期消失;阜二段发育滨浅湖亚相沉积,分为生物滩、鲕粒滩、灰质滩、浅湖砂坝和滨浅湖泥微相,有开阔浅湖砂坝和水下隆起区碳酸盐岩滩2种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庄油田 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 三角洲前缘 滨浅湖亚 滩坝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江桥–阿拉新地区萨尔图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16
作者 李君文 王琦 +3 位作者 韩晶 梁清 陈方举 蔡俣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12期1345-1352,共8页
应用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及测试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江桥–阿拉新地区萨尔图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研究,总结出不同油层组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江桥–阿拉新地区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 应用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及测试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江桥–阿拉新地区萨尔图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研究,总结出不同油层组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江桥–阿拉新地区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等微相。SII+III沉积时期前缘砂体叠加连片,形成宽度1200~1800 m,厚度5~12 m的复合河道砂体;SI沉积时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枝状、条带状展布,河道宽度200~800 m,厚度3~8 m,延伸距离远;S0沉积时期为湖相沉积。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关系,认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 江桥–阿拉新地区 萨尔图油层 沉积微 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君文 田景春 +1 位作者 陈洪德 肖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 长6油层组 延长组 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玲 田景春 +2 位作者 李君文 夏青松 王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1-294,共4页
以岩心观察为依据,结合储集层岩性、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长4+5油层组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 以岩心观察为依据,结合储集层岩性、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长4+5油层组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沉积微相.长4+5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叉叠合连片,但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分割性较强,随着湖盆短暂的扩张,长4+51期水下分流河道缩小,分流间湾进一步扩大.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长4+52期进行有利相带预测,共预测出5个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 长4+5油层组 延长组 三角洲前缘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黑Ⅰ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荣 李天仁 周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20,135,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葡浅12区块黑Ⅰ砂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及席间泥5种沉积...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葡浅12区块黑Ⅰ砂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及席间泥5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厚度和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葡浅12黑I砂组
下载PDF
古城油田X区块核三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洪辉 李世恩 +2 位作者 段新国 张永成 王迪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对古城油田X区块核三段Ⅳ、Ⅴ、Ⅵ油组沉积相进行研究。从泌阳凹陷整体出发,通过岩心颜色、岩性、构造、层理分析,结合测井相、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和骨架井联井剖面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 对古城油田X区块核三段Ⅳ、Ⅴ、Ⅵ油组沉积相进行研究。从泌阳凹陷整体出发,通过岩心颜色、岩性、构造、层理分析,结合测井相、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和骨架井联井剖面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微相。最终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泌阳凹陷 测井 三角洲前缘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