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考古学家汪宁生的治学方法——以“三重证据法”为例 |
张翔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2
|
沈从文物质文化史研究与三重证据法的理论与实践 |
张鑫
李建平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3
|
浅谈汉语史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方中的“冶”“饍”研究为例 |
董志翘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4
|
沈从文与服饰史研究的三重证据法 |
杨道圣
|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
2021 |
8
|
|
5
|
三重证据法探知古蜀史事 |
冯广宏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6
|
新时代高职教师职称制度建设现状调查:基于三重证据法 |
王为民
|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
2023 |
2
|
|
7
|
古代文学研究二重、三重证据法及其他 |
邓乔彬
|
《洛阳大学学报》
|
2004 |
4
|
|
8
|
从神话—原型理论到人类学“三重证据法”——叶舒宪先生访谈录 |
叶舒宪
汪宇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6 |
0 |
|
9
|
“三重证据法”演绎下的楚辞研究——读吴广平先生撰《楚辞全解》 |
艾初玲
|
《艺海》
|
2009 |
1
|
|
10
|
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诗经》研究的文学人类学进路 |
杨骊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三重证据法”的反思 |
宁全红
|
《法律史评论》
|
2011 |
0 |
|
12
|
“三重证据法”与人类学──读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 |
路坦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5
|
|
13
|
三重证据法:沈从文物质文化史研究方法论 |
周斌斌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2
|
|
14
|
“三重证据法”的应用——论沈从文1949年后的文物研究与文学“考古” |
周斌斌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5
|
殷人“左祖右社”禮俗再發覆——兼論“三重證據法”在殷商禮制史研究中的局限性 |
鄧國軍
|
《中国经学》
|
2023 |
0 |
|
16
|
从沈从文到孙机:论沈从文“三重证据法”的影响 |
周斌斌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7
|
从“二重证据法”到“三重证据法”——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之于出土文献研究的启示 |
陈良武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8
|
人文科学与多重证据法(笔谈)——四重证据:知识的整合与立体释古 |
叶舒宪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9
|
泰兴桐竹园若干史料及与三凤堂世系关系——基于方志、家族史料和口述史料的三重证据分析 |
张捷
|
《江苏地方志》
|
2017 |
0 |
|
20
|
世纪末:楚辞学研究方法的当代反思——兼检视林河、萧兵、毛庆等人的三种阐释倾向 |
梅琼林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