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重自我”:健身自拍照中的身体形象建构研究
1
作者 郭若栩 宋雪 《媒介批评》 2023年第2期404-418,共15页
健身热潮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Keep为代表的健身APP开创了健身式社交的典范,超过3亿用户的Keep社区形成了以身体呈现为特征的视觉景观,作为健身者“自画像”的健身自拍照折射着其自我呈现和身体形象建构过程。本研究采用虚拟民... 健身热潮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Keep为代表的健身APP开创了健身式社交的典范,超过3亿用户的Keep社区形成了以身体呈现为特征的视觉景观,作为健身者“自画像”的健身自拍照折射着其自我呈现和身体形象建构过程。本研究采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Keep社区作为田野,研究了健身人群的三重自我的建构过程:个体自我的建构,体现在原图输出记录现实自我、自我审视建构应该自我、人设打造塑造理想自我;关系自我的建构,体现在弱关系的拓展并向强关系转化、借助自我和他者凝视完善自我;集体自我的建构,体现在健身惯习下明确共同身份和圈子化健身下的群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 健身自拍照 自我呈现 自我建构
下载PDF
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加工中的相对优先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沛 陈庆伟 +3 位作者 唐晓晨 罗俊龙 谈晨皓 高凡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2-1079,共8页
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启动范式的变式探讨了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具体哪种自我建构占据加工优势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阶段:早期加工阶段集体自我占加工优势;晚期加工阶段个体自我占加工优势;而在N2成分上,三种自我... 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启动范式的变式探讨了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具体哪种自我建构占据加工优势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阶段:早期加工阶段集体自我占加工优势;晚期加工阶段个体自我占加工优势;而在N2成分上,三种自我建构加工优势相当。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情境性假设,拓展了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理论争论提供了新的认知神经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个体自我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下载PDF
动机性视角与认知加工视角下三重自我的层级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凡 王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8-1217,共10页
自我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整体的认知结构,至少包含3个基本的自我表征形式: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从动机性视角出发,3种自我的层级关系存在4种可能的假设:(1)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2)关系自我首要性假设;(3)集体自我首要性假设;(4... 自我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整体的认知结构,至少包含3个基本的自我表征形式: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从动机性视角出发,3种自我的层级关系存在4种可能的假设:(1)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2)关系自我首要性假设;(3)集体自我首要性假设;(4)情境性假设。以往动机性视角出发的研究偏向于支持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但其结论仍需通过进一步考察其他可能变量的作用而加以验证。从认知视角考虑三重自我的层级关系时,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缺乏同时比较个体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的整合性研究。今后需要重点探索将三重自我整合起来的新的实验范式,从而有助于对三重自我层级关系的分析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三重自我 层级关系 动机性视角 认知加工视角
下载PDF
三重自我建构的神经基础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莹灿 陈红 +2 位作者 胡媛艳 胡小勇 周一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the tripartite model of self-construal)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三种自我同时存在。相比其他信息,三种自我均诱发了更强的N2(熟悉度指标)、P300(高级认知加工指标)成分以及MPFC等有关...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the tripartite model of self-construal)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三种自我同时存在。相比其他信息,三种自我均诱发了更强的N2(熟悉度指标)、P300(高级认知加工指标)成分以及MPFC等有关自我加工的脑区;个体自我存在右脑优势,而集体自我则存在左脑优势。但其具体表征脑区,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异性,以及不同关系类型、群体范畴是否能进一步划分关系和集体自我等问题均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建构 个体自我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神经机制
下载PDF
档案对自我认同的多维作用探析——基于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坚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4,共5页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作为自我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档案学领域的自我认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个体自我认同维度,档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构现实自我、塑造应该自我和引导理想自我;在关系自我认同维度,档案通过聚合今我昔我、完善自我形象和汇...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作为自我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档案学领域的自我认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个体自我认同维度,档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构现实自我、塑造应该自我和引导理想自我;在关系自我认同维度,档案通过聚合今我昔我、完善自我形象和汇合虚实自我,实现家庭、亲密他人与网络社交中关系自我的建构;在集体自我认同维度,档案通过明确共同身份、固化集体记忆和划定群体边界,完成群体身份的正确认知和对自我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三重自我 自我建构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自我建构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三重自我视角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强 苏慧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的社会心理适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自我建构在社会适应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重自我是自我建构的最新发展,基于跨文化研究成果提出,认为个人的自我概念包含个体我、关系我和集体我的表征,从不同的角度定...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的社会心理适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自我建构在社会适应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重自我是自我建构的最新发展,基于跨文化研究成果提出,认为个人的自我概念包含个体我、关系我和集体我的表征,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自我时,三个方面的自我表征存在着强度的差异。社会人口的流动性促使了不同自我凸显地转换,而不同的自我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人际交往、群体归类等社会心理适应的程度。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在具体研究中应该准确界定关系、集体我的内涵,对中国人自我观、不同民族和群体表征厘清中国集体主义的具体内涵等方面应加强本土化研究,对流动人口适应适应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 群体归类 自我概念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人的三重自我及“混融自我”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进 李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5-221,共7页
