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黄河三角洲叶瓣的划分和识别 被引量:28
1
作者 薛春汀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9-66,共8页
黄河分流河道摆动频繁,自1855年以来形成了8个三角洲叶瓣。1904-1929年的三角洲沉积物划归一个叶瓣较为合适。1934-1938年和1947-1964年也应该划归一个叶瓣。叶瓣活动时间短,平均活动时间只有16年... 黄河分流河道摆动频繁,自1855年以来形成了8个三角洲叶瓣。1904-1929年的三角洲沉积物划归一个叶瓣较为合适。1934-1938年和1947-1964年也应该划归一个叶瓣。叶瓣活动时间短,平均活动时间只有16年。单个叶瓣形成的沉积物厚度有限。一个钻孔剖面上的三角洲沉积物常常分层于数个叶瓣。叶瓣废弃后改造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较粗的改造,沉积物便被新的叶瓣所覆盖。两个叶瓣的界线不很清楚。但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微体化石, ̄(210)pb测年方法,土壤层以及历史记录,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叶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分 识别 黄河 三角洲叶瓣
下载PDF
现行黄河三角洲叶瓣蚀积演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猛 毕乃双 +3 位作者 纪金龙 王厚杰 张勇 吴晓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6期8-18,共11页
现行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已使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黄河改道清8汊后,现行河口以及废弃河道清水沟河口动力环境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基于1976、1995和2002年黄河三角洲实测水深数据,应用Delft3D模型对清水沟流路不同时期冬夏季河... 现行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已使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黄河改道清8汊后,现行河口以及废弃河道清水沟河口动力环境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基于1976、1995和2002年黄河三角洲实测水深数据,应用Delft3D模型对清水沟流路不同时期冬夏季河口动力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黄河现行三角洲地貌演化导致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1976年河口动力环境弱,随着河嘴向海突出,1995年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76年增长了约60%~90%,潮致剪切力增大约2倍,冬季大风条件下浪致剪切力较1976年增加1个数量级,2002年黄河改道清8汊入海后,现行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95年减小约20%,潮致剪切力减小1/3,冬季大风条件下浪致剪切力是1995年的1~2倍,而废弃河道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95年减小约20%~40%,潮致剪切力减小约20%。黄河三角洲动力环境变化也显著影响了入海泥沙的搬运与沉积,造成清水沟河口呈"南肥北瘦"形态,且废弃后侵蚀速率不断降低。同时,地貌形态与动力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黄河三角洲冲淤模式的转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黄河三角洲叶瓣 蚀积演化 水动力变化 耦合效应
下载PDF
古黄河三角洲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8
3
作者 薛春汀 周永青 王桂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9,共7页
孟村古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体系代表歧口三角洲超级叶瓣(700BC—11AD)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其下的三角洲沉积层序多属于更老的超级叶瓣。山东北部大口河至徒骇河口海岸700BC—1099AD多次受到黄河的影响,埕口—马山子东北部的海岸平原主... 孟村古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体系代表歧口三角洲超级叶瓣(700BC—11AD)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其下的三角洲沉积层序多属于更老的超级叶瓣。山东北部大口河至徒骇河口海岸700BC—1099AD多次受到黄河的影响,埕口—马山子东北部的海岸平原主要形成于893—1048年,那里岛链状贝壳堤开始形成的时间晚于1128年,与贝壳堤的14C年龄相差700~1850a。苏北斗龙港口—港海岸平原地表之下约9m厚的沉积物主要是黄河入海泥沙在海流作用下向南搬运,并沉积下来。苏北黄河三角洲南界在港附近。自然地理和海洋地质工作者采纳"公元前602年或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改道"的观点是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是多数历史地理学家已经放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超级 三角洲叶瓣 贝壳堤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现代废黄河三角洲叶瓣侵蚀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4
作者 纪金龙 王保铎 +3 位作者 王世雄 吴晓 王厚杰 毕乃双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 2024年第5期44-55,共12页
基于2017年夏季以及2018年冬季在废黄河三角洲叶瓣海域关键站位的连续观测及坐底三脚架观测数据,研究了废黄河三角洲叶瓣侵蚀过程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废弃三角洲叶瓣侵蚀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季平静海况下,三角洲... 基于2017年夏季以及2018年冬季在废黄河三角洲叶瓣海域关键站位的连续观测及坐底三脚架观测数据,研究了废黄河三角洲叶瓣侵蚀过程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废弃三角洲叶瓣侵蚀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季平静海况下,三角洲斜坡水体整体强烈混合,三角洲前缘层化显著。三角洲斜坡平均含沙量约为25~55 mg/L,是三角洲前缘的1.5~3倍,侵蚀通量是其2倍左右,悬沙单宽通量三角洲斜坡区为前缘区的2倍左右。近岸三角洲斜坡区水体含沙量和浊度均受潮流控制,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冬季平静海况悬沙浓度是夏季的5~7倍,三角洲斜坡平均含沙量可达175~280 mg/L。风暴期间悬浮泥沙浓度显著上升,据浊度估算其可高出夏季1~2个数量级。同时,冬季风暴期间可能发生显著的沉积物液化并跨斜坡流动。沉积物捕获器记录表明,风暴海况下近底层沉积通量远高于平静海况下,最高达20 kg/m^(2)/d以上,约为平静海况下的30~50倍,而侵蚀通量要高于沉积通量,据此推算,一次风暴过程会使得海底沉积物发生厘米级变化。潮流的持续作用是研究区三角洲叶瓣快速侵蚀的重要原因,而极端天气下短时间尺度的波浪作用亦相当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废黄河三角洲叶瓣 侵蚀过程 季节特征
原文传递
西汉末—北宋黄河三角洲(公元11~1099年)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15
5
作者 薛春汀 李绍全 周永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4-812,共9页
西汉末—北宋黄河三角洲是在很浅的水域发育的。在1855年海岸线内侧数千米处三角洲厚度只有12m左右。无论是整个三角洲,还是水下三角洲各个组成部分(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都比现代黄河三角洲相应部分要薄。前三角洲之上在不同地点发育... 西汉末—北宋黄河三角洲是在很浅的水域发育的。在1855年海岸线内侧数千米处三角洲厚度只有12m左右。无论是整个三角洲,还是水下三角洲各个组成部分(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都比现代黄河三角洲相应部分要薄。前三角洲之上在不同地点发育三角洲前缘粉砂或者分流间湾黏土质粉砂。推测这一时期三角洲上多条分流同时活动。三角洲中有孔虫和介形虫属种和数量都与下伏陆架沉积物的有明显差别,且自下而上显示越来越受入海河水影响。与苏北、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生物丰度的比较可以看出沉积速率的增加,反映这一历史时期黄河入海泥沙增加以及黄土高原侵蚀越来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超级 沉积序列 沉积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