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佛教寺院之“山门”、“三门”名义辨正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罗凌
-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
文摘
作为佛教寺院主体建筑的大门或者外门,不同时期的文献或作"山门",或作"三门",晚期文献还记载有专门的山门殿或者三门殿建筑。汉译佛教经典中却没有任何有关山门和三门作为寺院主体建筑的载录,各种专业工具书对于二者的解释多笼统含混。通过从山门和三门的命名渊源进行比对,考察出三门代指寺院大门,在初唐时期,其命名与"三解脱门"有关联;而山门代指寺院大门,在中唐时期,其意义生成源于南北朝时期以山门代指寺院,二者词义生成的路径完全不同。
-
关键词
山门
三门
三解脱门
名义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
- 2
-
-
作者
清心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6期26-28,共3页
-
文摘
合三教,纬万法,齐参应无所住总五色,空一切,皆幻作如是观(龙泉寺)合三教:综合三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佛称为三教。纬万法:纬,《释名·释典艺》:“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此处亦为综合之意。万法,所有各种事物和现象。
-
关键词
万法
三教
佛教传入
无所住
文殊师利
选注
三解脱
一切众生
顿教
龙泉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怎样突破凡圣关(三)
- 3
-
-
作者
唐仲容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15,共4页
-
文摘
三、觉察观心——无念行党谓觉悟,悟无所得空;察谓察除,察除妄念。依悟无所得空的智慧,即起正见,正见持心,生起正念,依正念力,看守其心,使心住心位而不外驰,即无有念,心便寂静。但由多生屡劫虚妄熏习,妄念势力根深蒂固,故不能一悟而妄念根除。妄念若起,随即觉察,令速除遣,这就叫觉察观心。如是久久用功,自然少念。功夫至极纯熟时,自会无念。故觉察观心,即禅宗所说之“
-
关键词
依正
六祖
三解脱
实相
熏习
无所得
成佛
空观
自性
三藐三菩提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禅宗六祖得法偈之我见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6-12,46,共8页
-
文摘
田光烈居士撰《禅宗六祖得法偈之我见》,对六祖"本来无一物"一偈从多方面、多层次予以探讨,条分缕析,截伪续真,开显法义,探本溯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由于文章较长,将分两期登完.
-
关键词
六祖
惠能
《坛经》
三三昧
三解脱
一行三昧
实相
佛性
《金刚经》
无为法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五
- 5
-
-
-
出处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11年第1期44-78,共35页
-
文摘
[录文]尔时,世尊告大惠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因上如来自觉圣智,证一乘道,以成法身。故即明法身大惠起用,作种种身,以化众生。故明三种意生身。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惠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惠:"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
-
关键词
意生身
世尊
自觉圣智
菩萨摩诃萨
法身
佛教文献
大惠
宗通
自性
三解脱
-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