"混融自我"是指在多元文化混搭背景下,个体在多维涵化过程中形成的多个文化自我之间的混融。本文以"混融自我"作为分析工具,以当代中国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分析对象,梳理了中国社会三种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 "混融自我"是指在多元文化混搭背景下,个体在多维涵化过程中形成的多个文化自我之间的混融。本文以"混融自我"作为分析工具,以当代中国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分析对象,梳理了中国社会三种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三重自我(关系我、个体我和集体我)的关系,并从文化会聚心理学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人"混融自我"的建构,即三类认同两种文化的二重"混融自我"和一类认同三种文化的三重"混融自我",进而指出中国人理想的自我系统应该是三种文化自我和四种混融自我的并存,最终指向"多元一体"的具有统整性的自我系统,其中,集体我或集体我为主导的混融自我与其他自我之间是并存、包容和指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融自我 三重自我 文化会聚心理学
原文传递
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自我积极偏差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沛 金哲宇 高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由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构成的三重自我心理结构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考察了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参照效价范式设计了三个... 目的:由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构成的三重自我心理结构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考察了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关系。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参照效价范式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1初步考察中国人的三重自我动机层级。实验2、3旨在分离关系自我的个体身份特征,并探究其对三重自我动机层级可能带来的干扰作用。结果:当关系自我被"家庭关系(母亲和父亲)"表征时,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表现为"个体自我与关系自我平级(自我与不同类型特质词的链接方式相似,积极词链接肯定回答和消极词否定回答最快),集体自我次之"。当关系自我是亲密好友的关系表征时,三重自我动机则表现为与西方研究结论一致的"个体自我优先、关系自我次之、集体自我最末"的层级结构。结论:中国人三重自我的动机层级受到关系自我的身份特征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 动机层级 自我结构 自我提升 自我积极偏差
原文传递
探寻中国人的多重互依自我:理论、挑战与整合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抗 汪凤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5-250,共6页
为了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互依自我内涵,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主要有华人本土与跨文化两种研究取向及相关的多种典型理论,如差序格局理论、华人四元自我理论、道德自我理论、三重自我理论和文化会聚自我理论。这些理论适合解释不同类型的互... 为了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互依自我内涵,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主要有华人本土与跨文化两种研究取向及相关的多种典型理论,如差序格局理论、华人四元自我理论、道德自我理论、三重自我理论和文化会聚自我理论。这些理论适合解释不同类型的互依自我,并面临各自的挑战。在意义维持模型下对这些理论及互依自我类型进行了整理,发现中国人的互依自我是多层次的、动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依自我 差序格局 道德自我 三重自我 文化会聚自我
下载PDF
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在自我建构中的层级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莹灿 肖子伦 +2 位作者 陈红 胡小勇 周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3-1409,共7页
三重自我建构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的证实,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还缺乏定论。越重要的自我,与积极信息的联系越紧密,以达到维持自尊、抵御自我威胁的目的... 三重自我建构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的证实,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还缺乏定论。越重要的自我,与积极信息的联系越紧密,以达到维持自尊、抵御自我威胁的目的。因此,采用内隐联想范式(IAT)验证对两种自我的积极联想,并对比两者积极联想程度以确定其层级关系。结果发现,相比非自我信息,被试对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均存在内隐的积极联想,从内隐的层面证实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存在。相比关系自我,被试对集体自我存在更强的积极联结,自我建构中的集体自我在内隐层面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建构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IAT 内隐积极联想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模型与量表编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兆军 郭建鹏 吕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4-551,共8页
目的:编制适合测量我国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模型,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试测题项,分别对试测和重测回收的本科大学生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并确定大学... 目的:编制适合测量我国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模型,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试测题项,分别对试测和重测回收的本科大学生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并确定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正式量表。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量表的4个因子:自我关系能力、他人关系能力、集体关系能力、负责任决策能力,累积解释总变异的74.202%;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四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2.216,P<0.001,TLI=0.940,CFI=0.946,RMSEA=0.067),总体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967,间隔半年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443(P<0.01),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显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与学业浮力呈正相关关系(r=0.596,P<0.01)。结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是大学生建构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三重关系的能力,并做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任决策的能力。据此编制的4个维度26个题项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量表不仅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对评估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情感能力量表 三重自我建构 成年初显期 负责任决策
下载PDF
身份调和器理论:一个新的本土化自尊理论的提出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轶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3期185-192,共8页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特点,采用本土化的“大小我”概念将三重自我构念(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相整合,针对中国人自尊的功能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鉴于高自尊建立的基础是个体能够按照其所处文化赞许的价值标准行事,同时中国人一直...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特点,采用本土化的“大小我”概念将三重自我构念(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相整合,针对中国人自尊的功能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鉴于高自尊建立的基础是个体能够按照其所处文化赞许的价值标准行事,同时中国人一直深受“中庸”与“和谐”等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所以只有当其小我的需要在大我的约束之中得到恰到好处的满足时,中国人才会拥有高自尊。因此,本文提出,中国人自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映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调和好大小我间的关系,故称之为“身份调和器理论”,该理论对于揭示中国人自尊的内涵与机制,助力中国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三重自我 大我 小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