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扩展三重测交设计研究了甘蓝型油菜芥酸及其他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酸的上位性效应不显著,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显性作用较小。显性方向为正,一级统计量分析不显著,二级统计量分析达显著水平。方差分量 D,H 和 F 的估值...本文用扩展三重测交设计研究了甘蓝型油菜芥酸及其他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酸的上位性效应不显著,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显性作用较小。显性方向为正,一级统计量分析不显著,二级统计量分析达显著水平。方差分量 D,H 和 F 的估值分别为358.15—362.22,8.74—18.00和51.77—53.26。平均显性度为0.1553—0.2242,优势比为0.0051—0.1156,基因数目的估值平均为2.02±0.0298。两个基因座位的加性效应基本上相等,平均约为13.50%。廿碳烯酸、十八碳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之和)和棕榈酸存在极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廿碳烯酸和十八碳酸符合六参模型,前者[i],[j],[l]互作均显著,后者[l]互作不显著。棕榈酸不符合六参模型。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用扩展三重测交设计研究了甘蓝型油菜芥酸及其他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酸的上位性效应不显著,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显性作用较小。显性方向为正,一级统计量分析不显著,二级统计量分析达显著水平。方差分量 D,H 和 F 的估值分别为358.15—362.22,8.74—18.00和51.77—53.26。平均显性度为0.1553—0.2242,优势比为0.0051—0.1156,基因数目的估值平均为2.02±0.0298。两个基因座位的加性效应基本上相等,平均约为13.50%。廿碳烯酸、十八碳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之和)和棕榈酸存在极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廿碳烯酸和十八碳酸符合六参模型,前者[i],[j],[l]互作均显著,后者[l]互作不显著。棕榈酸不符合六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